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氏宗亲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必须是真实姓名)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楼主: 冯海涛主编

《冯氏名胜》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019-3-27 21:11:24 | 显示全部楼层
冯村
     绩溪岭北四大古村落之一,尤其对其厚重的文化底蕴慕名已久。资料显示:冯村始建于唐朝末年,距今已有1150多年历史。相传公元865年,歙州刺史冯子华长子冯延普路过这里,爱其山明水秀,遂筑室定居,以姓冠村。建村后,人丁兴旺,名人辈出。南宋咸淳年间(1265—1274)有冯硅、冯云龙登科及第。明代,冯村更是名人迭出。据清嘉庆《绩溪县志》载:“有明一代,冯村列入科第行列的有5人,而列入仕宦行列的有14人之多。”清代,又有冯端光、冯朝元、冯端本、冯汝骐、冯熔等人荣登进士……
     冯村不仅人才辈出,而且崇德尚礼。 如冯熔,考取明成化戊戌科(1478)进士后,被朝廷任命为神州府推官,在职期间为政有声,又被朝廷提升为兵部车驾司主事。一次,他奉命前往陕西主持交换马匹,由于精打细算,为朝廷节省了不少银两。冯熔奉公廉洁,将所剩的银两如数退还国库,深得好评。后来,冯熔告老还乡,其子冯馆为了孝敬父母,亦乞求朝廷准予回乡尽孝。他在冯村居家30多年,期间官方多次举荐,请他出山,他都婉言辞谢再也没有走进官府一步。冯熔父子的一举一动,为冯氏家族树立了榜样。此后的冯德望、冯尚志、冯科、冯哲等人身居官宦,都能克己奉公,政绩名传,为冯氏家族争得了荣誉。冯氏族人为激励后人效仿学习,于是便将冯氏父子居住的租屋冠名为“临清堂”,并规定以后重要宅第都应临溪而建,寓意为盼族中后人不论为民、为官,皆以溪流之清彻,清清白白行事,端端正正做人。兄弟应友爱相尊,妯娌要和睦相处,邻里要互敬互爱……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9-3-27 21:20:09 | 显示全部楼层
                                                            冯俞宅
  冯宅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俞宅,为宁波市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慈城有句俚语,叫冯家屋、俞家谷。说明冯家和俞家都是慈城名门望族。
  冯俞宅原为金家井巷布政房主人冯叔吉(明嘉靖三十二年进士),故居的一部分。因冯叔吉后来在太湖路东面又购地建屋,称新布政房。
  冯俞宅占地面积20000多平方米,建筑面积约6400平方米。
  原新老布政房之间夹着太湖路,为行走方便,不远绕走,曾在太湖路上建有过街楼,以通往来。
  冯叔吉有个孙子叫冯元仲,为人慷慨好施,救济穷人。后来存银用完,就在明末清初时,将属于他名下的大屋,卖给了俞姓。所以冯元仲这人,被冯氏后代骂为败家子,而被民间捧为千古善人,名垂史册。
  再说买冯元仲大屋的俞姓买主,后代都称他为泥螺太公,他原是慈北人,生活较清贫,靠买泥螺为生。相传有一天,他挑着泥螺担路过小东门冯宅门前。因天气太热,他的泥螺有些走味变色,就在小东门冯宅门前埠头洗泥螺,不慎泥螺倒翻河里,他下河去摸泥螺,摸着摸着在石级下摸到一甏金子。事后他觉得此处是他发财福地,就看中了冯元仲的祖居,买来后改称为倒墙缺俞家。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9-3-27 21:39:21 | 显示全部楼层
                                   西郊冯氏园
明万历时大珰冯保之园,旧址位于今北京广安门外小屯。园主人冯氏园艺精湛,使得此园曾名极一时。龚鼎孳在京师时曾多次到该处看海棠。
《香严词》:清初龚鼎孳词集《香严词存稿》的简称,后易名《定山诗余》,中有《菩萨蛮·上巳前一日西郊冯氏园看海棠》、《罗敷媚·朱右司马招集西郊冯氏园看海棠》等数首词。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9-3-29 20:03:02 | 显示全部楼层
《冯匠村志》
作者:         不详
出版社:         本书编委会
出版时间:         2013
装帧:         平装
开本:         16开
售价¥ 50.00
品相九品
运费        北京市大兴区    至 河南省郑州市 快递 ¥12.00
上书时间2018-09-23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9-3-30 09:52:29 | 显示全部楼层

