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氏宗亲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必须是真实姓名)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查看: 6870|回复: 1

冯荣传入选“2008中国教育年度新闻人物”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9-2-4 22:20:1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在由中国教育报、中国教育电视台举办的“2008年中国教育年度新闻人物”评选活动中,安徽长丰县造甲乡冯巷小学教师冯荣传同志光荣入选。1月19日晚19:30中国教育报、中国教育电视台在北京举行颁奖会,冯荣传同志家属应邀到北京参加颁奖会。


冯荣传,安徽长丰人,生前系安徽省长丰县造甲乡冯巷小学高级教师。2007年11月15日上午11时10分,正在教室上四年级语文课的冯荣传同志,猝然倒在讲台上,永远离开了站了30多年的讲台。冯荣传同志先后被中共安徽省委教育工委、安徽省教育厅追授为“全省优秀教师”,被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教育部追授为“全国模范教师”。
发表于 2011-2-24 07:29:23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冯一一 于 2011-2-24 07:44 编辑


人物档案                                   他将生命定格在“三尺讲台”上
                                                       ——追记全国模范教师冯荣传
      
      冯荣传,男,汉族,安徽长丰人,1947年12月生,1964年,冯荣传从肥东县初中毕业,1974年从事教育工作,生前系长丰县造甲乡冯巷小学高级教师。2007年11月15日上午11时10分,正在教室上四年级语文课的冯荣传同志,猝然倒在讲台上,以身殉职,永远离开了他一生所钟爱的教育事业。
      2008年7月1日,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和教育部联合下文,追授冯荣传“全国模范教师”荣誉称号;2008年4月7日, 中共安徽省委教育工委、安徽省教育厅追授冯荣传同志“全省优秀教师”荣誉称号;2008年4月29日,合肥市教育局向各县区教育局、开发区教育主管部门,各市属学校、有关民办学校下发《关于开展向冯荣传同志学习活动的通知》。
      从今天起时间倒数,266个日子里,长丰县造甲乡从来没有如此受媒体关注过。8月4日,曾经受台风影响的合肥的凉爽天气逐渐变得闷热起来,10家省、市新闻媒体记者相约而行,来到造甲乡冯巷小学。
      在学校简陋的办公室内,摆放着市教育局刚刚资助过来的桌椅。办公室两侧的墙上,黑板上每周值日表仍在向人们述说着,这里曾经是冯荣传老师教书育人的地方。值日表告诉人们,过去每周星期一,由冯荣传和许庆培老师值日,每天负责学校的锁、开教室等日常工作。266天过去了,冯老师的名字还写在黑板上,同事们说,他们舍不得冯老师,希望他能够永远陪伴着大家。
      没有进行采访,记者已经感受到了冯荣传的众乡邻及同事们对他的那种由衷的敬仰之情。还有那些他曾经教过和没教过的孩子们,当他们得知有记者要来采访冯老师时,都不约而同地来到了冯老师生前奉献过的地方,竞相讲述着冯老师每一件平凡而又感人至深的故事……
      那一刻,学生们心急如焚
      跟着人们的述说,时间又回到了266天前。2007年11月15日,也就是冯老师在站了34年三尺讲台后还有35天就要退休的那天。四年级教室内,冯老师像往常一样,在给孩子们上语文课。
      学生们清晰地记得,那天上的是第26课,也是冯老师的最后一课——《那片绿绿的爬山虎》。再过10分钟就要放学了。冯老师写完了生词“楷模”的第一个“楷”字,当快要写完“模”字时,学生们发现冯老师身体在晃动。他**了几步,想扶墙站稳,但却突然倒在了讲台上。刹那间,学生们惊呆了。有同学赶紧去找别的老师。
