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氏宗亲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必须是真实姓名)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查看: 14178|回复: 2

[文艺社科] 画家冯凭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9-8-15 11:35:3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冯凭:男,号展公,曾名冯子祥,又名冯寄禅,汉族,生于1910年10月,系山东省莱阳市人。早在1938年毕业于北京大学美术 专修科。曾从胡佩衡、邵逸轩、王青芳、候大步、于非厂、陈缘督、赵梦珠先生学习山水、人物、花鸟。
画家冯凭1.jpg
冯凭先生对家乡青岛 美术教育作出很大贡献。在1991年山东美术出版社出版的“冯凭书画选 集,”前言,耿本清先生的撰 文和青岛晚报刘文泉先生的撰 文都 作了高度的评价。
现任山东省青岛工艺美术学校副校长、教授、曾任青岛老年人大学教授、山东省工艺美术 学会常务理事、中国美术家协会 会员、崔子范国际艺术基金会理事、中华诗词学会会员、青岛画院名誉院长。河南光山画院名誉院长、日照 画院名誉院长。
画家冯凭2.jpg

冯凭教授的作品早在1939年曾经出版过“寄禅画册”。近年来的作品有不少发表在“中国画作品集”、“山东国画作品集”、“山东老国画家画选”,另外,“山东画报”、“中国烹饪”、“长江文艺”、“人民日报”、香港“大公报”、“文汇报”诸多报刊均有发表。1982年由中国展览公司入选出国送往约旦“世界美术展览会”的“芦雁”并发表在纪念册上。1980年由齐鲁出版社出版“菊谱”和山东出版社出版“百花说谱”。1989年由北京出版社出版“诗书画印”,1991年由山东人民美术出版社出版“冯凭书画选集”、“冯凭画选 ”1995年由青岛出版社出版“冯凭扇书画集”等。成就在“中国当代画家大辞典”、“中国现代书画篆刻辞典”等数十部辞典。
1995.5.17在北京中国美术展览馆举办个人美展,博得美术界好评。并在中央电视台播放了消息和新华社7月17日、18日两次转发了新闻 报导消息。中国书画报、北京文化报均发了消息报告。
1996.11.28在济南美术展览馆举办“冯凭、冯伯达、冯友青、祖 孙三代书画展”。在开幕式上有著名书法家武中奇、画家张彦青等500多人参加开幕式,并由“大众日报”、“工人日报”、“齐鲁晚报”均发了报导,山东电视台当天播放了新闻。
1998.10义务捐献书画作品100件,赠给青岛市博物馆。

■历程
关键词:六亩地  360块大洋
父母卖地供我读大学
    冯凭先生 1910年生在莱阳一个普通的农民家庭。上面有两个姐姐。由于那时候女孩子一般不读书,所以家里人几乎把所有的积蓄都用在供他读书上。
    1927年,冯凭考上了北京的华北大学美术专修科。家中经济拮据,父母亲只好卖了六亩地,凑够360块现大洋,作为他上大学第一年的学费。当时他已是一个3岁男孩的父亲,妻儿都在老家,上有老下有小,所以,他的大学异常清苦节俭,也极为刻苦用功。冯老说,在北京求学四年,他没有去过一次戏院、电影院,跟外界几乎没什么接触,但每到周末人就不见了影儿———他去了琉璃厂观摩碑帖和字画。从东头看到西头,再从西头看到东头,如痴如醉,百看不倦。
    冯老至今难忘的是去故宫看画展。那时,故宫每年春秋都有大师的画展,一块钱看一个殿,三个殿需要三块钱。而他一个月的生活费就要30块钱。他总是从有限的生活费里抠出来一部分钱。看到适合他的风格,他就边看边画,多呆一会儿。
关键词:胡佩衡 邵逸轩 王青芳等
恩师情谊念念不忘
    记者问起冯凭先生成为一代书画大家的因素何在时,94岁的冯先生毫不迟疑地答道,我在大学的恩师都是当时中国一流的名家。教山水画的,是胡佩衡;现代人物画,陈缘督;花鸟画,邵逸轩、王青芳;工笔画,赵梦珠;篆刻,于非庵。
    “我对恩师们念念不忘”,冯先生满怀深情地说了好几遍。他说,恩师们教得很仔细。他还清楚地记得入大学不久,恩师甚至自己掏钱买门票,带着他们去故宫看画展。
关键词:青岛工艺美专
一生韶华献给学生
  除书画家的盛名之外,冯凭先生其实更是一位诲人不倦的教育家。1931年大学毕业后,他先后做过小学校长、中学美术教师、图书馆馆长,1960年,创立了青岛私立工艺美术学校。一直到 1988年才退休,桃李遍天下,如今这些学生都已走向世界各地,从国内到国外,有不少当了画院的院长,成为名家。每年他过生日,就会有学生张罗着找酒店给他祝寿。师生相聚,济济一堂,乐在其中。
    “把美好的文化艺术、文化传统,普及到老百姓之中,散播给社会,鼓舞下一代,是我一生的想法。我的一些学生也当了教师,这样,诗、书、画传统才能代代相传,不会断绝。”

