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氏宗亲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必须是真实姓名)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查看: 5830|回复: 1

冯铨

[复制链接]
津歌2 该用户已被删除
发表于 2009-8-17 14:19:3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王政尧
   
     冯铨,生于明万历二十三年(1595年),卒于清康熙十一年(1672年),字振鹭,又字伯衡,号鹿奄。顺天涿州人(今河北省琢县)。明万历四十一年(1613年),中进士,时年十九岁,官翰林院检讨。后因其父冯盛明在河南布政任上被劾罢职,冯铨也随父回籍。明末清初,他均曾是大学士,是当时统治阶级中影响较大的人物之一。
     明天启四年(1624年),魏忠贤到琢州进香,冯铨跪于道旁,哭诉其父被东林党弹劾丢官的经过。时魏忠贤正在搜罗党羽,随即命冯铨仍以原官起用。从此,他对魏忠贤感恩戴德。在东林党与阉党斗争最激烈之时,他纵横其间排击东林党人及其他朝臣。短短一年中,冯铨即升为朝廷辅臣,官居礼部尚书、文渊阁大学士,成为阉党中炙手可热的人物。天启四年七月,东林党著名人物杨涟上疏举劫魏忠贤二十四大罪状,“忠贤恨刺骨”,[1]“方思得外廷为助”。[2]冯铨致书魏忠贤之侄魏良卿,转致魏忠贤“外廷不足虑”,密告以“行廷杖,兴大狱”。[3]在冯铨和魏忠贤的其他心腹策划下,杨涟等多人相继惨死。次年八月,熊廷弼被杀,也是他以熊廷弼之名,伪作《绣象辽东传》刊行于世,并于皇帝听讲史书之处呈上,对熊廷弼栽赃诬陷。这既符合魏忠贤株连东林党人的企图,又发泄其对熊廷弼之私恨。熊廷弼死后,他又私用计谋,暗设圈套,杖毙熊廷弼之姻亲、御史昊裕中。天启六年正月,为进一步倾陷东林党人,由魏忠贤授意,以冯铨为总裁官,编修了篡改历史之《三朝要典》。其时魏忠贤的心腹,“势焰出群阉之上”的涂文辅说:“内有涂文辅,外有冯振鹭”![4]冯铨已是魏忠贤党羽中的头面人物。
     天启六年(1626年),阉党内部“日夜交轧”之势愈甚。[5]冯铨于是年闰四月丢官罢职。即使在这种情势下,他仍在讨好魏忠贤,并为其书百韵祝寿诗。基于这些事实,崇祯帝在清除阉党之初,将他以“魏忠贤党”之罪削籍。[6]尔后在定逆案时,有一百二十九人因谄事魏忠贤而属“论徒三年输赎为民者”,冯铨罪列第二。[7]直至明亡,他始终未得起用。
     清顺治元年(1644年)五月,摄政王多尔衰“书征”冯铨,他“闻命即至”。[8]多尔衮赐以“所服衣帽”及鞍马、银币,命他仍以原衔.“入内院佐理机务”。[9]事隔半月,冯铨等率文武群臣于武英殿向多尔衮上表称贺。他同其他汉官一样,“揣摩执政意旨”,“以迎合固宠”。[10]其本领确有高于他人之处。
     顺治二年六月三日,多尔衮命抚按查明并赡养明代诸王的遗腹子,冯铨等赶忙叩头谢恩,多尔衰说他们不忘旧主,冯铨答曰:“一心可以事二君,二心不可使一君”,以明其仕清忠心不二。[11]同年闰六月十二日,冯铨回奏多尔衰论明末党争时说:“诸臣所言所为俱难逃王上洞察”。[12]多尔衰对此深表满意。是年,授冯铨弘文院大学士。
