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氏宗亲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必须是真实姓名)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查看: 6690|回复: 0

冯子材:英雄气壮镇南关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7-12-8 22:54:0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广西新闻网-广西日报  

    大刀将军

     钦州在秦朝时属象郡地,因境内有钦江而得名。钦江不仅冲积出丰饶的钦江三角洲,而且哺育出一代又一代的风流人物。在钦州历代的著名人物中,冯子材是其中响当当且蜚声中外的一位。

     “近百年来多痛史,论人不应失刘冯”,我国著名诗人田汉把中国近代史与刘永福、冯子材两人的名字联系起来,就是因为在中国近百年来的反帝斗争中,他们两人都打了让国人扬眉吐气的胜仗,振奋了炎黄子孙的民族精神。

    如今,钦州市、凭祥市和博白县等地,还流传着许多有关冯子材的动人传说。  

    冯子材年轻时曾投奔刘八领导的天地会,后来发现刘八有土匪习气,觉得“道不同不相为谋”,就带着他的人马,接受了博白知县的招安,被编入清军“必胜”营。后来转战合浦、钦州,从此开始了传奇的生涯因为他是在博白接受招安的,所以博白民间一直称他为博白人,说他的先祖住在博白县的柯木村,后来迁到水鸣村,再迁到顿谷的大塘村狮子头小村定居。

传说冯子材身材魁梧,力盖山河,被人称为“大力将军”和“大刀将军”。

有一年他转战云南大理,忽然见到远处的山间丛林里有兵埋伏,有一个将军甚至露出半截身子,极为张狂。冯子材弯弓搭箭,“嗖”地一箭射中“敌将”。士兵们立即冲上前。仔细一看,原来那些“伏兵”都是石林。再看射出的那支箭,竟然入石三分!从那时起,“大力将军”便声名远播了。

     2005年,冯子材的宝刀出现在广州某收藏家手中。那把宝刀钢质极为优良,寒光闪闪,异常锋利,制作精美绝伦,在接近刀柄处有镀金的“冯子材”三个字,背面还有镀金的雄鹰图案。收藏家开价800万元。据说后来有一名广东商人买得宝刀,把它捐献给了东莞鸦片战争博物馆。

    冯子材有“大刀将军”之称,就因为他用这把刀来对付法军侵略者的洋枪洋炮。他听从部将李德山的意见,专门成立了一支大刀队,用大刀和敌人短兵相接,避开了敌人善于远距离战斗的长处。他把李德山提拔为管带,担任大刀队长。每次战斗,李德山都率领大刀队无比勇猛地杀入敌阵,直杀得敌人鬼哭狼嚎。冯子材自己也经常挥舞宝刀上阵杀敌。

临危受命

    冯子材生于1818年,是钦州沙尾街人。青年时期便学得一身好武艺。他慷慨好义而又疾恶如仇,不畏强权的性格,令家乡人十分敬佩。冯子材出身行伍,当过千总、总兵、提督。

     清光绪十年(1884年)8月5日,法国舰队向台湾基隆港发炮轰击。8月23日,又对福州马尾港的水师船舰和造船厂进行了毁灭性的打击,中国官兵伤亡千人。中法两国进入战争状态。

     处在战争第一线的两广总督张之洞,肩负着筹办饷械和调度指挥的实际责任。

    战争分为海上和陆路两个战场。在海上,法军攻毁马尾以后,一部占领浙江定海,大部侵扰台湾,攻占基隆,并封锁台湾海口。陆路战场在桂越、滇越边境一线,而东线的桂越边境更加是重中之重。

     张之洞把东线的防御和反攻,看作是整个战争胜负的关键。在西线,张之洞奏准朝廷派吏部主事唐景崧募勇4营,进入越境宣光一带,与长期坚持援越抗法的刘永福黑旗军会合,对盘踞在宣光的法军取合围之势,以牵制法军兵力。在东线,由于主持军务的广西巡抚潘鼎新执行李鸿章避战求和的密令,消极应战,株守谅山,累次贻误歼敌时机。

     冯子材是光绪八年(1882年)称病退职还乡的,在钦州一直办理团练。因为钦州毗邻越南,直接受到法军水陆进攻的威胁,所以他密切关注越南事态的发展,曾多次派人深入越南境内侦探法军虚实,作好了自卫准备。