■家庭
关键词:冯伯达 冯友青
四世同堂三代书画家
    冯老是烈军属,他有三个儿子,一个女儿。大儿子抗美援朝时牺牲了,二儿子冯伯达也参了军,后来转业在四方机厂做铣工。因受父亲影响,喜爱书画篆刻。退休以后,就开始在家习字,搞篆刻。至今已经二十多年,且饶有所得,作品多次获国内大奖。孙子冯友青如今是岛城知名的花鸟画家。他从小就在爷爷的指导下学画。所画花鸟清新宁静,童稚真率,功力不俗。1996年,祖孙三代在济南举办“冯凭、冯伯达、冯友青祖孙三代书画展”,著名书法家武中奇、画家张彦青等500多人到会祝贺。
    冯老四世同堂,书香门弟,其乐融融,恐怕也是其长寿原因之一吧!问及长寿之道,他说,不委屈自己,想干什么干什么。他平时早晨六点半按时起床,到院子里散步,然后练练字,有时画上几笔,晚上十点以后才休息。

■谈艺
关键词:诗+书+画+印
“四绝”兼擅 画之得心
    “诗言志书抒情画流美展公兼擅之”,著名书法家高小岩这样评价冯凭先生。“他的画作集诗、书、画、印于一体,他的语趣意深的诗词题款,更有拨弦伴乐之功,在国画界有‘四绝’之称”,这是画界的共识。
    绘画一直是冯先生不倦的执着追求。早在 1939年,他教中学时,就把大学里的一些作品结集出版,名为《寄禅画册》,多少年来,他从未中断画画,不少作品发表在当时的报纸上。冯老说,“得心应手”,是绘画的极佳境界。画着别扭时,就干脆掷笔。“从事丹青六十春,梦中常作看画人。废纸三千非虚语,只缘画过不称心。”冯老曾作诗抒发这种心情。几十年来,冯老相继出版《菊谱》、《百花谱》、《诗忆画印》、《冯凭画选》、《冯凭书画集》、《冯凭笼扇书画集》等数部个人书画作品专集。他画的山水,境界悠远清朗;花鸟憨态可掬,一派天真。
    冯老说自己天生有股不服输的劲头,不画出风格来誓不罢休。“我身上有股犟劲儿,觉得你能画出来,我为什么就不能达到这个水平?我就一遍遍地临摹,非得学出他那个风骨不可。”
关键词:《梦渊阁诗抄》
名山大川孕育诗情
    冯先生在绘画创作中,特别注重野外写生,到大自然中汲取灵感,他的许多得意佳品都是出自写生创作。祖国的名山大川,他都不辞辛劳地前往,在《梦渊阁诗抄·自序》中他讲述了旅行对自己创作和健康的影响:
    “余七十后历经十余寒暑,踏过泰山、黄山、庐山、嵩山、灵岩山、翠屏山、终南山、长城、千佛山、鸡冠山、五莲山、四门塔、七星岩、象鼻山、叠彩山、月牙山、芦笛岩……通过观摩各地所藏文物以及磨崖石刻,增多见广,藉诸多名山大川天地清淑之气,疏散胸烦,调节精神,对作画大大有开拓眼界行千里路之感。每次远游归来顿觉顽健舒畅……”
旅行是发现的过程,能看到以前见不到的东西。冯老回忆起他去福建漳州写生的经历。之前,他知道那里一有兰花,二有水仙,但不知有竹。结果,出乎他意料,在那里看到一种叫黄袍绿带的竹子,碗口一样粗,竹节一段黄一段绿,当地人用这种竹竿搭起凉亭,非常别致。回来后,他立刻以此为素材画了一幅竹。旅行也触发了他的诗情,“耳濡目染具有诗情画意之景,兴之所至,辄取笔钩之以草,或口占之以韵,作为旅游写生素材”。这些诗作后来结集为《梦渊阁诗抄》。
 楼主| 发表于 2009-8-15 11:38:47 | 显示全部楼层
其子冯伯达,1933年生于莱阳。因受家庭影响,对书画篆刻极为喜爱,书法、篆刻多次在国内外获奖。现为中国老年书画研究会会员、青岛市书法家协会会员、青岛国画院画师。

    其孙冯友青,1961年生于青岛。1997年毕业于青岛大学美术系。1998年、1999年研修于北京画院。少时在祖父的亲授下,以中国花鸟画为主,兼学山水、书法、篆刻艺术。现为中国美协山东会员、山东画院画师、青岛美协会员、青岛中山书画院画师、青岛国画院秘书长。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10-14 18:19:44 | 显示全部楼层
我为身冯本家而感到自豪!!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本版积分规则

QQ|手机版|联系我们|冯氏宗亲网 ( 粤ICP备14051919号 )

GMT+8, 2024-5-21 08:09 , Processed in 0.109389 second(s), 16 queries .

Powered by feng X3.4 Licensed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