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氏宗亲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必须是真实姓名)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查看: 5239|回复: 0

点滴忆冯老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9-12-31 20:00:3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一个人从这世界溘然而逝,却在他人心中留下了足迹。听冯老的亲友谈冯老的点点滴滴,帮我们在印象中拼出了色彩更丰富、细节更清晰的冯老。轻轻辨识这些心灵深处的足迹,感受到一种人生最大的圆满和幸福乃是活在他人的心中。

  我妈妈“文革”时被关牛棚,得了青光眼,又延误了看病的时间,回来之后看书要戴眼镜之外再拿一个放大镜。但他们还是做了大量的翻译和写作工作。因为妈妈英文底子很好,爸爸的文学功底好,很多翻译作品都是他们合作完成的。1991年,妈妈去世之后,爸爸觉得翻译太费劲,就不再作翻译,以写散文为主了。

  我们是懂道理的人,我们知道子女怎么也代替不了爱人,我们也不可能整天陪伴爸爸。而且这么多年,爸爸和宗英阿姨的感情一直很好,是她陪着爸爸走完了后半程,让爸爸过得很快乐,很幸福。

  ——女儿冯陶

  他是外文局第一个被打成右派的人,但是当年和他一起倒霉的人,都能感受到他的关心。有一个也是搞翻译的人叫符家清,被打成右派之后,家里有好几口人每个月只有50多块钱的生活费,冯亦代虽然自己当时情况也很困难,但每年都支持符家的孩子上学,帮助他完成学业,符家因此非常感激他。

  ——张彦(冯亦代外文局同事)

  他不仅很能写文章而且为人热情,极能团结人。抗战时期,我在重庆认识他,那时候他在印钞票的机关工作,收入比较好,我们那些穷朋友很多都得到过他的帮助,大家都称冯亦代为二哥——因为武大郎是大哥,武松是二哥嘛。

  ——范用(《读书》杂志前主编)

  小妹(黄宗英)在其夫赵丹逝世13年,二哥(冯亦代)在其妻逝世3年后,二人结为夫妇。他俩的年龄相差整一轮,亦代80,宗英68,且均属病体。宗英告诉我:一日大家出去玩,宗英说:“二哥,快走哇!”亦代说:“小妹,我走不动了!”宗英对我说:“我就爱上他了!”这种由怜生爱的心态,我是充分理解的。宗英还对我说:“我嫁他时就准备了临终关怀。”他们说他们的婚姻是“归隐书林”,他们做到了,亦代早就患有高血压,脑梗塞多年多次,宗英去西藏,血管变形,形成腔隙性脑阻塞。他二人虽梗且阻,但脑却未塞,在小西天“七重天”的有似“小木屋”的斗室陋室分写合写了一本又一本……他俩的结合是值得肯定的。

  ——黄宗江(剧作家、表演艺术家)

  亦代二哥平生最重友情,尤其是有过引路知遇之恩、能够倾心相叙的前辈和朋友,平时晤谈,说得最多的也是朋友。他亲和平易、交游广阔,很有点“天下何人不识君”的风度,但在大庭广众中却从不张扬,从不高谈阔论。

  ——袁鹰(著名作家,《冯亦代文集》全集序作者)

  “听风楼”是50年代旧式楼房中一套两居室中的一间,不向阳,约十八平方米,兼做书房、卧室、起居室之用。当冯伯伯八十高龄后在女儿的帮助下住房得到了稍许改善,一位来访的编辑事后感叹:想不到这位大作家的住房竟如此简陋。话传到冯亦代耳中,他大吃一惊:“女儿将房子收拾一新,是我入世以来最觉得舒心的住房,而这位外省朋友,竟然看不入眼。我真不知如何是好了,也许是我的物质欲望太低的缘故。”    ——叶稚珊

本版积分规则

QQ|手机版|联系我们|冯氏宗亲网 ( 粤ICP备14051919号 )

GMT+8, 2024-4-27 22:51 , Processed in 0.093760 second(s), 13 queries .

Powered by feng X3.4 Licensed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