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氏宗亲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必须是真实姓名)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查看: 5843|回复: 13

最古老的村落之一——冯村

[复制链接]
fengq 该用户已被删除
发表于 2010-9-29 19:38:3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冯村,为绩溪最古老的村落之一,它位于绩溪县浩寨乡。865年,歙州刺史冯子华长子冯延普路过这里,爱其山明水秀,遂筑室定居,以姓冠村,建村后,人丁繁衍,名人辈出,各种建筑层出不穷。其中大树第、协政第、刺史第、登科第、州牧第。州司马第均为皇赐。这些府第坐落在街中心,府第的前面竖立着八根石质华表(现仅存三根),刺史第门前还有两个石质马槽。从村口到村中,依次排列着五座牌坊:恩荣百岁坊、大夫坊、进士第坊、贞烈坊、楠木牌楼(今毁)。村中还有13座石桥:云庄桥、龙门桥、万年桥、崇礼桥、荷花桥、红桥、大树桥、独石桥(已断)、安仁桥、崇义桥、尚德桥、绿荷桥、北山桥。这些桥造型巧妙,轻盈枕水。尤以龙门桥别具一格,它建于两山夹峙一水中流之间,桥下有一巨石横亘,石中有一洞仅尺许,溪水从洞中徊旋而去。每当洪水暴涨,急流冲石,银浪翻卷,汹涌奔腾,气势颇为可观。
徽州古村落--冯村
一、 沿革简述
  冯氏源出于姬姓,相传周文王姬昌等十五世之后裔受封于冯城,故址在今河南荥阳县,以封地为姓。新安冯氏始于冯子华,于良贞元间(785-805)任歙洲刺史,临政明敏,深得人心,古稀之年卒于官,葬歙南三十四都,为新安一世祖。其生子二,名延普,延韶。长子延普于唐咸通六年(865)爱其白沙街(估计是现时浩寨乡之古名)山水秀丽,筑室定居,为绩溪冯氏始迁祖。延普传十六世,有冯达者,元时随父避乱迁于绩溪城内东关,为东关始迁祖。浩寨、火烧坦、冯村下、新川等十多处自然村的冯姓,大多是冯村始迁祖的派系。

  冯村历史上有号称“十里冯村铺”之誉,是明代绩溪十铺之一,曾设巡察司,是历史岭北的政治中心,在绩溪是开族较早的村庄之一,有近1300年的悠久历史,更是翚北之先民。估计现在之浩寨、白沙、火烧坦、冯村、冯村下一带,延普始迁白沙时,以姓定村,即是冯村之始的范围。据文字记载,冯氏在白沙开族后,家族不够兴旺,元时战乱,时族人重建家园,“白沙街、火烧坦,遭元兵起火之余,居址已荡然,求其所以为安者,则莫若今之上冯村也”。新安冯氏始祖,原籍山东枣州,为后汉冯异(号大树将军)的后裔,冯异以好学、谦让著称于世。故冯村的祠堂原有对联称:“大树将军第、兄弟翰林家”之句和“大树弟”府舍。中屯冯氏的祠堂,也称“大树堂”。


  营造新冯村时,冯氏宗谱载:本堪舆之说,营“天门”与“地户”,求水口之龙脉与吉利(注:国外徽学研究者,称其为环境科学),结果物华而丁繁,一时称极盛焉。(载《徽州社会科学》杂志,96年第1期19页)村族发展为一祠六厅(族分六支,各有支厅(祠))。冯氏族谱序:“人本为祖,水本为源,人非祖不有所,水非源不有渊”,这就告诫子孙:作为氏族传人,要清本溯源,不可“数典忘祖”也。1989年,冯村被批准为安徽省重点文物保护区单位,而青史留芳。
二、 冯村“三绝”
  群山环绕的古冯村,古朴幽雅,自然景观优美,人文景观朴实,它充满灵性和神韵雄浑,讲求风水的徽人,在冯村的祖先中,更显出特别的重视和显著的特色。有“狮象把门、龟蛇守护”之称,狮的雄威,象的慈祥,龟的长寿,蛇的洁静,象征着古老冯村庶民的祈祷。村中有六景留人,即望君山、异峰尖、五龙洞、舍鸡石、七星赶月和云庄书院。古老冯村的昨天,有许多值得今人认真破译和研究的。村中一条长约三、四百米的槐溪,是冯村风面貌构建思维中的 一颗璀粲的明珠,它象一条纯白玉带,系绕冯村,从头到脚,洁白秀丽,横跨着十余座花>岗岩拱桥,皆有石凳、石椅,有的还有精制“美人靠”。槐溪两边,宽畅的石板大道和清一色的徽派建筑,白墙、黛瓦、马头墙,特别是众多官宦府第,更显得村庄的繁荣与高雅,是绩溪不可多得的“小桥、流水、人家”,是一处典型的徽州“花园”人家的村庄,是一幅绝妙的自然山水精彩图画,是古冯村“一美、二多、三绝”的第一美。


  “二多”:是“府第多、古建多”。府第多,已有专章下述,这里说“古建多”,当然历史沧桑,今非昔比,但历史上的繁荣和遗存,仍不惜古建多,个性强、规模高的强烈映照。1993年11月,国家著名建筑专家郑孝燮先生考察后赞誉:“冯村环境优美,有很多典型的徽派建筑,不可多得,极须保护。”这里摘取有文字记录的两处作为例证之:县档案馆藏冯村族谱抄本中,有 一篇临清堂记:“君主家,于君主心者,告之是溪之流,千绪万端,莫不莹然清澈,岂不以其源之清乎,君家若鼻祖以及君之身,皆世以清白传矣……”这里虽然是说“为人修心”之道,但它反照了堂主是一户人家,建筑肯定非同一般,书香之浓,迎面而拂。临清堂诗赋多至22首,摘一首:


