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氏宗亲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必须是真实姓名)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查看: 11023|回复: 0

[文艺社科] 原山东文化局长冯毅之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8-1-2 20:39:0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冯毅之(1908-2002.7.16),原名冯登瀛,字仙舟,山东省益都县(今青州市)庙子镇长秋村人。1930年先后参加上海、北平左翼作家联盟,同年参加中国共产党。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在济南读高中时,受到了胡也频、楚图南老师的教诲,促使他向往革命,爱好文艺,并当选为学生自治会主席。因在学运中得罪了国民党当局,随同胡也频、丁玲逃亡上海,在由胡也频介绍参加的文学暑期学习班中,得到了冯雪峰、鲁迅、茅盾、夏衍、潘汉年等文化名人的指点,参加了上海左联。1930年任北平左联组织部部长。1931年起拉过洋车,当过兵,教过小学和师范,从事中共党的地下工作。写过《洋车夫日记》,短篇小说《日月星》、《母与子》、《西瓜》,以及诗集《寒夜行》等现实主义作品奠定了从事革命文学的基础。作品正和老舍取材于北平的《骆驼祥子》原型一样,故事发生在同一地点、同一时间。艺术创作扎根于底层的劳动人民。《洋车夫日记》遗失了,却留下了《洋车夫小调》两首诗《五更曲》和《十二月小调》,是革命的祥子。
    抗日战争时期,毅然投笔从戎,浴血奋战。历任八路军4支队独立营营长,益都县大队大队长,益(都)临(朐)淄(博)博(山)四县联合办事处主任,中共益都县委委员、益都县县长。在家乡开展游击战争,使日寇闻风丧胆,几次扫荡长秋村,始终未抓到这个“冯铁头”,成为抗日英雄。在抗战最艰苦的日子里,一家人牺牲了7口,其兄在抗日中英勇牺牲,继而其父、妻和三个女儿,在马鞍山战斗中壮烈殉国。1946年5月被抗日民主政权授予“一门忠烈”的光荣匾额。其间作品有短篇小说《向木兰》、《流氓司令》、《难逃法网》和诗集《怒火与炮火》,以及《抗日战争日记》等。
    解放战争时期,历任中共青州市委委员、青州市长,鲁中文艺工作者协会主任,作品有《解放战争日记》和诗集《苦难与欢乐》,小说《淄流》等。1949年6月作为华东区文艺工作者代表团副团长,赴京出席全国第一届文艺工作者代表大会。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历任中共山东省宣传部文艺处处长和中共山东省文联党组书记,山东省文化局局长兼中共山东省文化局党组书记。全神贯注忙于山东文学艺术的领导工作,作出了自己的贡献。1957年整风反右运动中,作为中共山东省委整风领导小组成员,公开站出来保护知识分子。1958年被错划为右派分子。1961年中共党内被甄别平反。“文化大革命”中冒着生命危险,将所见、所闻、所感、所悟,忠实地记在《日记》上,并将这目击实录转移到农村,得以保存下来作为历史的见证。这部30余万字的《阳春勿忘三九天·冯毅之“文革”日记诗文集》是作者用生命凝聚的结晶。因之遭更大的摧残,家破人亡。妻子朱平在造反派追逼交代这些日记下落时,跳井自杀。1979年平反昭雪,恢复名誉。1980年聘任山东艺术学院院长兼中共山东艺术学院党委书记。1983年离休。
    2002年7月16日因病在济南逝世,享年95岁。临终的遗言是,不送花圈,不开追悼会和遗体告别,骨灰不送英雄山烈士陵园,送青州老家长秋村安葬,墓碑上刻着“作家冯毅之之墓”,略去职务官衔,其手稿由青州市博物馆和长秋村“一门忠烈”纪念馆展出。1990年出版有《冯毅之六十年作品选》,1999年编辑出版了200余万字的巨著《风雨沧桑一百年》,给后人留下了珍贵的艺术遗产和思想结晶,值得人们继承和发扬。

本版积分规则

QQ|手机版|联系我们|冯氏宗亲网 ( 粤ICP备14051919号 )

GMT+8, 2024-4-30 19:53 , Processed in 0.078147 second(s), 13 queries .

Powered by feng X3.4 Licensed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