《冯村之路》
《冯村之路》课题组 编 / 中国经济出版社  / 2009-03  / 平装
图书无忧书店  北京市丰台区 2008图书无忧
全新¥7.60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9-3-30 09:59:24 | 显示全部楼层

《夏县东下冯》
作者:         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
出版社:         文物出版社
版次:         1
印刷时间:         1988-11
出版时间:         1988-11
印次:         1
装帧:         平装
文浩书屋  北京市东城区 平阳昌宁
八五品¥50.00
快递: ¥8.00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9-3-31 12:36:58 | 显示全部楼层
荆楚民间文化大系 《诗画上冯》【传统村落编】
出版社:         长江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15
装帧:         平装
华中周舟书店  湖北省武汉市 周小舟zz
九品¥98.00
挂号印刷品: ¥10.0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9-3-31 13:28:08 | 显示全部楼层
《冯村村志》
作者:         冯村委员会
出版社:         不详
出版时间:         2005
印刷时间:         2005
装帧:         软精装
开本:         16开

售价¥ 40.00
品相全新品相描述
运费        山西省晋城市    至 河南省郑州市 挂号印刷品 ¥6.00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9-3-31 21:33:56 | 显示全部楼层
平阳冯宅冯氏宗祠
五开间二进,前为戏台后为祖宗牌位安放之处,占地面积1000多平方米,实际建筑面积900余平方米,建于康熙年间,2015年大修,费用130万元。现为县文物保护单位。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9-3-31 21:37:12 | 显示全部楼层
2015年成功举办中华冯氏相聚温州大型文化联谊会,光临冯宅的外地宗亲有:冯铮,冯金生,冯杰,冯君南,冯思源,冯长才,冯向华,冯进力,冯文运,冯岩夫妇等等。感谢当年建堂老师在百忙之中抽空光临,2017年冯宅成功举办温州冯氏宗亲联宜会(参与人数830余)。贵州红四渡的冯波兄弟也来参与,并捐酒席用酒。(冯宝林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9-4-1 07:28:54 | 显示全部楼层
偶园/冯氏家族纪念馆
偶园位于青州古城“偶园街”东侧,占地面积37000平方米,原为明代分封在青州的藩王衡王府(共六世八王)的东花园,后来成为清代康熙年间文华殿大学士冯溥告老还乡后的住所,从建园起至今已有500多年的历史了。现辟为“冯氏家族纪念馆”(无展览)。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9-4-4 16:01:12 | 显示全部楼层
