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氏宗亲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必须是真实姓名)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查看: 5699|回复: 0

千年文脉碧泉潭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9-5-20 16:59:0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冯资荣 于 2019-5-20 17:01 编辑



千年文脉碧泉潭
冯资荣
湖南湘潭县锦石乡境内的龙潭山下,有一泓碧水名碧泉潭,潭水清澈见底澄碧如染终年水温20℃左右,冬暖夏凉据光绪《湘潭县志》记载:“唐元宗天宝间碧泉水忽湛翠,碧泉之名始此”。
据传四千多年的尧舜时代,有东海孽龙逆长江而上入侵湘江,欲寻找在涓水石潭修炼的河蚌仙姑“慈竹”讨要长生不老的珍珠,并扬言“如不献上珍珠,就摇一摇,摆一摆,洗掉湖南做中海”。河蚌仙姑见状,便联合在山上修道的狮子与孽龙展开殊死搏斗,导致潭水暴涨,民不聊生。玉帝大怒,命二郎神杨戬将其擒获就地正法,因河蚌仙姑与狮子求情,杨戬遂将孽龙带至天庭。玉帝令河蚌仙姑与狮子分别化为两座山,将孽龙压于石潭之下,“头悬湖南碧泉潭,尾摆江西铁水灌”,龙涎化作清泉汩汩涌出,润泽大地,故称“龙潭”。又因龙涎水碧而湛,又称“碧泉潭”。潭所在的村就因潭而命名。邑人唐昭俭著有《碧泉志》一卷,记载了此传说。此志今佚,县志仅存目。据嘉庆《湘潭县志》载:碧泉水流经之处,禾苗挺拔、谷粒饱满,鱼虾鲜美。乾隆皇帝游江南时,就曾指定碧泉潭附近千亩良田所产的稻米为贡米。千百年来,油麻岭冯氏在这里辛勤劳作,碧泉潭的水,养育了油麻岭冯氏祖祖辈辈。
岳麓书院山长、邑人郭金台先生有游记《碧泉记》,记曰:
“距潭七十里有泉,曰碧。予幼耳其名,奇之。乙酉麦秋之望,吾友唐魏子订予游。纪事谨按唐天宝间,泉自石穴出,滢澈一泓,汽蒸而锐,搏沙璇波,上潆螺髻泉底,饶柔条纷叶,小蛐乳蟹纷诡迭出,杂错采采,四时有金色小莲,碧光浸映,不实而妍。游人乍观骇砀,如小屏列锦,如春苑初开;如泻琉璃水晶盆于地,而光奕奕;如列大宝镜于日,而青黄赤白诸色变。实际也。
夫水之奔者,瀑者喷而怒者,属动而必有声,而泉动极绝无声。凡净者乃洁,而泉无物不具,又极洁。视沙上下皆碧,而掬视反赤水浮光净白,而投物于水辄碧。然则泉无对,而诸物有对,物不住而泉亦无不住,呜呼。观乎斯也,即何影不除,何相不破乎?
泉纵广约三十尺,深不及十尺,自下觱沸而溢于顶,常尺许。及冬蕴隆,气腾而上,更数尺。测岩之半,有树如盖,蔽泉身,春不荣,秋冬不凋落。无杂鸟喧集,故泉不污。品泉家称甘香冽碧泉,冽称胜。予及魏子就汲试茗,而味大变,再试亦然。汲下溪流数十丈,乃佳,远更佳。有病噎者,挹泉沸处不能下一勺,易他水辄噉数升。暑行憩于此,勿多啖也。并记之以示来者。”
碧泉是南宋最早的理学学派——湖湘学派的发祥地湖湘学派是胡安国、胡宏父子创设的一个区域性学派宋明理学的一个重要支系,清乾隆帝曾赐书称湖湘学派为“道南正脉”。
胡安国,字康侯,闽建宁崇安人,生于北宋熙宁七年(1074),1094年入太学,师承程颢、程颐。绍圣四年(1097),授予太学博士衔,提举荆湖南路学事,掌管文化教育事业。宋建炎四年(1130)他应弟子、湘潭射埠黎才翁之邀,举家南游至此,“登山四顾,乃洞庭之南,潇湘之西,望于衡山百里而近,盖太古夷荒未辟之墟。平岸成溪,放乎远郊。却步延目,溪虽清浅,而有长江万里之势焉下山又见碧泉潭,甚喜,不卒离去,便在碧泉潭边买山结庐,定居于斯。清光绪《湘潭县志》载:“黎明,字才翁,以孝友信义著称,师事胡安国。建炎之乱,安国避地荆门。明除废室,具器币,往迎安国,衡麓湖湘之学皆起于此。”
移居之日,黎才翁为师展纸研墨,胡安国欣然挥毫,作《移居碧泉》诗一首:
买山故是为深幽,况有名泉冽可求。
短梦正须依白石,淡情好与结清流。
亭栽疏竹客训鹤,月满前川寺补楼。
十里香邻渐相识,醉歌田舍即丹丘。
他在碧泉创办书院开坛讲学。书院名碧泉书堂后几经更改为碧泉讲舍、碧泉精舍皆以碧泉命名。绍兴间,其子胡宏正式定名为碧泉书院胡氏父子在此著《春秋传》、《知言》等。胡宏又作《碧泉书院上梁文》,力辟“干禄仕以盈庭,鬻词章而塞路”的学风,认为“穷理既资于讲习,辅仁式藉于友朋”,期望“远邦朋至,近地风从”,共同“寻绎五典之精微,决绝三乘之流遁”,以振伊洛之业于无穷,以回洙泗之风于万古。张栻、彪居正、吴翌等闻风投师门下,就学其中
后来,宋代著名理学家张栻作诗《过胡文定公碧泉书堂》回忆在书院的时光,诗云
入门认溪碧,循流识深源。
念我昔来此,及今忘寒暄。
人事几变更,寒花故犹存。
堂堂武夷翁,道义世所尊。
永被霖雨手,琴书贲丘园。
当时径行地,尚想笑语温,
爱此亭下水,若炯玻璃盆。
晴香浓花涌,静见潜鳞翻。
朝昏递日月,俯仰鉴乾坤。
因之发深感,倚栏更忘言
清代诗人梁本均也是书院的门生,他有《碧泉书院怀古》诗:
澄碧今如许,灵泉自有源。
书筠开胜地,讲树接遥村。
松柏严寒盛,春秋老笔存。
此乡因过化,道脉好重论。
另一位清代诗人张埴《游碧泉谒胡文定公书堂》诗:
十里平畴路未干,灵泉谁凿石根寒。
澜翻一窟明珠颗,鉴澈千秋碧玉盘。
纪胜字零天宝碣,传经人忆武夷坛。
重来欲下诸生榻,古木修流梦有端。
宋绍兴八年1138年,胡安国辞世归葬隐山墓冢为宋高宗委湖南监司指定潭州官府所建。其子胡宏承父业,将原书堂修缮扩大,改名为碧泉书院。3年后,胡宏有感于“人希探本”而创立了他的性本论儒学观,于是在碧泉潭上建“有本亭”,并作《有本亭记》以记之。
胡氏父子在此辛勤耕耘30余载,集儒、释、道之大成,提出了以“实事求是,经世致用,内圣外王,修身养性”为要旨的湖湘文化精义,湖湘学派于此时开始形成。南宋理学家真德秀指出:“窃惟方今学术源流之胜,未有出湖湘之右者。”明末清初大思想家黄宗羲也认为:“湖南一派,当时为最盛。”湖南也因湖湘学的形成和传播,由蛮夷之地而一跃成为理学之邦。当时,天下学子以不得卒业湖湘为恨遂形成“远邦朋至,近地风从”的繁荣景象
1161年(宋绍兴三十一年)胡宏去世,1165年(宋孝宗乾道元年)前后,碧泉书院学子部分北迁至长沙岳麓书院与湘潭县学,还有部分去了城南书院。张栻、彪居正先后主持岳麓书院学政,他们继承胡氏之学,从学者广及四海,湖湘学也因之广播神州,得以更高层次的发展,进入全盛时期。碧泉书院由此而衰,其地遂寂张栻后来故地重游,凭吊先师,作《游碧泉》云:
偶乘幽兴出林端,古树阴浓护碧澜。
细想暗穿云径湿,层波深透石根寒。
荒凉讲院人千载,寂寞碑亭草一栏。
归路哪堪回首处,半山疏磬鸟声残。
碧泉还是当年的碧泉,却已物是人非了。下半阙寥寥二十余字,道尽了书院没落之后的荒凉景象。
   