      回忆当时情景,徐先和老师一个劲地说,“当时孩子们急坏了,不停地在教室里走来走去。”救护车很快赶到了学校。医生在抢救,放了学的孩子们久久地不愿离去。当医生告诉大家,冯老师已经不行了的时候,学生们顿时哭成一片,在场的老师也无不潸然落泪。
      今年67岁的林公菊老人说,她有个8岁的小孙子叫郑涛。再过两年就上四年级了。那天中午放学后,小郑涛回到家就大哭起来。她询问孩子是不是被谁欺负了,孩子却伤心地说,冯老师累死了,他再也上不到冯老师的课了。
      出身贫寒,爱生如子
      在造甲乡,人们都知道冯老师曾经是个孤儿。老伴徐庆英说,他们年轻时,那是“上无片瓦,下无寸土”,是左邻右舍给他们搭了间草棚,他们才结婚的。也许正是因为这些,冯老师才坚定了一生用爱去回报每一个人的信念。
      冯巷小学辖区包括本乡3个行政村及杜集乡1个行政村,离校最远的自然村有2.5公里。冯巷村旁边有一条小河,而河上仅用两块木板搭成小桥,只要下雨或发大水时,桥就被淹没了。那是冯巷小学许多孩子上学的必经之路。听造甲乡的村民们说,那座桥最近可能要修了,是为了方便孩子们上学。可在这之前,每次桥被水淹没的时候,冯荣传老师总会在孩子们需要过河的时候出现在那里,他会将孩子们一个接一个地背过来,或者背过去。而对于那些年龄太小的孩子,他就带到自己家里吃饭,然后给他们辅导作业。全班26个学生,有大半在冯老师家吃过饭。天气不好,中午给哪个缺课的孩子补课晚了,冯老师就把那个孩子领回家吃饭。
      许月月是个孤儿,父母去世早,现在和奶奶住在一起,生活十分艰难。农村义务教育实行“两免一补”政策以前,每到交学费,许月月都像“过关”一样。冯老师得知她的情况后,除了平时对她在学习上生活上给予帮助外,还帮她交学费。
      67岁的林公菊老人说,他有三个孙子在冯巷小学读书。可孩子的父母都在外地打工,老人年岁已高,照顾起孙子们也很吃力。当冯老师得知此情况后,主动告诉林公菊老人,“您就放心地把孩子交给我吧。”
      生活俭朴,乐于助人
      冯荣传去世后,他的老伴徐庆英一直住在大儿子家里。他们家的房子2003年就倒掉了。老两口曾一度住在猪圈里。因为大儿子到外地打工去了,他们才有了真正居住的地方。老伴徐庆英说,冯老师一辈子节俭,可对别人却从不吝啬。
      明年即将从安徽大学毕业的徐梅是冯老师曾经教过的学生。她说,她的家境原本就十分窘迫,2003年夏天父亲又遭遇车祸,她面临辍学。得知这一情况后,冯老师立即拿出自己的积蓄,帮助她家解决燃眉之急,并耐心地开导她,细致地关爱她,使她安心学习、生活。她永远不会忘记冯老师那和蔼可亲的样子。她说,冯老师做的已经完全超出了一个做老师的职责。
      其实,在冯巷村受过冯荣传帮助的人远不止徐梅一个人。村民崔群,十多年前,她家的耕牛死了,冯荣传主动拿出400元钱,资助他买牛。可当时,冯荣传家的草房子刚被雨淋倒,一家人还住在猪圈里。
      冯宗跃是冯荣传的小儿子。父亲去世后,他在整理父亲的遗物时,发现父亲口袋里只有十几块钱,而在父亲的抽屉里,仅剩下给别人出礼时回赠的两包香烟、一叠账本和几张欠条。账本上除了记录学校的开支明细外,就是父亲前些年为学生垫付的学费、书本费,有的用红笔划去了,那是已经还了的,更多的是没有划去的。
      记者发现,在几张发黄的欠条上,均写着学生家长的名字。数额最小的75元,最大的535元,总计3000多元。这些欠条最早的是1998年的,而当时,冯荣传离转正还有两年,每月工资只有三四百元。可这些账,冯荣传从没对家人说起过。
      爱岗敬业,视校如家
      在冯宗跃的记忆里,父亲总觉得“学校的事永远比家里的事重要”。
      有一年秋天,冯宗跃和父亲一起在打谷场上忙着,忽然雷电交加,狂风大作。父亲立即扔掉手里的工具,边说要到学校去看看边转身就跑,因为他惦记着教室的门窗是不是关好了。可等他从学校回来后,散落一地的稻子有的已经被雨水冲走。可父亲还对他说,家里损失点粮食事小,学校门窗玻璃要是损坏了,几百个孩子就要遭殃了。