                                                下岭村与道南村委会
       下岭村是客家人定居的村庄,位于海南省澄迈县金江镇西部,西与临高县红华农场毗邻,是澄迈名村,立村至今已241年。下岭支系为粤东蓝田冯氏(始祖自福建省汀州府宁化县石壁乡迁于上杭县大屋场,后迁粤东揭阳县蓝田都崇义乡猎坑村,再迁广东省惠州府陆丰县吉康都黄塘乡甲万坑),创居始祖冯荣贵。乾隆丁酉年(1777年)正月,冯荣贵携老幼男妇一家30余口人从广东省惠州府陆丰县吉康都黄塘乡甲万坑迁徙海南,几经辗转,择居琼山县属大盛屯,在其北端低洼平坦地带建村立籍。因村庄四周为田野、田野周围为山地,而名曰“下岭村”。下岭村名自此始。
       民国初期以前,下岭村一带系军屯地,名叫大盛屯(包括现在的下岭村、松柏村、大云村、冲文村、大云墟等一带)属琼山县管辖。1777年,冯家迁来时,与官府承耕,前垫官粮,垦荒开流,后购此地,永久经营。这里地势低洼,四周环山,三面绕水,田地平坦,真乃畇畇原隰,载生载育,瓜瓞绵绵,子孙繁衍。粤东蓝田冯氏勤劳勇敢、奋力开拓、自强不息,开基下岭村后,其后裔还创居松柏村、大云村、冲文村、大云墟等五个连片村庄。现下岭村“大树堂”张挂着一副以“下岭”二字嵌名的锦联:“下学上达族声远,岭峥山嵘世泽长。”是为纪念先人丰功伟绩,激励后人奋发有为。“神光垂泽荣桑梓,祖德流芳贵子孙。”沾着祖上的荣光,冯荣贵的后裔将更加奋志读书,建功立业,为国争光,为族添辉。
      1928年,下岭村始划归澄迈县管辖。下岭村是英雄村庄,大革命时代,琼岛革命志士利用这里的独特地形和区位优势,发动了震惊全琼的武装斗争,成立琼西著名革命根据地。1926年,该村冯道南在广州读书,加入共产党,接受了马克思主义,受中共广东区委和琼崖特委委派,悄悄回琼、回村发动革命,开展武装斗争;1927年11月,琼崖工农革命军总司令冯平在下岭村主持召开澄、临、儋三县代表会议,成立琼崖工农红军西路指挥部,在这里指挥对敌作战。此后,这里成为坚固的革命根据地,成为琼崖苏维埃政权的堡垒;此后,这里的革命斗争令敌人闻风丧胆,成为敌人重点攻击的目标;此后,这里发生了革命先驱者的艰苦卓绝和荡气回肠。在乌云压顶下,冯家的房墙屋顶遮盖着革命的星星火种,全村人支持革命,置生死于度外,一次又一次挫败敌人。在那战火纷飞的年代,下岭村历尽了重重劫难,付出了巨大的牺牲,全村几十名村民惨遭敌人杀害,全村房屋多次被烧毁,变为一片焦土。下岭村记载着令人敬佩的革命英烈的名字,记载着惊天动地与艰苦卓绝,记载着琼崖革命23年红旗不倒的精神。至今,下岭村“大树堂”供奉着本村为革命牺牲的46位英灵。冯道南(曾任中共澄迈县委副书记、中共临高县工委书记、琼崖工农红军西路副总指挥)为革命牺牲,因功勋卓越,解放后县委县政府为了纪念他,将其家乡下岭村所在地命名为“道南大队”(包括下岭村、松柏村、大云村、冲文村、大云墟、下田村、文户村、好操村、田沟村等),现在为“道南村委会”(包括下岭村、松柏村、下田村、文户村、好操村)。下岭村本是琼崖革命西路军总指挥部成立旧址,是琼岛大革命年代的“井冈山”,是澄迈县红色革命教育基地,但却在滚滚的时代浪潮中渐渐地埋没在历史的尘埃里了......
“不忘初心,方得始终”。“道义铁肩担真理,南国英雄开新天”,现在道南村委会门口镌贴的这副对联,既是对冯道南的高度评价,也是对道南地区今天巨变的赞美和美好未来的憧憬。