南宋末年,书院在战乱中被焚,元代由邑人衡氏修复,元末又毁于兵火,明万历四年(1577年),乡绅周之屏斥资重修,明崇祯年间,县人唐斋君续修,清顺治五年(1649年)书院再度被毁于战火,康熙初年书院复修,左宗堂在书院附近蛰居十二年,曾在碧泉书院讲学授徒。
大革命时期,毛泽东曾多次来到碧泉及邻近的盐埠、白果、衡山等地考察农民运动。1927年元月的一天,寒风飕飕,他身着蓝布长衫、手拿油纸雨伞、脚蹬芒鞋走进碧泉书院,与农会干部和书院的师生亲切交流,宣传革命思想。土豪劣绅将毛泽东同志的行踪报告给团防局。为了躲避敌人的追踪`,毛泽东果敢机智机智倒穿芒鞋,敌人沿着足迹朝相反方向追踪,在冯氏族人的掩护下,毛泽东沿书院西上,在上西冲附近成功摆脱了敌人的追捕。
斗转星移,光阴荏苒。近年来,湘潭大学决定重建碧泉书院,湘潭县也在原址上恢复书院旧貌以期拂去历史的尘埃,重温湖湘学派“令人目中浮翳为之一开”的学理,重碧泉书院“武夷道脉、湘楚名家”标杆,一扫“书堂何寂寂,草树亦芊芊”的荒凉与沧桑千年文脉的古道古风润泽三湘
碧泉之水甘之如饴,汩汩流入我的心田

本版积分规则

QQ|手机版|联系我们|冯氏宗亲网 ( 粤ICP备14051919号 )

GMT+8, 2024-4-25 08:45 , Processed in 0.515698 second(s), 14 queries .

Powered by feng X3.4 Licensed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