  华堂新构瞰溪流,太极中涵万顷秋。   光与帘笼相上下,天随星斗共浮沉。

  一尘不向空中香,万家都于物外求。    濯正濯缨能自取,何须洗耳动巢由。

  邑人汪溥题 “光与帘笼相上下”,描绘出建筑之华雍,在大红灯笼高挂,窗帘垂布,诗乐琴书,点出了华堂(临清堂)之美。另据村人冯华清(时年75岁)等四人,于1985年整理的冯村史料,现由其子冯志坚保存,史料中记有:有一大户人家,筑有“梅园斋”,种植梅桩百余,是一所私人花园。可见窥见其家建筑也非一般。


  “三绝”,即华表、槐树、拱桥之三绝。


  华表九根,是由花岗岩制作的石圆柱,顶端圆盖帽之形,竖立在槐溪两岸,长两米余,村民称为“系马柱”,也有传说这些华表,也用作“天灯”照明的挂靠物。华表明代称“擎天柱”。古时是名为“诽谤木”,是号召大众“纳谏”的象征。可见冯村祖先的文明内涵。槐树九株,明嘉靖时种植,村中老翁说株株茂盛、壮大,直径多为60公分左右。取“以友人也者,友其德也”之义。

  拱桥,是冯村“九槐十三桥”,内传绩溪,外扬徽州而出名,一个村庄中有13座桥,在绩溪是唯一的,在老徽州一府六县中,仅次于婺源的三怪之一--坑口潘村,有一百座桥。桥是与城市与乡村,被誉为标志性的胜景之一。宋朝著名的《清明上河图》名画,最醒目处就是一桥飞虹。冯村十三桥的名录是:龙门、云庄、安仁、崇礼、大树、崇义、尚德、荷花、绿荷、红桥、北山、独山共13桥。其中据族谱抄本中记,《嘉靖辛亥重建龙门桥记》云:栋字蟠踞两寺,对峙一涧中流,白虎翼之,龟冢走龙抱以鼻端拥一墩,墩下峡口……而架云桥,名曰龙门桥,桥上构亭书楹作屏障。“龙门桥之旁有文昌阁和观音阁,年例观音会。它建于岩石的夹峙之中,桥下有一巨石横垣,石中有洞,直径尺余,溪水穿石,银翻浪卷。桥上构廊一座,建置“美人靠”,一面朝屏障,一面临溪水,闲时聊座,溪水潺潺,洞窗明月,笑语迭起,相映成趣,山水文彩,如诗如画,令人陶醉。鲜为人知的是槐溪河底,全由花岗岩石铺就,可见古人的环保与防患意识之超前,既反映村族经济的繁荣,也物证了村人崇尚公益事业的公共卫生之高风亮节。府第、拱桥、牌坊、廊亭,华表、槐树、流水清泉,细语轻歌,宛如一曲古典建筑的交响乐,游人至此,一睹为快,流连忘返,难分难离。
三、 府第之家


  府第是皇室钦赐的名门房宅,是官宦之家的殊荣。其雄浑气派,造型别致,古典高雅,威严之尊,令人肃然起立,仰慕敬佩。冯村府第名门之多,堪称绩溪唯一。依次有大夫第、协政第、刺史等、登科等、大树等、旌封第、五马第、州牧第、司马第等。村人进士冯 于明代中举成化戊戌(1498)科进士,官至兵部车驾司主事司马,忠于朝迁,政绩显赫,受到皇赐在县城和村中树立牌坊,流芳百世,其登庸进士坊,是1479年为冯进士所立,至今有500多年的历史,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从史实看,冯中举进士和任职后,官场得意与顺利,可能当时冯村很繁荣,人才济济之因,所以冯中举进士第二年,就立了“登庸坊”,据传“司马第”,就是皇赐的冯官府,应该是理中之事。次是“大树第”,该是冯某宦官,取先祖冯异,号大树将军之名义而延的门第官厅。冯氏祠堂曾有一副对联:“大汉将军第,兄弟翰林;皇明马家,钦点主事。”冯村民国23(1934)年,村中为“云庄小学”举办五周年纪念活动,并印行纪念书刊,县城知名人士胡运中题联有“此地宗支承大树第”之来由。再次“州牧第”,是冯村官府门第多的史实证据,其门眉有砖刻“州牧第”之题名,其建筑为明代遗存,其规模与风格不同于一般的官厅,其面积为200多平方米,分上下两进,中为天井,均为花岗岩磨石辅成,名沟流水,它的最大特点是上进比下进地高约1米左右,上进全为厅堂,下设房舍,下进两厢,设有小房。此厅第看来为专事接待官场政要,知交贵客,大事喜事和诗书琴画及休闲专用。在接待要人、贵宾、知交,宾主坐在上进之中,旁依厅堂字画和古典家俱、装饰品之摆设,双限平视左右与前方,更显出宾与主的至尊与威严,为官厅之独到之处。
900.jpg

本版积分规则

QQ|手机版|联系我们|冯氏宗亲网 ( 粤ICP备14051919号 )

GMT+8, 2024-4-20 16:44 , Processed in 0.093761 second(s), 21 queries .

Powered by feng X3.4 Licensed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