      下岭村因冯氏而得名,因革命而闻名,因道南而出名。下岭村、道南村,英雄的村庄,美丽的村庄!
                      (冯德迈2018年秋写于金江)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9-4-4 16:15:52 | 显示全部楼层
 五叶村上历代建有三十六个半祠堂。最早的祠堂是延鲁公的瑞芝堂,延鲁公五个儿子分别所建的五个祠堂为默庵公祠、菊庵公祠、海庵公祠、耿庵公祠、传庵公祠,加上后来陆续所建总数达到三十六个半。所谓半个祠堂是冯氏后裔最后所建的规模最小的三间平房,据说是所有材料备好后,工匠只用了半天时间上梁、砌墙、粉刷一气呵成,半个祠堂因只用了半天时间建成而得名。
  冯煦家祠能与安徽歙县鲍家祠堂比美。它由三进、两个天井组成,坐北朝南,层层递进步步升高。门前垂带夹着踏跺,一对一公尺多高雕刻有龙兽图案的抱鼓石分立两侧。地面阶条石把天井与正房分开,室内罗地砖斜线铺置,八角砖磨光装饰墙面,四经柱两人合抱。天井内青石板铺垫,屋面是蝴蝶瓦上下合盖,勾头、滴水一字排开,泥鳅型脊顶,两头山尖为风火墙。楠木厅是冯氏家族享受皇家特授殊荣的象征,正中央悬挂着皇帝敕赐的“余庆堂”金字匾额,两侧并列分挂着“探花及第”、“三元世家”匾额。楠木厅又称百宴厅,据说冯氏家族在此祭祖完毕,设宴108桌,可见楠木厅气势恢宏、家族地位的显赫。只可惜“文化大革命”期间,楠木厅被当作“四旧”拆除,这是老村人难以忘却的伤痛。(据 冯春宏)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9-4-4 17:13:33 | 显示全部楼层
 浙江台州1. 田岙(冯绳祖)岁进士夹杆石
  据《田岙冯氏宗谱•二房》所载,“冯辉荫,字清先,号诵芬,玉环厅之辛卯岁岁贡生,榜名绳祖,生于咸丰壬子年八月初八辰时,卒失……”;另据《田岙冯氏宗谱•传》中由他的门生王周桢于光绪二十七年太岁辛丑季冬之月拜撰的《诵芬冯老夫子行略》载有“诵芬先生,桢受业师,姓冯氏,榜名印绳祖,厅之贡生也……”。
  田岙(冯绳祖)岁进士夹杆石位于楚门镇田岙村冯家,为清光绪二十三年(1897)建成,因该村冯绳祖取得岁进士而立。该点有夹杆石两副,每副夹杆石都按在长方形石板上,并由一根旗杆(已废)和两块牌石组成,两副夹杆石现相距约6米,原分列于冯绳祖府第前。四块牌石顶为平顶带倒角,高1.67米,宽0.47米,厚0.18米,两副夹杆石上多雕刻着梅兰、松鹤等精美的花草图案,并分别阴刻有“辛卯岁进士冯绳祖立”、“大清光绪丁酉年端月吉但”字样。
田岙(冯绳祖)岁进士夹杆石主题明确,雕刻精美且保存良好的夹杆石,在玉环已为数不多,其是一处具有一定历史价值和艺术价值的石刻文物。
  2. 田岙冯家古井
  田岙冯家古井位于楚门镇田岙村冯家,现四周均为冯姓村民住宅,据村民反映,水井原在岁进士冯绳祖府第范围内,具体挖掘时间不详,应为清咸丰年间以前的。其造型古朴,井水清澈,久旱不竭,深约4米。井圈呈近正六边形,青石质地,由整石打制而成,高0.36米,外部轮廓六边形边长约0.33米,内口呈圆形口径为0.38米。井圈外周各面雕刻有方框,每个方框内多雕刻有花草等图案,井圈上檐口布满了深浅不一的井绳摩擦的痕迹。该水井依旧为附近居民的主要生活水源,村民为了洁净,水井附近地面于前些年被村民用水泥浇注。
  田岙冯家古井保存的相当完整,不但具有一定的历史和艺术价值,而且对研究当时玉环居民的生活方式、石雕技艺等方面也起到参考作用。