     礼乐等典章制度历来为新建王朝所重视。所谓“安上治民,莫善于礼气”;“移风易俗,莫善于乐。”顺治元年九月,冯铨与大学士谢升等奏言,“郊庙及社稷乐章,前代各取佳名,以昭一代之制。本朝削平寇乱,以有天下,拟改用‘平’字。”[13]主张郊社九奏、宗庙六奏、社稷七奏,直到同治年间,“犹仍其制”。[14]同年六月,冯铨又同洪承畴一起提出“国家要务,莫大于用人行政”。[15]请复明朝内阁票拟制度。多尔衮同意实行。
     由于冯铨善于迎合清初统治者,所以,在多尔衮摄政时期,他颇受恩宠和重用。顺治元年十二月,多尔衮赐金二十两、银一千两和金玉等器物,[16]顺治六年,加授少傅兼太子太保。在此期间,他先后“总裁明史”、两任会试正考官、出任《清太宗实录》总裁官。从顺治二年到顺治七年,他在大学士中始终名列第四,位于洪承畴、祁充格等满汉同僚之前。[17]顺治三年,他曾请求多尔衮将其名次置于满人大学士祁充格之后,多尔衮表示“天下一统,满汉自无分别,内院职掌等级,原有成规,不必再定。”[18]以示对其优宠。
     清初,汉官交章弹劾一名大学士自冯铨始。事情的发生,首先与清初统治者对亡明各派系降臣均予任用有关,再者也和明后期之党争有密切关系。顺治二年七月,御史吴达首劾冯铨,拉开了这场争斗的序幕。当时,与冯铨同列朝班并与其有密切关系之孙之獬、李若琳也同属阉党。孙之懈于崇祯初年毁《三朝要典》时,“独诣阁痛哭力争”;[19]李若琳则于天启七年四月为魏忠贤建生祠于蕃育署。[20]当冯铨被劾时,他们被指为冯铨党羽,一个受“冯铨贿嘱”,另一个“庸懦无行”。[21]
     明末东林党人多是江南人,御史吴达的祖籍也属之。他疏言,“今日用人皆取材于明季……逆党权翼,贪墨败类,此明季所黜而今日不可不黜也。”此言对冯铨如芒刺在背。同时,他还希望多尔衮重视“江南既定,人材毕集”的现状,这就另有他意了。
     一个月后,弹劾冯铨事进一步扩大。八月初一,吴达再劾冯铨,列其罪状有三:一、冯铨是魏忠贤之义子,仕清后揽权纳贿,曾向姜镶索银三万两,准以封官,恶习不改。二、纵令其子于内院盛宴诸官,终日欢饮,趁机结纳党羽。三、“票拟自专”,“使人畏惧逢迎”。吴达力请罢黜冯铨,“以肃政本”。[22]接着,给事中许作梅、王守履和御史桑芸也纷纷疏劾之,而言词最为激烈者是御史李森先。他一方面把明亡之因和冯铨的历史紧密相连,同时又指出现在刑部各官对冯铨诸罪不敢问、不想问的原因。他“深忧”此类奸相误国,请求多尔衮“立彰大法,戮之于市”,[23]颁告冯铨罪恶于天下!李森先的疏词是这次弹劾进入高潮的标志。当时,杜立德在奏言中写到,“诸臣俱实以告”,“将逾旬日,未蒙鉴裁,内外大小,群情汹汹”![24]
     冯铨被劾案中,既涉及明末党争,又提出江南广有人才,这就使此次弹劾大有明末党争再现之势。多尔衮对此极为重视,并于重华殿亲理此事。时刑部大臣启奏吴达等所劾不实,俱应反坐。多尔衮命再行面质。冯铨很清楚当时形势,他仰仗多尔衮恩宠,逐条反驳,毫无愧色。廷讯结果,一是所劾诸事“俱无实迹”,二是“前朝旧事不当追论”。[25]产生这种结局的原因,即在于多尔衮认为冯铨等人不是有过,而是有功。他们剃发在先,遵法勤职,甚至“举家男妇,皆效满装”。[26]如今,这样的有功之臣无端被诬,分明是李森先等人“结党谋害”![27]多尔衮指出党争之患,加速明亡。故此,他厉声责问上疏诸臣:“何乃蹈明陋习,陷害无辜?[28]另一名汉官、给事中龚鼎孽又旧话重提,“冯铨乃背负天启,党附魏忠贤作恶之人”。[29]冯铨立刻反唇相讥,指发龚鼎孽曾降李自成,官为北城御史。多尔衮遂问此事属实否,龚鼎孽只得以魏征也曾降唐太宗为己辩解。多尔衮斥之“无耻”,只配缩脖静坐而已。对李森先等人,多尔衮虽有“此番姑从宽免”,如“不加改悔,定不尔贷”的戒谕,[30]但仅仅几天后,李森先、许作梅、桑芸等人不是夺官,就是降调。这场风波过后,冯铨更为多尔衮所宠信。
