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氏宗亲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必须是真实姓名)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查看: 7652|回复: 6

寻找海州平岭村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8-10-22 19:59:3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老家谱记载祖先原居海州平岭村,三百多年过去了物是人非,海州平岭村现在到底在哪里?我首先确定明清时期海州行政范围,大致在今连云港市一带。推测平岭此地附近应该有山,通过网络搜索,连云港村级以上行政区带岭字的不少就是没叫平岭的,地名变化也很正常。后来搜索到东海县有个叫平明的地方,该地离古海州城近,音也有点相近了,继续搜索,发现1985年平明乡服装厂曾经使用过平岭这个商标,商标图案上有个小山,有些蹊跷,推我测平明可能就是过去的平岭。先打个电话问当地的中学,值班人接了,他讲确有平岭这个说法,而且当地有个小山。我想这个不可随便下结论,又打电话问东海县档案馆,档案馆人说有这可能,且当地方言岭和明发音类似,那边有个顶逐渐变平的小山,这下基本可以确定了。最近又在上海图书馆查到1983年版《江苏省东海县地名录》,里面明确记载平明村别称平岭,因为平明山(或称平岭山)得名,平明山顶似馒头,海拔29.4米。1570年《隆庆海州州志》地图上记作平陵(陵应该是岭的异体),海州48镇之一,清代铺递(邮政)图上该地已经标为平明。这一系列的证据链足可证明今天东海县平明镇平明村就是当年的海州平岭村,悬案告破,功德成就。

[ 本帖最后由 fengsg 于 2008-10-22 20:03 编辑 ]
发表于 2008-10-23 10:06:28 | 显示全部楼层
您可以打当地村子的电话询问咨询了!
查询电话可以看我发的帖子:
http://www.fengb0762.com/viewthread.php?tid=5713&extra=page%3D1

最后恭祝你寻根问祖顺利!!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8-10-23 20:03:39 | 显示全部楼层

电话打了,镇上说那边村里电话全销号了。

最后找到他们村支书电话,一个侉子,说不清楚,还是去实地调查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8-10-24 18:44:33 | 显示全部楼层
不过泰州那边分支顺利找到了,谢谢村委会电话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8-10-25 16:36:28 | 显示全部楼层

民国十一年岁次壬戌季秋谷旦

冯氏谱序

   且夫木之有本,水之有源,人之有祖,自古皆然。历观诸家族谱,每稽前代名臣先民旺氏以冠谱首,广非不歆然羡之,窃恐遥遥华胄,未免为识者所讥,与其尚浮华不如求实际也。

   我祖春雨公原居海州平岭村,经营商贾,因南北转输不便,故率二弟兑、三弟果及妻韩氏、弟媳韩氏、刘氏三位孺人合眷来至阜宁县西南乡大倪社栖焉。恐远离故土年久无稽,当带族谱,冀以垂绪,此我冯氏迁阜之始。

   清同治元年正月十六日,我族遭捻匪之乱,遂将前谱遗失。幸有祖先轴一幅,历代名讳明如指掌。此轴以春雨公为始祖,班辈之有次序者唯长房一脉,余皆错杂难分支派,是所深惜。且我族向无宗祠,供奉长房烈文公草堂中,倘年久屋有倾砌,轴有毁败,纪念稍有缺点,子孙即有余辜。故于清光绪卅二年春,恭录一纸,以备残缺之小补,不期此后霪雨连绵数月不止,屋漏轴残不忍目睹。

   广鉴于前车,虽仿古制重修此轴,亦难垂远,因有修谱之志焉。但广虽有修谱之志,实无修谱之力,终岁营谋,犹多支绌,颇难为力。

   广初务农,苦于寒酸不能负载,故于民国五年至益镇训蒙,课余之暇将向所抄录之一纸格外誊清。心念此轴与谱一事无成,夜雨寒灯,弥多感触,春霜秋露,倍极悽怆,谓之何哉?又况祭祀久废,愧为冯氏子孙者多矣!

   托祖宗在天之灵,筹画再四,偶得一策,遂于民国九年春,邀集族众讲先人之缔造话,追远之盛典。庶乎稍破其愚荷,族众同声附和。广愈不敢辞劳,购木斲板成牌三尊,髹漆布金,着九世祖宗名讳于上,至孟冬告竣。因择谷旦祖先上堂始,行大祭祀礼。族中有未晤面者,今始知尊卑长幼之序,广心稍为之慰。

   然祭祀虽举而谱系未就,尤广之所不忍苟安者。取费于己,苦于空囊;取费于人,又无公款;欲行捐助,尤恐招借公肥己之谤,筹思百转,仍为己任。于是与妻陈氏磋商,令其含酸茹苦,藜藿自甘,而其为子孙求饱暖,不若以族谱遗后昆,谆谆告诫,合家咸欣愿焉。节省有日,稍得其余为纸笔费,族谱之修遂始于此。广毫无学力,文义不通,惟将旧有统绪者,因以实录。毫无根据者,亦不敢妄诬追求祖上来历备记于谱以成谱式。但愿先灵之曲谅族众之原情耳。

    广更有遐思焉,倘他日稍有转机,不受冻馁,虽露宿风餐,远跋平岭,追求水木之根源,支派之分别。令向所遗失之谱犹未失也,此广之所深幸也,尤望祖宗之默佑矣。兹者族众虽多,苦无同志,广夜以继日,始知创修之艰。待后有智者出,效广之愚陋,玉成此谱,举实事以传记之,如其人以赞扬之。光耀前人,润色宏业,以垂后世,历千古而不朽,岂不美哉!岂不美哉!

