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氏宗亲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必须是真实姓名)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查看: 6201|回复: 0

山西阳泉冯大来之墓考古揭密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8-9-13 16:44:3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
阳泉村东北一里许,有一个地方钟灵毓秀,为历代所注目。这地方在清嘉庆年间叫做“围岭”道光年间称作“围洼”,是一个中央宛宛若盂的土岗,岗之西有一个大墓冢,奇特高大,十分醒目,宅就是冯大来之墓。

查大阳泉冯氏家谱冯大来,谱名冯泰亨,大来是他的表字为冯氏第五代。

冯大来的墓是青砖砌墓丘,高约2米,顶为彩绘园形盔状饰物,周围10余米,正中间镶嵌青石墓志一片,周围由花砖围成的花边,上书“冯泰亨墓志”五个横字,下书长男冯绍,次男冯原,大德三年已亥岁季月建。

墓前有“冯公建墓志”碑一通,高1.3米,宽0.72米,边为牡丹串花。王构撰文,路让书丹,立石人是冯大来之孙冯敬。墓两侧各有一个香亭分别称东香亭和西香亭。东香亭有冯大来之孙冯敬于元贞元年夏四月上休日俾刻,西香亭于大定二十二年十一月十九日刘德用书。

民国年间,冯氏后裔为了妥善保存就将墓志,香亭和墓碑运回冯家祠堂保管,除墓志在拆除是裂为数块后遗失外,香亭和墓碑皆保存完好无损。

2004年元月初,由于阳泉市漾泉小区住宅楼施工进度到达冯氏古墓旁边,于元月3日至5日由市文物局对冯家老坟的古墓进行了抢救性发掘,冯大来之墓被揭开了神秘的面纱:冯大来墓为砖砌六角园顶墓葬,地宫墓口由条形砂石砌筑而成,前边有柱檐,斗拱和栏板装饰皆由各类形砖巧妙咬合而成,出檐瓦档也是特形砖组合,栏板上砖花彩绘,整个墓口显得庄严大方,精美壮观。

墓的底部呈六边形,各边长1.5米,墓墙高为一米,墙面都用白粉涂刷后,仿屋饰彩绘各种日常生活图案。其中一面墓壁是在高灯照明图旁,书写一首笔迹清晰的诗:“褒衣皤腹大冯君,晋国先贤回出群,谁识英灵旧时事,满山明月一溪云。”尾题最谷道人。查此诗系王构吊冯大来三首诗之二,写作时间应当在元贞元年,以此可知道此冯大来墓属重修坟墓。其余墓壁上的主题画是半尺见方栩栩如生的荷花图案。墓的壁画显示了当时画工的精堪技艺。

墓壁上共开了三个小墓穴,考古人员从中找到了七具尸骨,一具是男性为冯大来,六具是女性大概就是他的妻妾(谱载他只有两个妻子)从墓中只出了少量的瓷器。

冯大来之墓于2004年农历闰二月初三迁至村南四里许的杨家山上。

通过对冯大来墓的了解,也产生了一些疑团,较重要的是(平定州志)在选摘王构诗时加的标题是“聂谷道吊冯大来”,冯大来墓地名不是聂谷道,此名从何而来呢?在东香亭上有两处显示“最谷”,一面上是“敏俾刻最谷道人”,四面上是“最谷”,可能是编者误将“最”字作“聂”字,误将人名作地名吧。

又如《墓志》上书“曾祖冯泰亨墓志”下书长男冯绍,次男冯原,大德三年等字,冯诏,冯元是冯大来的两个儿子,但为何将先考称为曾祖呢?且大德三年又比修墓时间晚了四年。孙修坟墓在先,子立墓志在后的疑团,只能用墓志为冯大来重孙所立才能说的过去。

冯大来之墓在荒草中屹立本身就是阳泉村古老文明的佐证,对冯大来及冯氏宋代墓葬进行的抢救性发掘,使人们见识了宋元时期的墓葬形式,对研究契丹,蒙古等少数民族的民俗风情也有一定的参考。装饰讲究的墓道入口是否与墓主的地位有关尚待研究,一墓三穴葬七人的埋葬方式却告诉人们这是一个迁葬墓冢。

墓两侧的“香亭”具有很高的文物价值。香亭由底座,中座和顶帽将两截六棱柱状碑结合在一起,全高1.68米。东香亭前三面是元好问吊冯大来诗与叙,后三面是王构吊冯大来诗三首,因元好问和王构都是历史文化名人,他们的亲笔和真迹的价值一定很高。

西香亭上携刻的是佛经,上截是十六字无名经幢,下截是尊胜陀罗尼经,是金大定二十二年(1183)刊刻的,距今已有了八佰余年。用现在的尊胜陀罗尼经,与之相对照有一定的差异。据说此经曾一度失传,即那么西香亭上之经文,是不是真经还有待进一步研究。

冯大来之墓,文物价值很值得深入研究。

本版积分规则

QQ|手机版|联系我们|冯氏宗亲网 ( 粤ICP备14051919号 )

GMT+8, 2024-5-4 17:52 , Processed in 0.078136 second(s), 13 queries .

Powered by feng X3.4 Licensed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