(冯海涛 1393940121 微信号 fht196409)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9-4-4 17:18:09 | 显示全部楼层
《侧帽词》,有西郊冯氏园看海棠《浣溪沙》云:“谁道飘零不可怜。旧游时节好花天。断肠人去自今年。 一片晕红疑著雨,晚风吹掠鬓云偏。倩魂消尽夕阳前。”盖忆香严词有感作也。王俨斋以为柔情一续,能令九转肠回,虽山抹微云君,不能道也。(《词苑丛谈》)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9-4-4 17:21:49 | 显示全部楼层
                                                         冯氏元隆酒庄简介
        景芝 冯氏源自临朐冶源,康熙十一年(1672)年二月,也是冶源冯裕六代孙冯素迁徒昌乐。康熙十四年四月,又从昌乐迁徒景芝,冯素定居景芝后,看到景芝大街小巷的酿酒作坊比比皆是,于是也建立起自己的小烧锅,真正将小烧锅发展为大商号是冯素第五代孙冯元隆,将自己的名字“元隆”作为商号区别于以方位取名的烧锅如“井东”、“松树底”、“家庙东”、“郝家湾”等。元隆酒坊所产“元隆宝烧”曾通过景芝翰林冯尔昌推荐为清宫廷内府所用。到了晚清,则根据生产工艺创立了更有文化内涵的“桃花美酒”。民国著名记者,山东【民国日报】总编李江秋在他的代表作《安丘述略》中写道“景芝镇大宗生产高粱酒。闻名左近齐号并远销青岛及东北,最盛时期有烧锅七十二家,品质居全省之冠,不逊于兰陵美酒,有“迎风倒、十里香”及“景芝桃花美酒”等佳酿,这桃花美酒就是元隆酿酒坊所产。“桃花美酒”取名于晚晴诸城诗人刘子羽的一句诗,“桃花流水春开瓮,细雨斜风客到门。”同样,现在的春开窖的品牌也是源于这首清末古诗。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9-4-4 17:29:52 | 显示全部楼层
冯溥的《冶园图》画好后,叶先登正在青州,他在《冶园图》上题了长诗。他的落款名前写有“闽谪史”,闽,福建的简称;谪,被降职;史,古代官府的佐吏。其题诗内容有很高的文学价值,书法更有艺术价值。叶先登隶书学文征明、文彭父子,为明末清初流行的特殊结体与笔画的隶书。叶先登题诗如下:
  朱虚之墅秀且沃,岩岫森森嘉树绿。云门南望有神皋,
  大小冯君意匠斸。君家词赋擅宗风,万象甄陶寸管中。
  幽寻山水开堂奥,天然位置岂人工?烟螺紫帽青为幛,
  一派潺湲成漭瀁。不须六逸共竹溪,子姓琴樽枻与杖。
  闲吟坐对岭头云,日日平安报此君。石臼绳床图书案,
  笋冠野服鹿麋群。玄亭户外多车轨,盤谷渐成公超市。
  黄发相从尽洛耆,白衣招致皆园绮。城南韦杜曲奚存?
  李氏平泉尚有孙。旃厦绳其方启事,特恩乃假贲竹园。
  抚松皆作虬龙象,解箨时闻琅玕响。更步雪广泛荷舫,
  前身白傅今池上。池上翩翩有凤毛,风流蔚起绍诗骚。
  丹青谱就辋川迹,竹坞花洲现彩毫。绘事非为花与竹,
  岚光湖色荡胸目。却敌功从赌墅成,临池妙拟兰亭序。
  我欲问奇载酒来,几番有约竟徘徊。披图且作卧游者,
  屐齿终期破藓苔。  闽谪史叶先登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9-4-4 17:34:00 | 显示全部楼层
  