顺治七年十二月(1651年1月),多尔衮死后,清初统治阶级内部的政治气候突变。顺治帝“亲政”后,满洲贵族的反多尔衮势力执掌朝政。次年闰二月,开始审定中央各部汉官,有的被严加惩处,有的则继续供职。
     这次“甄别”,第一个被顺治帝点到者就是冯铨。顺治帝列举其被吴达等疏参之罪及其七年内之所为,严斥他“殊失大臣之体”,“著令致仕”![31]时孙之獬已死,而李若琳的罪状之一便是和冯铨“交结亲密,朋比为奸”,“革职为民,永不叙用。”[32]自冯铨等被赶出朝廷,许作梅、李森先等相继复职。然时过二载,冯铨却又有了重新起用之机。’
     顺治帝颇想“求贤图治”。为使清朝长治久安,他一反过去之法,不顾满族王公大臣反对,继续重用汉官。但是,从顺治八年至十年,取代冯铨之陈名夏即被御史张煊疏劾十大罪,顺治帝斥之为“辗转矫诈之小人”。[33]其时,大学士陈之遴也获罪遭贬。相比之下,顺治帝改变了对冯铨的看法。他认为冯铨“原无显过”,且“素有才学”、“谙练政事”。[34]于是,他于顺治十年三月二十一日谕以“国家用人,使功不如使过”,命吏部通知冯铨“谕到之日,即速赴京”。[35]
     三月二十七日,顺治帝亲临内院召见冯铨,对他很表关切之意。当天傍晚,冯铨等大学士奉召入宫,谈到翰林官贤否时,顺治帝认为只要他亲加考核,文之优劣毕见,即可定其高下。时陈名夏也在,而冯铨却别有心计奏曰:“皇上简用贤才,亦不宜止论其文……南人优于文而行不符,北人短于文而行可嘉。今兹考试,亦不可止取其文之优者而用之,文行优长,办事有能者,兼而用之可也。”[36]贬抑南人汉官,正是冯铨真意。而此前被劾之陈名夏、陈之遴均隶籍江浙。顺治帝当即表示赞成冯铨的意见。翌日,冯铨官复原职,是为弘文院大学士。这说明冯铨于罢职期间清楚朝廷内部情况。此后,南人汉官屡遭打击,多与冯铨有关。有诗云:“何人当国怜孤掌,有客还山畏老拳。”[37]此处之“老拳”即指冯铨。
     冯铨再任原官后,因处置陈名夏、顺治帝废皇后等事多次被顺治帝申斥,如“谠论未闻,私心已露”,“具奏沽名”[38]等等。有一次,甚至将他连降三级。但是,这并未影响顺治帝对他的信任,称之“信任倚毗大臣”,[39]不准纠劾。冯铨母八十七岁时,顺治帝还特命画师绘其母像并铃印颁赐冯铨同年,冯铨次妾死,“铭旌题浩,封一品夫人。丧归,大内遣膊”。[40]这种君臣关系非当日一般朝臣可比。
     清初正式加“三少”、“三师”衔始于顺治十二年(1655年)四月,此次,冯铨同顺治八年“甄别”时位置一样,又居首位,授予“少师兼太子太师”。是年和次年,他先后任《太祖圣训》等总裁官。顺治十三年二月,冯铨因年老体弱,难胜繁任,以太保兼太子太师、秘书院大学士、礼部尚书衔致仕。顺治称赞他“赞襄机务,历有岁年,恪慎勤劳,裨益弘多”。[41]冯铨请辞新衔,顺治优旨不准;又“念其器识老成,学问充裕”,[42]留在身边,以备咨询。
     顺治十六年二月,内三院改为内阁。这时,冯铨已回原籍。然而,顺治仍对他念念不忘,命其仍以原衔兼中和殿大学士。康熙十一年十一月,冯铨年七十八卒于家。次年正月,谥封文敏。但因其有才无德,名声不佳,朝廷内当年敌手又有已成大学士者,旋命削谥。其时,冯铨却因汇刻书法名帖而名噪一时。他藏有誉为稀世之宝的王羲之《快雪时晴帖》墨本,并将此帖连同其他名人字帖汇刻为《快雪堂法帖》。康熙十八年八月,其子冯源济将《快雪时晴帖》呈献康熙帝,[43]乾隆时,遂成为宫内《三希堂》第一珍品。冯铨著有《瀛洲赋》和《独鹿山房诗集》。[44]


