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氏宗亲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必须是真实姓名)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查看: 6023|回复: 0

成就冼夫人“中国巾帼英雄第一人”的历史文化背景初探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9-12-12 14:53:2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
    现在,大家在谈论冼夫人的时候,常常引用周总理赞誉的话“中国巾帼英雄第一人”,我一直试图结合南北朝的历史文化背景,探析冼夫人何以会成为“中国巾帼英雄第一人”。这个题目在头脑中盘旋的时间很长,“第一”二字,不容易啊!但由于收集的资料不多,未能很好地去运用和考证太多的证据,心中还是惴惴不安的。只能是把自己的所想所思提出来,以求教于方家。

  一、从三种形象看冼夫人成为“中国巾帼英雄第一人”的文化背景

  中国上下五千年历史,正史、野史、文学戏曲,记录和传颂的英雄人物,历朝历代,可以说是数不胜数,而知名的女性英雄也不在少数。这些人有的是称皇立国或垂廉听政(如吕后、武则天、慈禧),有的是侠义成名(如红拂女、吕四娘),有的是血战沙场(如穆桂英、樊梨花、花木兰)。有的是和亲远嫁(如王昭君、文成公主)。但在那么多的女英雄中,为什么周总理唯独推崇冼夫人是中国巾帼英雄第一人?这就很值得我们深思。冼夫人研究专家冼玉清教授曾给予冼夫人“四个第一”,即“妇女为国立德立功之第一人,妇女开幕府建牙肘之第一人,妇女任使者宣谕国家德意之第一人,妇女享万民祭祀之第一人。”这“四个第一”归纳起来与周总理说的“中国巾帼英雄第一人”有异曲同工之妙,都是称赞冼夫人的历史贡献和历史功绩。作为冼夫人家乡人,是应该引以为荣的。
  易中天在“品三国”中讲过,一个历史人物有三种形象:历史形象、文学形象和民间形象。冼夫人之所以能成为中国巾帼英雄第一人,我想,这三种形象的最佳结合,应是其主要的原因。
  1.冼夫人的历史形象
      冼夫人是历史上真有其人的人。从《隋书》、《北史》、《资治通鉴》等国家修的史书到地方史志,都有冼夫人的传略和文字记载。这就是冼夫人的历史形象。是一个忠君爱国、保境安民、维护国家统一的女英雄。现在众多的研究文章,大多是从这些史料中,选出一些观点,陈陈相因,没有更多的新的观点出现。因为这是历史上已有定论的历史人物。今天的研究者是在做一些引申、解释或考证的工作。这方面的研究文章实在不少了。想写出特别有新意的研究文章来,已经不容易。当然,现在我们可以把冼夫人文化和当地的经济建设、旅游产业、甚至于和谐社会建设都可以结合起来。正是因为宣传冼夫人,有着经济方面的利益,因而关于其出生地才有争论的价值。但如果我们用功利的眼光来研究冼夫人,那么往往会走入岐途。作为历史上早有定论的杰出的女英雄,我们应用更理性的眼光来研究冼夫人,学习冼夫人,让冼夫人的精神发扬光大。这是历史留给我们的宝贵财富。
  正因为冼夫人是历史上的真实的英雄人物,不同于小说、戏曲或野史中虚构的其他女英雄,才会有“第一人”的历史基础。比如红拂女,在《太平广记》和《虬髯客传》中有记载,是小说中的一个侠女,虽然与唐初的名将李靖有一段情缘,但其真实性还要考证。而穆桂英、樊梨花等,只是在《杨家将》和《薛仁贵征西》等小说中出现,也不能作为真实的历史人物宣传。所以,我们说冼夫人是巾帼英雄第一人,首先是冼夫人是历史上的真实的人,是在官修的正史里有传的人,这一点,我认为是最为重要的。
  2.冼夫人的文学形象
      冼夫人因为是正史中有传的人,而且是受过朝廷封赠之人。在她去世后的几百年间,除正史立传之外,还有一些咏冼夫人的诗词,如苏轼的《冼庙》诗。吟咏冼夫人的诗词还有很多。小说和戏曲都很少取材于冼夫人。写冼夫人最早的戏曲是吴伟业的《临春阁》,基本上是取材于正史,加以铺排而已。解放后有高州莫仑写的粤剧《奇袭高州》、黎国器的琼剧《冼夫人》,以及电视连续剧《冼夫人》等。在小说方面,有两位高州籍的作家花了较多的心血写出了两部巨著,就是颜景友著的《冼太传奇》和关庆坤的《冼夫人演义》。他们把冼夫人写成文武全才并带有高深的武功,同时又有神仙师傅,带有神化的成份。通过小说,诗歌和电视剧,进一步宣传了冼夫人。但冼夫人的文学形象一直难以丰满,或者说一直未能很好地在全国的广大读者和观众中得到认同,流传和影响都不够大,这与“第一人”的身份很不相称。
  3.民间形象
      冼夫人已从人到神,被喻为“岭南圣母”,在茂名地区,特别是高州市,以及电白、化州,敬冼太庙,冼太崇拜,已成为一种民间信仰。通过传说故事和祭祀活动,已把冼夫人当作神敬。有冼太崇拜的地方还有阳江、海南和广西部分地区,海外在东南亚个别地方也有。一个人由人变成神,而且千多年来而不衰,在中国古代女性中,除了一个天后娘娘之外,也许再找不到第三人了。而天后娘娘传说的成份居多,带有浓厚的对海神的崇拜心理,不能和冼夫人相提并论。
  综上所述,冼夫人的历史形象、文学形象和民间形象,是让冼夫人从人成神,成为“中国巾帼英雄第一人”的重要的资源。高州籍的中央戏剧学院原院长丁扬忠教授曾撰写过一副对联,“是人非神千秋景仰,亦人亦神万代馨香”,是对冼夫人三种形象的高度概括。如果没有这几点文化背景,没有这样的群众信仰的基础,则很难说冼夫人是“第一人”。当然,我们也要看到问题的另一面,虽然有“中国巾帼英雄第一人”的文化基础和实力,但其影响和知名度却比不上一些文学作品的虚构人物。如花木兰,一首《木兰辞》让其家喻户晓,人所共知。在这方面,我们对冼夫人的宣传,还要多想办法。我们不能躺在“巾帼英雄第一人”这个招牌上坐享其成。等待,是永远无法超越的,只有勇于想办法,敢于突破,才能把“第一人”这个招牌打响。

