冯氏宗亲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必须是真实姓名)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查看: 4751|回复: 3

江西省瑞昌市三峰庄冯氏宗谱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1-1-7 19:20:5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三峰庄——冯家山简介

三峰庄——冯家山,位于江西省瑞昌市范镇西南8.5公里,庙山南麓,大埂里北缘(俗称南山埂),距瑞昌市区23.5公里。古为瑞昌县清二乡水岭堡,今属瑞昌市范镇高泉村。现有三个村民小组,103户,440人,男丁   人
所辖区域,东邻范、李;西接蔡、雷;南界德安圹山,以大埂里埂脊分水为界,此埂东止干垄坳大地坪东岸直线到埂顶为界,西至邵家垱埂垉路边石壳为界;北与沈、樊、陈接壤。东西长3里,南北宽4里,总面积12平方里。           
辖区内,山峦叠翠,林深树密,松涛竹海,绿浪滚滚;水系发达,三眼主泉从三座山峰脚下如玉似带飘向远处,四座水库,山圹沟渠,星罗棋布,旱涝保收;矿产丰富,尤其是有烟煤、石灰石,在瑞昌市亦屈指可数;三座奇峰,更是鬼斧神功,一字并立,酷似笔架,矗入云端。自东向西,第一峰,名桂竹尖,因盛产桂竹而得名。尖顶有个小坪,坪中曾建有一古刹,名雪山寺。传说寺傍一石孔,能日出油盐夜出米,仅供寺中僧人日常所需。僧人心贪,将孔凿大,想多出,惹怒神灵,结果油盐米绝,寺毁无复。时至今日,坪中残砖碎瓦,仍依稀可辨,仿佛在向人们倾诉着什么。第二峰,名磨盘尖,状如磨盘呈空,尖顶较平坦,传说过往神仙常在此处歇脚,切磋法术,比试道行。第三峰,名细窊尖,窊幽尖陡,险峻之处如斧劈刀削。三座三峰如此雄伟、峻险而神密,并各俱特色,故吾族智者提议,将庄名更为“三峰庄”,寓意后嗣:如三峰,顶天立地;似笔架,象征诗书传家。族人拥之,乃吾族“三峰庄”名之源也。
历史漫漫,岁月悠悠。吾族庄名,因迁而变,仅在瑞昌就两易其名。据家谱记载:兴公十四代孙式公,由广西宜山县迁居湖北江夏县竹牌门,名竹牌门庄。兴公三十二代孙龙二公,由湖北江夏县迁居江西瑞昌县洪一乡,名洪一庄。兴公三十四代孙以泰公,据传好守猎,在一次守猎途经吾庄现居地冯家山时,见此处:四面翠峦环阔地,溪流似带中间飘。南有三峰笔架彩云驻,北有蜿蜒青龙飞抢虫郭,东有伏虎关山拱卫,西有修竹茂林掩村,此乃吉祥之地也。遂偕妻甘氏迁居此处,后得五子:长子法启、次子法海、三子法清、四子法浩、五子法焕。将庄名更为三峰庄。
据吾庄宗谱记载,三峰庄自以泰公奠基创业以来,从以派至有派,按“以法正元,必大希守,仁义礼智信,宗承昭硕祥,俊美有…”之派序计算,吾族在冯家山已繁衍生息了二十一代。据先祖生庚记载稽考,最早的为以泰公之曾孙,法焕公之孙,正亲公之子元氵襄,生于明朝弘治丙辰年二月初四日亥时(即公元一四九六年二月初四日亥时),另加以泰、法焕、正亲三公所生之年计算,时至今日有五百八十年左右;再上溯两代至湖北江夏县迁居江西瑞昌县洪一乡始祖龙二公,吾族在江西瑞昌市这块土地上生活了六百余年。
六百年来,因人丁兴旺,殷实富户渐增,所辖区域承载能力不堪重负,促使众多族人纷纷外迁,谋求更好发展。所迁省份主要集中在陕西、湖北、本省及四川、河南。  
在这次宗谱续修整理期间,我已将家谱中记载的所有外迁人员名单通过网络发往相关网站,以期获得蛛丝马迹,时至今日,仍未见外迁后裔回复,实属遗憾。
本次家谱重修,吾虽以尽心、尽力、尽责自勉,终因才疏学浅,实难遂愿,未穷尽之处,有赖后世贤达续之。 