[1]《明史纪事本末》卷66<东林党议>。  
[2]《明史》卷306<列传194·阉党·崔呈秀传>。  
[3]《贰臣传》卷9<冯铨传>。
[4]《明史》卷305<列传193·宦官二·涂文辅传>。
[5]《明史》卷305<列传193·宦官二·涂文辅传>。卷306<列传194·阉党·顾秉谦传>。
[6]《明史》卷305<列传193·宦官二·涂文辅传>。卷23<本纪23·庄烈帝>。
[7]《明史》卷306<列传194·阉党>。  
[8] 《清世祖实录》卷5,第7页。
[9]《清世祖实录》卷5,第7页。
[10]《清史列传》卷79<贰臣乙·陈名夏、刘汉儒、孙之獬、李若琳>。
[11]《多尔衮摄政日记》第1-2页。
[12]《多尔衮摄政日记》第1-2页。第9页。
[13]《清世祖实录》卷8,第16-17页。
[14] 同治十一年重修《涿州志》卷14<名臣>。
[15]《清世祖实录》卷5,第7页。第12页。
[16]《清史列传》卷79<贰臣乙·陈名夏、刘汉儒、孙之獬、李若琳>。
[17]《清史稿》卷174<表14·大学士年表一>。
[18]《贰臣传》卷9<冯铨传>。
[19]《清史列传》卷79<贰臣乙·陈名夏、刘汉儒、孙之獬、李若琳>。
[20]《明史》卷306<列传194·阉党>。
[21]《清史列传》卷79<贰臣乙·陈名夏、刘汉儒、孙之獬、李若琳>。
[22] 清《宫中杂件》<浙江道监察御史吴达题参冯铨本>。
[23] 清《宫中杂件》<浙江道监察御史吴达题参冯铨本>。<江西道监察御史李森先题参冯铨本>。
[24]《清世祖实录》卷20,第6-9页。
[25]《清世祖实录》卷20,第6-9页。
[26]《清世祖实录》卷20,第6-9页。
[27]《清世祖实录》卷20,第6-9页。
[28]《清世祖实录》卷20,第6-9页。
[29]《贰臣传》卷12<龚鼎孳列传>。
[30]《清世祖实录》卷20,第6-9页。
[31]《清世祖实录》卷54,第12-14页。
[32]《清世祖实录》卷54,第12-14页。
[33]《贰臣传》卷12<龚鼎孳列传>。卷11<陈名夏列传>  
[34]《清世祖实录》卷54,第12-14页。卷73,第7-10页
[35]《清世祖实录》卷54,第12-14页。卷73,第7-10页
[36]《清世祖实录》卷54,第12-14页。卷73,第7-10页  
[37] 谢国祯:《明清之际党社运动考》第122页。
[38]《清世祖实录》卷5,第7页。卷74,第20页,卷77,第16页。
[39]《清世祖实录》卷5,第7页。卷83,第16页。
[40] 谈迁:《北游录》<纪闻下·冯铨>。
[41]《清世祖实录》卷98,第21-22页。
[42]《康熙起居注册》康熙十八年八月十八日。
[43]《康熙起居注册》康熙十八年八月十八日。
[44] 同治十一年重修《涿州志》卷14<名臣>,1936年修《涿县志》第六编<人物>第一卷<名臣>。

(资料来源:《清代人物传稿》上编,第一卷,146页)
发表于 2010-4-18 19:44:31 | 显示全部楼层
冯铨,清顺治,康熙时宰相,书法家。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本版积分规则

QQ|手机版|联系我们|冯氏宗亲网 ( 粤ICP备14051919号 )

GMT+8, 2024-5-4 19:14 , Processed in 0.078136 second(s), 14 queries .

Powered by feng X3.4 Licensed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