  二、从南北朝的“礼崩乐坏”看冼夫人成为“巾帼英雄第一人”的历史条件

  1.对冼夫人成名空前绝后的思考
      不论是冼玉清教授称冼夫人的“四个第一”,还是周总理称誉的“中国巾帼英雄第一人”,我们对这些称谓进行深思的时候,也许会想到,为什么在冼夫人之前没有这样的女英雄,在冼夫人之后也没有这样的女英雄?为什么历史偏偏眷顾冼夫人,让冼夫人成就历史美名,让冼夫人由人而成神,享受着千百年来民间的祭祀?在冼夫人之前、之后,为什么没有产生这样的女英雄?这些方面都值得我们去考察,值得我们去探究。弄清楚冼夫人之所以能够取得那样的功业,除了她本人的资质(幼贤明),嫁了好丈夫(太守夫人),有谋略(能行军用师),以及高寿(90岁)这些自身条件外,我们不能忽视的是当年冼夫人所处在的动乱年代。在冼夫人之前的秦、前汉、后汉、没有,在冼夫人之后的唐、宋、明、清也没有。这是为什么?这很值得我们思索。历史英雄人物的出现,有其偶然性,但也有其历史的必然性,那就是需要英雄而产生了英雄的年代,一个“越名教而任自然”的礼崩乐坏的年代。如果不是处在南北朝这样一个朝代更迭频繁的年代,不是一个妇女地位得以提高的年代,冼夫人要取得这样的历史功绩,是不可能的。其历史背景,我们探索得不多。这方面,还大有文章可做。
  2.动乱年代礼教衰落让冼夫人成名
      冼夫人能够成名,与她所处的南北朝的动乱年代有关,与当时纲常名教的衰落,妇女受束缚相对较少有关。这个观点,也许还有待商榷。因为不少研究文章在谈到冼夫人登上历史舞台的历史条件的时候,多是以冼夫为俚族首领,而俚族当时的社会形态,还处在女权时代,而冼夫人作为俚族首领,理所当然地拥有相当的权力,因而让她有发挥个人才能的舞台。这是有道理的。但我们应站在全国的范围来考察,站在当时的历史背景来研究。作为一个太守夫人,可以行军打仗,可以统率几个州的兵马,在古代中国,是不多见的。这一切,都因为那是一个朝代更迭频繁的年代。
  魏晋南北朝是一个什么样的年代?那是一个大动乱,大分裂,大动荡的时代,那是一个朝代不断更迭的年代。冼夫人有生之年就经历了梁、陈和隋三朝。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下,自汉武帝采用董仲舒的“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以来而形成的三纲五常、礼法名教,在这个动乱的年代,一切束缚已经解除,一切纲常伦理被现实的精神所取代。那是一个“天放的时代”是一个“越名教而任自然”的年代。正是在这样的条件下,让冼夫人有了参政辅政主政一方的可能。我们从《北史》、《隋书》的《谯国夫人》传中可以读到,冼夫人的主要事迹都与行军用兵有关。正是在一次次的行军打仗中,体现出了冼夫人的谋略和忠君爱国,体现出她的维护统一和保境安民思想。而且,正是因为礼教的衰微,才没有后世的“忠臣不事二主”的愚忠。有人总想拿冼夫人事三代主来做文章,说她是见风驶舵,是不倒翁。殊不知,在南北朝那个年代,并没有后来纲常礼教那一套束缚人那么厉害。一切从自然出发,从本集团利益出发,从本地人民的总体利益出发,没有后世的诸多干扰。了解这一点,对理解冼夫人的生平事迹很重要。
  3.冼夫人自身的忠勇智谋成就了生前身后名
      有这样的一个背景,只是客观条件。真正让冼夫人成名的,是她自身的不可取代的智勇双全。可以说是一个文武全才的巾帼英雄。既有谋略,又有远见,亲入敌阵,行军用师。既有智取,又有力敌。并且嫉恶如仇,公正廉洁。这些品格,确实是难能可贵的。这方面的事迹,大家都烂熟于胸,就不多作引述。仅举一个例子,就是与陈霸先的交往,体现出了冼夫人的知人之明。冼夫人在与陈霸先的共同战斗中结下了友谊。并凭借她的过人之处,看到了陈霸先的未来。她对丈夫冯宝说:“陈都督大可畏,极得众心。我观此人必能平贼,君宜厚资之。”当陈霸先还是一个太守的时候,就能看到他未来可以称帝,提早结交,并在财力物力上支持。这一点不简单。这是冼夫人过人之处。正是她本身有这样的资质和条件,在一定的历史文化条件下,创造了不朽的功绩,成就了她的身后名。