“侍御冯元锡墓在州北马家坝”,冯元锡,
嘉庆十六年进士,湖广道监察御史,地方志有传。从五品,奉直大夫。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9-4-8 17:09:35 | 显示全部楼层
        2016年4月22日,江北慈城冯骥才祖居博物馆开馆。
当代著名作家、文学家、艺术家,民间艺术工作者、民间文艺家、画家冯骥才先生亲临现场,与宁波老乡们聚首欢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9-4-9 19:45:21 | 显示全部楼层
                                  山西省运城市平陆县圣人涧镇冯卓村
冯卓村是平陆县一个自然村,边上有庙洼村,高家滩村,风景秀丽,空气清新,物产丰富
村内企业:化工厂,肉联厂,铸铝制品厂,丝棉厂,植物油加工厂
主要农产品:西瓜,欧洲萝卜,大树菠萝,洋菇,美洲南瓜,南美梨
村内资源:板钛矿,煤矿,辰砂
村里单位:冯卓村中学,冯卓村村委会,冯卓村民兵连,冯卓村广播站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9-4-9 21:02:29 | 显示全部楼层
二○一七年,霞洞冯冼家族后裔墓葬群已被电白区人民政府公布为文物保护单位。二○一八年四月六日,茂名市冯氏宗亲会代表冯毅等六人,前来霞洞拜祭冼夫人,祭扫许夫人墓和冯冼第六代孙夫妇合葬墓,并表示今后冯氏要为修复、保护冯冼家族后裔墓葬群发挥应有的作用。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9-4-9 21:06:33 | 显示全部楼层
祠堂冯简介
祠堂冯,今村名为大冯,属中共河南省周口市淮阳县安岭镇管辖行政村。
过去老人提起祠堂冯,也许方圆几十里路的地方几乎都知道。顾名思义,他是由冯氏祠堂而得名。冯氏家族祖祖辈辈不知道在这个地方繁衍生息了多少个春秋,古老的村庄不知历尽了多少个朝代的历史沧桑,目睹过多少位帝王的兴衰。也许在过去缺吃少穿的日子里,冯氏族人都没有忘记冯氏老祖——东汉初期大树将军、阳夏候冯异公。冯氏祠堂建阳夏六世,保存了几百年。由于1978年为防地震响应上级号召所扒,或许是因为五八年散大伙时为土草房扎根基所扒,故远近闻名的祠堂冯已没有了祠堂。
后附近有一刘氏老婆住的是祠堂的老地方,信奉道教神人,故而她在自家的土坏墙堂屋门口坚立过黄旗,还保持着祠堂的原有风格。近年来由于她儿西迁新疆,在一次下雨中坍塌,风雨揭去了房盖,人住闺女家,那黄旗也没有了去处。
近年我知道吾神地位,查阅有冯氏名人史书,传说中的人主不知道自己的家史,冯氏老祖到底是谁,几位,我人从未留意过。2008年七月左右在中堂屋书写吾冯氏历代祖宗及名人之神位,意为家庙。或许有人的神忽悠过我说你家就可作祠堂,因为你家有书读,有大字笔还可以写。
2005年5月,我以世人加冕的的一代天皇返乡,有人告诉我村上那条与106国道相联的土路已经铺上了柏油路。它东连106国道,西连西华、北连太康等乡村公路,仙家传话为天皇返乡的路。2008年在大冯村委会和县委、县政府、安岭镇党委、镇政府的共同合作下,又铺通了太康县五里口乡新集村欲与我村相联的乡村水泥路,故而连通了东晋大文学家谢安故里——谢家堂。交通十分便利,有人说致富先修路,我相信祠堂冯会搭上交通便利的班车,冯氏祠堂将借近年大学生的东风、在大善人的吉言中很快得到重建。他的名声将会随着天皇的神声走向祖国的大江南北。
愿冯氏祠堂早日重现天日,冯氏家放族多出仁人志仕。小康路上一帆风顺。
                       阳夏冯氏二十四世贤孙:冯水旺书
                                 公元二零一零年仲夏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9-4-9 22:25:08 | 显示全部楼层
                                  西平 冯老庄
清康熙元年(1662)西平县 冯老庄《冯氏家谱》记载:“冯诚因靖难兵作,由云南弃官归隐,道经西平城南冯异将军庙下,依恋不肯去,遂家焉。”嘉庆十六年(1811)撰修的冯老庄《冯氏家谱》记载:“诚祖遇变挂冠挺节柏郡,认大树将军为家。”民国二十三年(1934)《西平县志》记载:“冯老庄冯氏,始祖冯诚,郢国公冯国用子。原为安徽定远人,佐明太祖出镇云南,征思纶、破象阵,累官至右军左都督。靖难兵起,诚意不忍仕,弃官归,道经西平城南汉大将军冯异庙下,依恋不肯去,遂隐居于此,即今冯老庄是也。”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9-4-12 13:35:16 | 显示全部楼层

