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氏宗亲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必须是真实姓名)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查看: 8189|回复: 1

司马迁的后裔为什么不姓司马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7-4-4 11:59:0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司马迁的后裔为什么不姓司马

   汉太史令司马迁是陕西韩城县嵬东乡高门村人。在离高门村不远的芝川镇南岭上有司马迁祠墓,人称司马庙。祠内高悬的匾额“文史祖宗”及楹联“刚直不阿留得正气凌霄汉,幽而发愤著成信史照尘寰”,就是司马迁的后裔所献立,署名“徐村裔孙”。徐村即高门村, 高门分东、西,南、北四高门,司马迁家居南高门。汉时高门地震,原村被毁,后续建新村,改名续村,现讹为徐村。司马迁的后裔现已传三十二代。
  公元前一O八年司马迁正三十八岁时因其父司马谈去世,子袭父职,担任太史令十年,从事撰写伟大的史学著作《史记》。 《史记》尚未完成,他就遭李陵之祸,受刑入狱二年零两个月。他罹祸的原因是为在作战时投降匈奴的好友李陵说了话,触怒了汉武帝刘彻。当时领兵与匈奴作战的元帅是汉武帝爱姬李夫人的长兄李广利,其弟为李延年。李陵是李广利部下一将。李陵作战失利与李广利的作战部署和不能及时供应粮草有密切关系。司马迁在指责李陵降敌的同时,不畏权贵,把当时的真实情况一一奏明武帝,直接冒犯了皇亲国戚李广利、李延年弟兄,当然难免招祸。
  那天,司马迁在向武帝陈奏了自己的看法之后,回到家里还愤愤不平地和他的两个儿子谈论这件公案。他共有二男一女,长子叫司马临,次子叫司马观,都是读书识理的青年。他们听说父亲替李陵降敌辩护,都大为吃惊,就赶快找来妹妹司马英商议对策。司马英当时只有十几岁年纪,由于父亲的言传身教,深通事理,擅长诗文。父亲撰写《史记》,她还帮着搜集和整理史料。司马英知道父亲替李陵辩护,冒犯了权贵,非同小可,必然要大祸临头,就劝两位哥哥立即外逃避罪,以免株连。司马迁当时却不以为然地说:
  “李陵投降匈奴,连三尺孩童都知道是犯了叛国大罪,至于是真降假降,现在谁也难以断定,也不必妄加推测,但李广利援兵不发,粮草不到,却也是铁的事实。我作太史令的人难道连这样的事实都不能讲吗?至于降罪的事,那就要看圣上的裁决了。”谁知他的话刚说完,圣谕就到:传司马迁受审。他从此就受刑入狱。
  这一下全家惊慌,不知如何是好。还是司马英有主意。她对司马临和司马观说:“两位哥哥可速离京师长安,以免和爹爹同遭不测之祸。”
  “那妹妹你呢?”司马弟兄同时说。
  “爹爹已将我许配杨敞公子,虽未成亲,但我却可去杨府避难。杨家声势显赫,李广利弟兄虽为皇亲国戚,谅也奈何杨家不得。至于家中其他人等我另有安排,哥哥不必操心。
   司马临弟兄告别了司马夫人和妹妹等正准备起身时,司马英又说道:
  “两位哥哥外逃,朝廷必要派人捉拿,不如改名换姓,以防万一。”
  司马弟兄觉得有理,但改为何姓,却颇费思索。司马英见他们为改姓这件事反复商议,一时难决,怕延误了时间,就接着说:
  “现在改姓,仍要不忘是司马子孙。妹妹以为可将司马二字分开,一家姓司,一家姓马,或将司字加一竖改为同,将马字加两点改为冯。这样虽千百代后亦可知为司马氏之后。”
  他们听后觉得有理,就将姓分别改为同,冯,远逃他乡而去。所以司马迁的后代不姓司马而姓同或冯。
  公元三一O年,即永嘉四年,西晋怀帝司马炽因司马迁与,自己同宗而批准汉阳太守殷济的奏请,对司马迁追加谥号,将其墓自高门村迁于今日的司马祠,并建石室,立碑树垣。至此,司马迁死后数百年无人过问,一直被封建统治阶级冷落嘲笑的境况才开始改变。
  司马英后来与杨敞结婚,杨敞曾任两汉宰相,其子杨恽有文名,留有《报孙会宗书》,被收入《古文观止》。后因当时出现日蚀,有人诬告是由于他傲世不恭所致。廷尉又搜得其与会宗书,将他以大逆无遭罪腰斩于市。后人《谒太史公墓》诗中“定策犹孤女,能文有外孙”句中的“孤女”和“外孙”即指司马英与杨恽二人。