三峰庄  冯 栋撰
二00七年五月二十二日


翠竹林庄简介

翠竹林庄,因居地翠竹环村而得名。一九四八续修宗谱称之为“漆家林”。据《瑞昌县地名志记载》,在很早以前,此地当时仅居七户人家,故名“戚家林 ”或“七家林”。后因人工植竹,竹茂掩村,取竹林长久青翠之意,遂改名翠竹林。
翠竹林庄位于黄土岭北0.8公里,距瑞昌市区15公里。东滨赤湖,南至朱家垱路界,西临瑞码公路,北接柯家咀旱地,总面积四百余亩。古为瑞昌县今二乡西陇保,今属瑞昌市流庄乡翠林村,现有18户,75人。
翠竹林庄奠基始祖冯取仁,字子万,于清朝顺治年间携带“冯氏包袱本”,由本邑清二乡水岭堡冯家山(即:本市范镇高泉村冯家山)徙居本邑西垅朱家垱(即:本市流庄乡翠林村)。从仁派至有派,在此繁衍生息了十三代,历时二百余年。
翠竹林庄以产桃李闻名,松竹兼营,环境优雅,交通便捷,乃人宜居之所也。

冯俊银   冯栋撰
二00七年夏

转载
 楼主| 发表于 2011-1-7 19:21:47 | 显示全部楼层
重刊一九八九年重修宗谱派系







祥俊美有常

兴华科技长

和村敦品教

裕胄尚书香









重刊一九四八重修宗谱派糸





祖武其祥

俊美有常

前修绍合

随和溢彰

遐迩载裕

左右维康

尚希毓秀

代则愈长

本原汉树

 但盛含香。

重刊一九四八年以前历界续修宗谱派系

以法正元

必大希守

仁义礼智信

宗承昭硕(德)祥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1-1-7 19:24:24 | 显示全部楼层
三 峰 庄 续 修 宗 谱 源 流 序



参天之树必有其根,怀山之水必有其源,人类传承概莫能外,情同此理也。

吾冯姓,世本姬姓,乃周文王第十五子毕公高之后,毕万封魏,支孙食采于冯阝 城,以冯阝易冯,因而命氏,此乃吾族得姓之源也。

冯姓产生,经历了以下演变。

周文王第十五子姬高,跟随武王克商有功,受封于毕国,以毕为姓,史称毕公高。毕公高后裔毕万,居始平,曾仕晋,助晋献公攻灭诸国,其中包括魏国。晋献公论功行赏,将魏国赐给毕万做为封邑,并封给毕万奉禄食采地于冯阝城。毕万支孙,在魏地者,以魏为姓;在冯阝城者,以冯阝易冯,以冯为姓。后有魏长卿再封于冯阝城,亦以冯为姓,此乃吾族姓氏源流也。

自受姓以来,冯氏英才辈出,历史名人众多。如春秋之简子,相郑断事如神;战国之冯驩,焚券市义;秦之去疾,位居右丞;东汉中兴名将、佐命虎臣冯异,绩著云台当功不表,独立大树下不誇己绩,被封为大树将军。以往历代明哲追之不及,在吾庄支谱中恕不一一赘述。现仅从吾庄兴公第十四代世系处略叙。兴公十四代孙式公,由广西宜山县迁居湖北江夏县竹牌门,名竹牌门庄。式公长子冯京,在科举应试中连中“三元”,成为中国一千三百余年科举史中,连中“三元”的十三人之一。后任御史中丞,直至枢密使,参知政事,加封太子太保,辅佐四位皇帝,为四朝重臣,在政事、武功等方面业绩卓著。经传十余代至天佑公之曾孙国派才始迁江西瑞昌县。