民国十一年岁次壬戌季秋谷旦

十世孙正广敬识

   

白话文对照



自古以来,树有根,水有源,人有自己的祖先。翻看其他家族的家谱,往往将一些古代达官显贵放在开头,我心里虽然有些羡慕,但私下认为,去攀那些遥远的高枝,不免被知道底细的人笑话,与其追求虚荣不如实事求是。

我的祖先冯春雨原先住在海州平岭村,经商为生,因为南北运输来往不方便,就带着二弟冯兑、三弟冯果和全家人来到现在阜宁县西南乡大倪社定居,因为担心远离故乡,年深日久后代无从知晓来历,就带了族谱,希望能传承下去,这就是我们冯家来阜宁定居的开始。

1862年正月十六日,冯家遇到捻匪作乱,不幸将老家谱丢失了。幸亏还有祖先画像一副,上面历代祖先的名讳写的很清楚。这幅画以春雨公为始祖,各代人之间关系清楚的只有长房一支,其他分支关系都错杂难分,真是很可惜。因为我们冯家一直没有祠堂,所以画像就供奉在长房冯烈文家的草堂中。如果房子失修倒塌,画像有损坏污点,子孙就有罪过。于是1906年春,我将画上的文字仔细抄在一张纸上,预备将来损坏修补,没想到后来下了数月的雨,房子漏雨将画像损坏了,让人不忍心去看。

虽然按旧样式去修复画像,但这也不是长远之计。有了这次教训,我就有重修家谱的想法。但我虽然有修谱的志向,但没有修谱的能力,每天为生计奔波,手头还是很拮据,力不从心啊。我早年在家务农,生活困难,1916年我到益林教书,课余时间将以前抄录的又悉心抄写一遍。画像和家谱的事情还是没头绪,面对夜雨寒灯,心情很是复杂,春霜秋露让人感到非常寒冷,到底如何是好?还有很长时间没有祭祖了,愧为冯氏子孙啊!

托祖宗在天之灵,想来想去,有了一个主意。于是在1920年春天,邀集冯家族人谈祖先事迹和过去祭祀的盛况,族人了解情况后也纷纷表示赞同。我不敢推脱,买木材加工成三尊牌位,将九代祖宗的名字刻在上面,刷漆布金,到初冬牌位做好了。选了吉日将祖先牌位摆上堂,子孙来行大祭祀礼。没见过面的族人,现在了解到尊卑长幼顺序,我心里也有些安慰。

祭祀虽然行了,但是家谱还没有编,我心里还是感到不安。自己没钱修,也没有公款可用,让大家捐款,又担心别人诽谤我借公肥己,想来想去,还是自己来吧。于是我和妻子陈氏商量,让她节衣缩食省些钱。与其满足子孙温饱,不如给后代留一套家谱,经过耐心解释,全家人都赞成修谱。节省不少日子,攒了点钱就买了纸笔,家谱就这样开始修了。我的学识有限,文笔不好,只能将有根据事情一一抄录在册,毫无根据的事情,我不敢随便记上去盲求完整,但愿祖宗了解实情能原谅。

我还有长远考虑,如果以后生活有转机,不用担心温饱问题,我即使风餐露宿,也要去平岭村寻根问祖,查清家族支系,找回丢失的族谱内容,这是我的最大心愿,期望祖宗能默默保佑我。冯家族人虽然不少,但缺有志一同修谱的,我夜以继日工作,感到修谱是很艰辛的。等后世出了智者,能修正补充我的错漏,修成完善的家谱,一定要立传赞颂他。光耀前人,润色宏业,流传后世,保存千年,岂不是一件美事!



1922年秋

十世孙 冯正广

评分

参与人数 1 +10 收起 理由
newttt + 10 原创内容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10-26 08:58:08 | 显示全部楼层
从此文可见修谱之难之艰辛。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8-10-28 20:46:52 | 显示全部楼层
清初一世祖携带大树堂老谱举家从海州平岭村迁至现益林倪东。1862年侉匪(西捻)之乱时老谱不幸丢失,还好有一幅画像幸存,上载迁阜后祖先名讳,可惜前几代关系清楚的仅长房一支。冯正广先生立志自费修新谱,可惜族人多为草野之民,加上家境清寒,手头资料有限, 1922年初成手抄谱十几本,其子冯甸之曾对谱曾做过补修,可惜甸之先生去世早。1966年文革破四旧家谱差点全被烧毁,正广先生之孙冯志朋先生在冯正皖默许下,悄悄将其中三本带回家。2008年当我看到历经风雨的四本家谱(附一册)时,家谱已有缺损,文字内容也不多,但我找到了前面几代祖宗名字。为对冯氏家族历史进行抢救性保存,也方便族人查阅,我利用业余时间将老谱内容悉心整理成总图两张,基本包含老谱全部内容。为告慰正广老先生,也另外帮他的世系续修到十四世。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本版积分规则

QQ|手机版|联系我们|冯氏宗亲网 ( 粤ICP备14051919号 )

GMT+8, 2024-4-24 23:43 , Processed in 0.078136 second(s), 14 queries .

Powered by feng X3.4 Licensed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