-
 楼主| 发表于 2007-4-5 10:40:15 | 显示全部楼层
       
徐村的牌坊,题字正读是“法王行宫”,逆读则是“宫刑枉法” 200506090061_281385.jpg

因为司马迁诞辰2150周年的纪念,韩城被关注,这个曾经诞生过《赵氏孤儿》传说的地方,因为司马迁的纪念日而迎来一次文化和历史的狂欢时刻。
  复旦大学历史系教授朱维铮认为:“作为一个研究历史的人,我知道在历史上,实际上存在着三个司马迁。第一个司马迁,当然是历史上的司马迁,也就是写过《史记》、做过太史令、最后不明不白死去的那个司马迁;第二个是学者研究的司马迁,存在着非常多的争论,包括他有没有后人这样的问题;另一个司马迁,就是民间的司马迁,这个司马迁是一个真实生动的形象,不同时代的人,不同层面的人,心目中的司马迁同样是各不相同。”
  韩城这次纪念的是最后一个司马迁,民间认为出生于2150年前的司马迁。
  活动开始前,主办者为应邀前来的嘉宾颁发了邀请文柬。文柬的表述是这样的:“张贤亮先生,鉴于您从人性的角度写出了一个时代并意义深刻、凝重、逼真和优美的,秉承了《史记》的传统,组委会盛邀您作为嘉宾,参加纪念司马迁诞辰2150周年大型文化活动‘风追司马’。共享千秋盛事,传承司马精神,弘扬中华文化再做贡献。”
  其他嘉宾的受邀原因分别是———
  唐国强:您对于历史人物成功的塑造,尤其对历史精神的深刻的把握,能动地继承了《史记》的优良传统。
  焦晃:您职业生涯中洋溢出的艺术精神,尤其在《汉武大帝》中的精湛的表演,继承了司马遗风。
  冯小宁:您对中国历史题材影视剧作的贡献和英雄主义的情怀。
  赵文瑄:您在历史剧创作中表现出来的卓越的才华,以及对于历史人物精神成功的理解。
  冯远征:您在影视表演艺术领域富有个性的创作,并增光添彩。
  司马南:鉴于您作为行动知识分子对于科学与真理的不懈的探索,为光大司马迁精神做出巨大的贡献。
  陶虹:您在电视剧《汉武大帝》中以细腻的表演,表达了一个时代的情感和心灵,以及您闪烁于银屏的独特的魅力。
  ……
  2005年5月28日,众多明星、作家和学者汇集在一起,作为嘉宾在电视的直播中登上司马祠高台,向司马迁敬献心香。
  司马迁墓在韩城市南10公里芝川镇东南徐村的高岗上,地势高耸,山水环绕,形势壮阔。从芝川镇东南行2公里,过河,就可见“汉太史司马祠”木牌坊,牌坊由元朝书画家赵孟兆页所书。过牌坊拾级而上即为“太史祠”。太史祠为三开间的唐代建筑,门额“汉太史司马迁墓”。跨进大门就踏上司马古道,路面为大小不等的石料铺砌,自战国至今,历经两千年的风雨剥蚀,车马磨损,凸凹不平,足见岁月沧桑。沿着石道过去,穿过路北一书有“高山仰止”的牌坊,即为神道,登99级石阶直达祠顶。在被称为司马迁寝宫的殿内,北宋宣和七年(公元1125)所塑的司马迁像端坐神龛。寝宫后即为司马迁圆形砖砌墓冢,相传为元朝大帝忽必烈所造。墓顶一柏分为五枝,盘桓屈曲,形若五指,枝叶繁茂,绿荫蔽日。
  偏远野僻的徐村也被司马迁热流所席卷。电视直播“风追司马”就是刻在韩城徐村太史公祠堂石壁上的四个字。
  徐村四面环沟,地处偏远僻静。在民间传说中,徐村是一群亡命天涯的人精心挑选的隐藏之所。传说徐村是司马迁后裔躲避迫害的逃亡之地。在韩城通往徐村的曲折山路上,有一被风雨剥蚀的石雕牌楼。牌楼刻有四字,进村的人看见的是“法王行宫”。出村的人看见的是“宫行王法”。据说此牌坊距今有600年的历史,字迹经时间之水的浸洇,但石刻的痕迹成为抽象的图案。
  韩城和徐村的老人坚持“法王行宫”的真正意思是“宫刑枉法”,是对司马迁遭受宫刑而忍辱治史的悲悯和对专制残暴的曲折抗议。