兴公三十二代孙龙二公,系康锐与妻王氏之子。由湖北江夏县迁居江西瑞昌县洪一乡,名洪一庄,是洪一庄的奠基始祖。龙二公娶胡氏,生子义一,公妣俱葬洪一乡冯家咀。

兴公三十三代孙义一公,娶欧氏,公妣俱葬洪一乡冯家咀。生子四:长子以恭;次子以忠;三子以庄;四子以泰。以恭、以忠、以庄兄弟生娶殁葬俱未详。

兴公三十四代孙以泰公,偕妻甘氏,由洪一乡迁居本县清二乡水岭堡冯家山,名三峰庄,是三峰庄的奠基创业始祖。公葬冯家山蛇形耳穴有碑,妣葬孟家山有誌,生子五:长子法启、次子法海、三次法清、四子法浩、五子法焕。

一、长子法启,娶范氏,生子正光。公葬冯家山三峰尖下港皂口老儿林坐东向西,妣范氏葬清湓林。启公后裔支系分布目前已知的有三部分:一是留居冯家山港南的为

三峰庄长房;二是迁居瑞昌市横港镇清湓街冯家,何人何时从冯家山迁出,家谱未详,现仅能依据法启公之妣范氏殁葬于清湓林而推测,应在五百年前,年代已经相当久远;三是迁居湖北广济县石佛寺冯秀塆

二、次子法海,因无老谱,外迁情况不明,留居冯家山的为三峰庄二房。

三、三子法清,生娶殁葬俱未详。

四、四子法浩,后裔迁居瑞昌市青山林场冯家坳,名朝山庄,始迁祖冯元岗公,家谱和《瑞昌县地名志》均有记载,元岗公葬三峰庄冯家山竹叶坡。元岗公之长子必珊公迁居江西省靖安县;次子必清公世居冯家坳,必清公妣殁后始葬冯家坳屋背后茅竹林小横路里坐北向南有碑,碑文至今仍清晰可辨。

五、五子法焕,娶文氏妙清,公葬伏虎地癸丁向有碑,妣葬老屋侧蛇形耳穴,生子五:长子正广;次子正绿;三子正元;四子正显;五子正亲。焕公后裔支系分布目前已知的有四部分:一是留居冯家山的,除承祧三峰庄三、四房外,其他为五房;二是迁居瑞昌市范镇良田村良田畈冯家,始迁祖谱未详,以其先祖的殁葬地推测为若商、若文兄弟;三是迁居瑞昌市范镇高泉村万良桥冯家,始迁祖希禹公;四是迁居白杨连山村冯家,目前仅知为方仁公,字子贤;五是迁居瑞昌市流庄乡翠林村冯家,始迁祖取仁公,字子万,《瑞昌县地名志》误记为冯万,特予说明。以上世系源流,因老谱不全,难免有误,岂敢言序,望后世俊杰继续完善。附打油诗一首,以咏溯源之感。



咏   溯   源



华夏文明五千年,

姬毕魏冯根同源。

树茂枝繁谋发展,

各领风骚争向先。



冯氏脉旺多豪杰,

贤相良将道不完。

简子汉树源流远,

笑看今朝欲超前。



山峰庄  冯 栋撰

 二00七年五月二十二日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1-1-7 19:25:50 | 显示全部楼层
冯  氏  重  修  宗  谱  序



常言道:国以史记载政事,民以谱叙述人伦。国史家谱交辉相映,传承着华夏五千年历史文明。家谱虽不能与国史相提并论,但家谱记载着炎黄子孙繁衍、迁徙、发展和变化,使中华民族姓氏的血脉传承一目了然,亦是对国家人口发展史的有益补充。