  三、经历千百年的洗礼,冼夫人作为“中国巾帼英雄第一人”倍受推崇的深层原因

  一个英雄人物,在她生活的年代,立下功勋,受到当政者封赏,这不奇怪。最难得的是在她死后,能历千百年而不衰。冼夫人在世时,受封为谯国夫人。她的丈夫冯宝被追封为高州总管、谯国公。在封建朝代,给臣子册封的爵位,是按“公侯伯子男”排列。能够受封为“公”,是最高的荣誉了。冼夫人受封“谯国夫人”,是极其显贵的。后经千多年,一直受到朝廷肯定和加封。直到清同治年间,皇帝还赐了“慈佑”的牌匾,现在高悬在高州旧城村的冼太庙中。解放后,周恩来总理给予冼夫人的评价,“中国巾帼英雄第一人”,可以说是历代最高的。江泽民来高州冼太庙视察的时候,说冼夫人是“我辈及后人永远学习的楷模”。今天我们市打造特色文化,把冼夫人文化放在最突出的位置。这些都说明,冼夫人历千百年一直得到上到统治者的嘉许追赠,下到平民百姓的拥护爱戴,这就很值得我们深入思考。究竟是什么原因让冼夫人能享有这样的殊荣呢?
  中国历史上由人而成神,享受后人祭祀的并不多见,特别是能同时受到统治者的封赏,又深得老百姓的爱戴,死后千年而香火不绝的。在历史上,也许有几个人,如诸葛亮、关羽。诸葛亮是古往今来第一贤相,他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得到统治者的欣赏,同时也得到百姓的爱戴;关羽义薄云天,成为忠义的化身,也受千年香火。这两个人物的际遇,很大程度上得益于《三国演义》的宣传。是小说中的文学形象,让他们成为人们顶礼膜拜的对象。冼夫人的际遇跟诸葛亮、关羽相类似,但却不是归功于小说,不是小说形象让冼夫人成名,而是得益于她本人的历史功绩,得益于她在民间深受老百姓的爱戴。在民间,已成神人,这点我们可以放下不作讨论。而从正史来说,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冼夫人的事迹,冼夫人的精神归纳为忠君爱国,保境安民,维护统一。她历事三朝,让岭南有一百多年的安定,既保证了地方的稳定,让当地老百姓有休息生养的机会;同时,又维护了朝廷的统一。如隋朝派出军队来到岭南,原来“逡巡不敢进”,后冼夫人迎降之后,“岭南悉定”。这样一位忠心于朝廷,又对百姓多有恩德的人,朝廷赞赏,老百姓自然爱戴。冼夫人直到去世前一年,仍然“亲载诏书,自称使者,历十馀州,宣述上意,谕诸俚僚,所到皆降。”这就十分难得,真正做到“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这样一位英雄人物,不论是什么朝代,都是受到称颂和传扬的。因为,冼夫人的精神,无论在什么朝代,都是对国家有利,对人民有益。这应是冼夫人能在千百年来都倍受推崇,并成为“巾帼英雄第一人”的深层原因吧。

.

本版积分规则

QQ|手机版|联系我们|冯氏宗亲网 ( 粤ICP备14051919号 )

GMT+8, 2024-4-26 01:49 , Processed in 0.390680 second(s), 13 queries .

Powered by feng X3.4 Licensed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