  学者王国维曾有过研究:司马迁后人不可考。徐村人不知道现在盛行的司马迁身世的争议。因为地处偏远和交通的阻滞,徐村的村民获取外部的信息极其有限,同姓和冯姓两大家族共同以司马迁为先人祭典的传统由来已久。在民间的叙述里,徐村祭祀司马迁的活动,始于东汉末年。目前生活在徐村的村民有老少1000多位,但无一姓徐。原住民由两支构成,一支姓冯,一支姓同。
  徐村的“徐”是“余”加“双人”,暗示“余村二人”,指司马迁的两个儿子,长子司马临,次子司马观。晋朝末年,刘宋杀司马氏,他们的后代逃回徐村。
  长门在马字旁边加两点改姓冯,二门在司字旁加一竖改姓同,又因“徐”与“续”同音,遂取村名,意为司马家族后续有人。
  徐村的太史公祠堂也是徐村司马迁小学的所在地。矩形的操场,拱形的门洞,生长着青草的瓦屋,泥皮剥落的墙壁,墙壁正中泛白的黑板,黑板上边的粉笔字以及堆积起来的旧桌椅,都能看到学童就读的痕迹。司马迁祠堂是一座建筑在乡间的祠堂,堂前的飞檐因为年久变得残破,龟裂的木门在开启的时候吱哑作响。司马迁的泥塑在昏暗的厅堂里落满尘埃。作为徐村冯氏、同氏两大家族共同的偶像,司马迁被视为家族的祖先被徐村的乡民纪念,每年都有清明和中秋两次重要祭祀活动。
  在徐村有一个不成文的规矩,“冯同不分,冯同不婚”,就是说冯同是一家子的兄弟,而且这两家是不能通婚的,这个规矩一直保持了两千多年,直到1963年徐村的同有旺娶了冯粉竹,成为同姓与冯姓通婚的第一对新人。
  徐村最古怪的风俗是“跑台戏”,唱到一半忽然停下,演员跳下舞台就跑,不卸妆,不脱戏服,环佩掉了也顾不得捡,跑到另一个戏台继续唱。在这里最高龄的老人、86岁的同永林说:我是在16岁开始读《史记》的,而我听到《史记》,听到太史公司马迁的英名是在做学龄童的时候。而徐村太史公祠堂太史公的塑像在我出生之前就已经矗立着。
  司马迁二次入狱前,夫人柳倩娘为保藏《太史公书》忍痛别夫,改名换姓,返回龙门,遁入空门。司马迁遇难后,柳倩娘与儿子司马临、司马观,通过女婿杨敞、外孙杨恽买通官府,将司马迁的骨骸运回夏阳掩埋在芝川镇东南的山岗上。朝夕相守,植柏为记。
  凤凰卫视时事评论员杨锦麟在“风追司马”电视直播中担任嘉宾主持,他在吉尔吉斯斯坦的首都,也看到过司马迁的雕像。“看见的时候很愕然。但是一想你就会明白,吉尔吉斯为什么对司马迁会有由衷的敬意和感激?”杨锦麟说,“他们把司马迁看成是一尊神,吉尔吉斯暴乱,也没有把司马迁的雕像毁掉。至今完好地矗立着。”
  司马迁在《史记·匈奴列传》中记载了“鬲昆”,这是“吉尔吉斯”和“柯尔克孜”(我国少数民族之一)的汉代音译。吉尔吉斯斯坦共和国根据《史记》的这一记载,将2003年定为其建国2200年的“国家年”。吉尔吉斯在伊塞克湖(热湖)边避暑胜地乔勒潘·阿塔修建了一个“玛纳斯宫”,金色的司马迁塑像就位于“玛纳斯宫”的大花园中。吉尔吉斯斯坦共和国前总统阿斯卡尔·阿卡耶夫及不少学者在讲述、撰写本族史时,都表达了对司马迁的感谢。“司马迁的记载让吉尔吉斯知道了本民族的历史。如果没有当时的丝绸之路的延续,吉尔吉斯、乌兹别克、土库曼这些中亚国家在《史记》里字里行间留下记录的话,我相信李白也不会从吉尔吉斯走回中原。”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本版积分规则

QQ|手机版|联系我们|冯氏宗亲网 ( 粤ICP备14051919号 )

GMT+8, 2024-4-26 03:34 , Processed in 0.093763 second(s), 16 queries .

Powered by feng X3.4 Licensed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