      2005年,学校建设新校园,冯荣传主动带领学生挖土、抬土、平土。新校落成后,学校门前道路两边需要培土,可当时是冬天,天气寒冷,别人都有畏难情绪。冯荣传却二话没说,挽起裤脚,带头跳进沟中挖土。
      在学校里,冯荣传除了教书,还是学校的记账员。由于学校资金有限,为了能把学校有限的资金用在刀刃上,他能做的就是能省则省。学校的门窗、玻璃坏了,桌椅坏了,房子漏雨,他就从自己家里找来材料,带着工具,自己修理;学校的花草需要修剪,他主动去修剪;学校需要绿化、美化,他把自己家里的花草、树木带来栽种。
      老伴徐庆英说,他们家离学校比较近,所以每天早晨7点多钟他就赶往学校,说是怕孩子在学校会闹事影响学习。而晚上,他往往又是最后一个回家,理由是“别人离家远,关窗锁门的事就得离家近的人干”。
      冯荣传的爱岗敬业还体现在教学中。从教30多年,他当了30多年的班主任。在教育教学中,冯荣传根据不同年龄段学生的心理和生理特点,摸索出了一套独特的教育教学方法。对于低年级尤其是一年级新生,他运用最多的就是赏识教育,他的同事说他经常和学生握手,学生回答问题或者作业做得好,他就摸摸学生的小脑袋,以示嘉奖和喜爱;对高年级学生,他创设了“班长轮换制”、“超人大家族”等活动,使班级里有更多的人文性、趣味性,让孩子爱学校,爱班集体,潜移默化中培养了孩子的爱心、进取心。多年来,冯荣传所带班级学生的成绩在县乡综合评比中均位居前列。
      作为一名老教师,冯荣传没有忘记“传、帮、带”。2005年新分配来冯巷小学的杜学兵老师家在外地,大学刚毕业,教学经验不足,加上水土不服,母亲病故,一时间情绪比较低落。冯荣传时常从家中带些蔬菜、米面等生活用品给他,对他嘘寒问暖,钱不够用,就借钱给他用,在工作上指导他、鼓励他。现在杜学兵的教育教学水平有了较大提高,成了学校的教学骨干、学科带头人。
      骤然离去,家人留憾
      自从冯荣传去世后,老伴徐庆英每天都会站在他的照片前,凝视良久,擦拭照片上的灰尘。有时,她还会拿起冯荣传的照片,坐在小凳子上独自流泪。
      在徐庆英记忆中,她和冯荣传一辈子都没红过脸。她有着农村传统女性的美德,几十年如一日地操持家务,成了冯荣传一生的贤内助。每次,冯荣传把学生领到家里,她就主动到厨房忙活做饭。冯荣传捐助学生,帮助邻居,她也从来没有说过什么。只是当她每次想到自己家庭还那么贫寒,甚至都睡在猪圈里时,她又只能暗自伤心。
     冯宗跃说,小时候家里的农活都是妈妈一个人做,爸爸白天要在学校教书,只有晚上才能帮妈妈干些地里的活。有多少次,当他和哥哥从睡梦中醒来,仍听见爸爸妈妈忙碌的脚步声。“爸爸一辈子省吃俭用,从不舍得为自己乱花一分钱,我们还都盼望着爸爸退休后能享两天清福。”可冯荣传走得太突然。
      每次讲到父亲,冯宗跃眼眶都湿湿的。他说,父亲对别人的孩子关怀备至,可对自己的孩子总是要求那么严格。记得上初中时,村里的孩子很多人都是骑自行车上学,可他和哥哥每天徒步走15里的路,每天往返60里。当时很不理解父亲,可现在他想通了。他被父亲那种无私奉献精神无数次地感动着。父亲做了那么多平凡而又有意义的事情,才真正是他们用之不尽的精神财富。
      2004年从安徽财经学院会计专业毕业后,冯宗跃一直在外打工。后来父亲突然离世后,他就只能在家陪着母亲。他说,30多年来,父亲在教师这个平凡的岗位上做了那么多有意义的事情,无数次地鼓舞着他。他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今后也能当一名普通的小学教师,他要像父亲一样,站在三尺讲台上,关爱着父亲曾经关爱过和尚未来得及关爱的孩子们。

  ·朱应生 李守君·      http://news.QQ.com   合肥在线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本版积分规则

QQ|手机版|联系我们|冯氏宗亲网 ( 粤ICP备14051919号 )

GMT+8, 2024-4-26 00:01 , Processed in 0.078136 second(s), 13 queries .

Powered by feng X3.4 Licensed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