家谱属中华民族传统文化范畴,在传承血脉的同时,潜移默化地传承着民族传统文化。通过家谱,人们在宽泛的前提下可以推本溯源,寻找到自己的姓氏根源、演变过程、家族文化渊源,悉知优秀先祖,以先祖的优秀品德自勉。通过家族、家规和家族的凝聚力,可以补充解决法律、法规所涉及不到的内容。通过续修家谱,可以为因“文化大革命”而断代的传统文化补课。通过重温先祖优秀文化,对建设和谐社会,和谐家族,和谐家庭,塑造和谐人格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

溯吾宗谱,重修于一九八九年,时近二十年,但那次宗谱重修是在一无老谱,二不允许修谱的环境下“偷偷摸摸”进行的。先由各房、各户仅凭自己记忆撰写支稿,尔后汇总成篇集册,完全手工作业,故版面编排规范不足,有误在所难免。致使吾族先贤硕环、硕炳二公,在编修时就发出了“瑞锦人元祀典,左昭右穆先灵,欲为宗谱显功勋,怎奈寸膠不济。纵使心余力足,难教一气呵成,奈因断简与残凭,敢谓无亏一篑。”之感慨。

此次宗谱重修,是以吾族麻阳庄德奇公致电我庄,转达“湖北大冶冯氏大成谱续修组委会”之邀,后经各房族人相商,一致赞同,遂委派硕锐、祥柱、祥志三公,于二00六年冬赴湖北大冶参加“中华冯氏大成谱续修大会”,进一步商讨宗谱续修具体事宜。事后,由硕锐公和胞兄祥柱,转达吾族众意,要我领受宗谱续修任务,为族人做点实事。恰逢我已退居二线,闲遐在家,种菜养花,垂钓上网,无所事事,即欣然允诺。

本次与上次家谱续修,虽时隔不足二十年,但整理宗谱的时间跨度却是一个甲子。因一九八九年续修的宗谱是在无老谱的情况下进行的,而这次续修前已从他庄觅得一九四八年重修的法启、法海(此谱因保管不善而毁)、法焕支谱四本。要使新老家谱实现无缝对接,显然一九八九年重修的宗谱不具备这个条件。因此,必须另起炉灶,故二00七年续修的宗谱是以一九四八年所修的宗谱为蓝本,逐页、逐面、逐项、逐人与现有各房、各户后嗣一一查考对接,力求避免错漏。页面编排基本沿袭老谱格式,略有改动。一是改昔竖排为今横排;二是在世系栏中对先祖名讳,按四代或五代取一予以标注,以便后嗣依谱寻宗溯祖。

经近三个月的苦战,起早熬夜,蚊叮虫咬,全然不顾,续修的宗谱终于基本定稿,搁笔之时总觉有些遗憾。一是囿于自身的知识贫乏,水平有限,虽竭全力,有些地方却仍不如意,难遂己愿;二是法海支系因老谱尽毁,上溯无据,无奈之下,仍以一九八九年重修的宗谱为准,仅对昭派以下派序,按照这次统一的格式进行编排,世系栏中先祖名讳大部分无法上溯,成为此谱的一大憾事。吾族后贤,若能续全,可喜可贺。本次所续之家谱,能为将来重修起到承前启后之作用,本届编委成员,倍感欣慰,是以为序。附打油诗一首,以示受领重修吾庄家谱之感。



随           笔

大树遗风竹牌门,

  兴公始祖一脉承。

  冯公以泰三峰祖,

   嗣昌子盛振家声。

  莫道中年黄昏近,

  三山五岳任我行。

 溯源慎考续家乘,

  珍惜光阴胜寸金。



三峰庄 冯 栋撰

二00七年五月二十二日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本版积分规则

QQ|手机版|联系我们|冯氏宗亲网 ( 粤ICP备14051919号 )

GMT+8, 2024-5-5 06:08 , Processed in 0.265666 second(s), 17 queries .

Powered by feng X3.4 Licensed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