张姓胜迹
作者:        刘巧云
出版社:        世界文化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08
版次:        一版一印
印刷时间:        2008
印数:        1千册
装帧:        平装
开本:        32开
页数:        294页
八五品¥10.00
快递:¥8.00
挂号印刷品:¥7.00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9-4-16 11:36:38 | 显示全部楼层
10,冯石城
      位于河南省新乡市。
                             冯石城

                                             (明) 刘理顺

   冯侯曾受履,载籍远相传。

   鼙鼓声何在?金仆色尚鲜。

   水深鱼鳖泠,夜静月星圆。

   莫把青丝探,洗兵谅有年。
作者简介;
  刘理顺,字复礼,杞县人。年五十始登进士,崇祯皇帝亲擢第一,授修撰。朝退,则闭户读书,入侍经筵,兼东宫讲官。后李自成义军进到北京,刘理顺具袍笏北面再拜,与妻妾自尽而死,后溢文正。
译文:
  东汉冯石等人为获嘉侯曾在这里接受封,史籍所载久远相传。驻屯军队击鼓的声音今日何在?金仆名箭的箭头颜色依然新鲜。深水中鱼鳖也会感到寒冷,寂静的夜晚,只有明月和星星在相聚,不要再到城边的深潭中用青丝相探深浅,净洗兵器,这里长不驻兵大概已经有许多年!
名胜介绍:
冯石城就是最早的获嘉侯城。
西汉汉武帝元鼎五年(公元前112年)南越王相吕嘉反(南越,今广州一带),杀死汉朝的使者及南越王和王太后,汉武帝出师讨伐。元鼎六年(公元前111年)汉武帝巡视东方,到了当时属河内郡的汲县新中乡,听到汉朝的军队平定南越叛乱杀死吕嘉的消息很是高兴,因此改新中乡为获嘉县。这个获嘉县就在今天新乡市区西南故城一带。
到了东汉,获嘉为侯国,属河内郡,汉安帝时冯石承袭他哥哥冯定,他父亲冯柱的封号在唐庄路庄居住,他原为侍中,后升迁为卫尉,并得到汉安帝的宠信,汉安帝多次到他家去,赏赐他许多名贵物品。所以又称此城为冯石城。
清代《新乡县志》记有:“冯石城在县西南十里,去故城二里。后汉册冯石为获嘉侯,筑城于此,败堞芜没,若隐若现,昔土人每于雨后获古铜箭簇长五寸余,或屯兵处也。”二十世纪五十年代省文物工作者曾在此调查,当时记有:“该城位于唐庄西、路庄东,金家营西北,周围被孟姜女河环绕、四周高、中间下凹,椭圆形,南北300米,东西200米,面积六万平方米,从路庄到孟姜女河西岸,从唐庄到西南角,整个城内布满了汉代陶片,看来城内从前曾住满了人家,现在城墙仅东南一个角,其它痕迹还模模糊糊看出城墙建筑是用夯土打成,城东南痕迹最清,夯土厚2米,高5米,墙内夹有汉代板瓦陶片。”城附近有深潭即络丝潭,另作介绍。

         (《新乡名胜108景古诗今译》编者:杜彤华 杜蕾)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本版积分规则

QQ|手机版|联系我们|冯氏宗亲网 ( 粤ICP备14051919号 )

GMT+8, 2024-4-20 18:20 , Processed in 0.093761 second(s), 11 queries .

Powered by feng X3.4 Licensed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