    张之洞刚到广州,立即派人拿着信函探望冯子材,请他对所属的团练秘密加强训练。这无疑给了冯子材一个暗示:他将随时被重新起用。在张之洞受任两广总督以前,就曾经有人建议起用冯子材,却遭到李鸿章的反对,说冯子材“人老体衰”,“兵械简陋”等等。冯子材闻知,胸有成竹地向张之洞及兵部尚书钦差大臣彭玉麟细数自己的“四能战”:“一、人老节坚,久经沙场,能战。二、胸存正义,腹有远谋,能战。三、赤胆忠肝,保土安民,能战。四、众志成城,牛犊驱虎,能战。”张之洞了解到冯子材的病已痊愈,并在积极组训团练,十分高兴。表示要派冯子材率军经广西上思进入越南,说冯子材虽然老了,但他“闻未衰,且旧部多,成军易”,有多年在越南作战的经验,熟悉那里的地理和民风、民俗、民情。奏请朝廷,终于得到批准。冯子材奉命,立即召集旧部,树旗招兵。他以团练为基础,十多天内迅速组建成10个营共5000人的新军———萃军。张之洞优先照顾军械,允许冯子材将萃军扩充到18个营共9000人。

11月,冯子材率萃军誓师出发。

雄关大捷

     友谊关初建于明朝洪武年间,原名“鸡陵关”,明朝永乐年间改为“镇夷关”,清朝初年改为“镇南关”。它扼守中越之间东路通道的咽喉,历来为兵家必争之地。

    1885年2月,法军占领谅山,进犯文渊州,并乘势侵占广西门户镇南关。冯子材赶到镇南关后,经过反复勘察,选定关前隘为预设战场。关前隘在镇南关内约4公里处,东西两面高山夹峙,中间为宽约1公里的隘口。

     冯子材命令部队在关前隘筑起一道长1.5公里、高2米多、宽1米多的土石长墙,形成一个较为完整的山地防御体系。为了打乱法军的进犯计划,冯子材还先下手为强,于1885年3月21日率兵出关,连夜奔袭法军占据的文渊,击毁敌炮台2座,打死打伤法军多人。
清军的主动出击,使骄横的法军恼羞成怒。法军东京军区副司令尼格里上校决定不等援军到齐就发动进攻。

     3月23日晨,法军1000多人趁着大雾偷袭镇南关,另外再以1000人屯守在关外东南的高地作为后援。上午10时许,入关法军在炮火掩护下,分两路进犯关前隘,攻占了东岭3座堡垒,并猛攻长墙。在激战的危急关头,守卫的清军在冯子材的爱国热情鼓舞下,英勇抗击,誓与长墙共存亡,阻止了法军的前进。

       1885年3月24日晨,尼格里指挥法军分三路再次发起攻击,沿着东岭、西岭和中路的谷地,猛扑关前隘。一时间炮声震谷,枪弹雨集,长墙几乎已被突破,形势万分危急。在这千钧一发的紧要关头,冯子材以帕包头,脚穿草鞋,手持长矛,一跃而出,全军将士也一齐冲入敌阵,人人奋勇争先,刀劈枪挑,与敌人白刃格斗,战斗异常惨烈。战斗进行到中午,法军三面被围,伤亡众多,后援断绝,弹药将尽,开始全线溃退。冯子材挥军乘胜追击,连破文渊、谅山,歼敌1000多人,另打伤敌人1000多人,还重伤领兵入侵的法军副司令尼格里。

     镇南关一战,取得了中法开战以来最大的一次胜利。法军在镇南关战败的消息传到巴黎后,法国内阁总理茹费理的远东政策遭到广泛抨击,茹费理内阁被迫辞职。

       中国军队的胜利,越南人民万分高兴。冯子材军队所到之处,越南人民夹道欢迎,热情慰劳。冯子材班师抵达镇南关时,我边民也夹道相迎,人群长达数里。镇南关大捷后,冯子材被授太子少保,加封尚书衔,1896年赴云南任提督。

     1903年奉旨会办广西军务,抱病兼程赴任,9月18日死于南宁,有《军牍集要》传世。历史铸就了南疆雄关,铸就了一代代爱国英雄。冯子材的名字,也已经和这个雄关一样永载史册。钦州市现保存有冯子材故居“宫保府”和冯子材墓。后人写有《钦州过冯子材墓》诗,赞咏这位民族英雄:“番寇侵陵怎苟安,古稀又复上征鞍。已追残敌犹酣战,未竞全功痛召还。墓筑乡山朝北海,魂萦边塞壮南关。百年风雨洗陈迹,正气长留天地间。”

本版积分规则

QQ|手机版|联系我们|冯氏宗亲网 ( 粤ICP备14051919号 )

GMT+8, 2024-3-29 18:54 , Processed in 0.078136 second(s), 13 queries .

Powered by feng X3.4 Licensed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