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氏宗亲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必须是真实姓名)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查看: 34725|回复: 77

《历代冯氏进士》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9-2-14 13:26:2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历代冯氏进士》   冯如山 编著
内容包含历代科举中的冯氏进士姓名、字号、籍贯、科次、官职履历、主要文学作品、墓志铭、行状、传记、家族世系……


 楼主| 发表于 2019-3-16 21:05:39 | 显示全部楼层
关于大理寺卿冯尔昌,我们所知甚少。他是同治二年的进士,字玉雯,号仲山,山东安邱人。曾经担任广东学政、光禄寺卿。不知为何,《清代官员履历档案汇编》《清代科举人物家传资料汇编》两大文献总汇均无他的档案材料。我在李慈铭的诗歌注释中发现了他去世的蛛丝马迹。再从《申报》中检索,找到他九月十二日起,连续请假五十天的记录(见《申报》,光绪十六年九月二十日、十月初九日、二十三日),但确切死期不详。冯尔昌死后,张荫桓于十二月十二日接任了他的职务(《清德宗实录》,光绪十六年十二月丁未,第五十五册,第887页)。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9-3-16 21:12:00 | 显示全部楼层
冯培元,工楷法,善画梅,得金农、杭世骏遗意 。 官京师时,与秦炳文(1803-1873)结画社 。 (据《墨林今话续编、寒松阁谈艺琐录》)
时粤匪已犯长沙,人情汹惧。培元幼孤,家贫,母何贤明苦节,抚之成立。及至湖北,将迎养。闻岳州陷,驰书止母行。母报曰:"如果有变,见危授命,大节不可夺。其遵吾教!"培元奉书,涕泣自矢。贼至攻城,培元偕在城文武登陴同守。城陷,投井死。三年正月,贼去,向荣率兵入城,有以告者,始出而殓之,尸如生。事闻,文宗以武昌之陷,阖城文武殉难,恤典特优,赠侍郎,建专祠,予骑都尉世职,谥文介。后两子学瀚、学澧皆赐举人
清咸丰三年壬子正月十七日(1553年2月24日)冯培元当时是湖北学政、光禄寺卿,官位排第三,太平军攻破武昌,时任湖北巡抚常大淳阖门殉难,冯培元也投井尽节,年仅38岁,当时的文宗皇帝待予优恤,赠侍郎,建专祠,予骑都尉世职,谥文介。他的两子学瀚,学澧皆赐举人。一百六十多年过去了,不知冯家子弟尚在乎?他们对于祖先的事迹还有记忆吗?
他的儿子叫冯学瀚、冯学澧,长子已在历史上查不事迹,小儿子冯学澧字子因,杭州博物馆藏有《冯学澧明月满庭图李慈铭行书扇》,拍卖会上也曾有过他的瓷画山水拍过,可见后来继承家学,成为一个书画家,但是名头不大,不能和其父相比。冯家在杭州的遗迹除了杭十中校址南园星带阁中的先贤堂收藏的清道光“探花及第”冯培元匾额,其它可能已不复存在了。
冯培元是个知恩图报的人,据钟毓龙《科场回忆录》中记载说:冯培元轻时家中贫寒,幸好有一位富商出现,主动资助其完成了学业。后来,冯培元高中探花。为了报答富商的厚恩,冯培元决意帮助富商的儿子中举。他居中牵线搭桥,帮富商的儿子与考官约定在答卷中写两个“襻”字作为暗号,即约定在试卷某段某行第几字使用某字。富商得到关节后,心花怒放,又特意花重金贿赂了负责誊录试卷的誊录书吏。考试结束后,富商又盛情款待誊录书吏。酒酣之时,誊录书吏得意洋洋地向富商邀功,说他誊录时发现试卷中有两个字不通,帮着改掉了。而这两个被改掉的字,刚好是就暗号“襻”字。如此一来,之前的一切辛苦都付诸流水,富商的儿子自然也没有考上。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9-3-16 21:13:47 | 显示全部楼层
道光十七年至二十年,太平县知县为冯锡镛。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9-3-21 16:43:02 | 显示全部楼层
一、冯氏“一门三进士”
《九江儒林乡志》(光绪九年版)记载,乾隆四十六(1781)年至四十七年(1782)间,有彗星在村中经过,嘉庆五年(1800)该村民在冯氏宗祠旁建塔立祭。二十年后,冯锡镛考取进士,成为了村中第一位进士。又三十年后,其子冯景略和冯栻宗亦考取进士,被誉为“冯氏一门三进士”。
冯锡镛,字鸣虞,号侣笙。南海九江人,道光乙丑年(1829)进士,先后浙江台州太平县令,后奉檄采铜滇南,继调定海,均有政绩。工诗,游踪极广,凡所至者皆有吟咏。著有《倚松阁诗钞》。冯景略,咸丰十年(1860)庚申恩科三甲第二十八名进士。道光十七年(1827),他与父亲一起参与朱次琦等26人联名要求减免九江的渔苗税饷。冯栻宗,字越生。咸丰十一年(1861)中举人,同治四年(1865)乙丑科二甲七十一名进士,以主事用分发刑部贵州司,历充刑部要差,总办秋审处。后得四品衔。倡修《桑园围志》,又为南海九江乡编订《九江乡志》。年逾七十卒。按:《广州越秀古书院概观》一书,将他的名字写为“式棕”二字,观他的墨迹为“栻宗”二字,我们应以实物为据。
二、冯锡镛、冯栻宗父子与西湖书院
冯锡镛、冯栻宗父子对西湖书院贡献殊多。余查阅《广州越秀古书院概观》一书获悉,西湖书院原址在广州西湖街(今越秀区西湖路),前身为南海义学,由南海知县宋伟于雍正元年(1729)捐资创建,雍正八年(1730)时知县刘庶亦捐资。到了嘉庆八年(1830),广东布政使康基田大兴书院,拨司库银扩建南海义学,并改名为西湖书院。光绪三十一年(1905)改建为南海初级师范简易科馆,三十三年(1907)改为南海中学堂,不久迁至城西的芦荻巷而废除。道光年间,书院渐见破旧,冯锡镛与知县徐佩韦等人倡导集资,再次修复扩建,使书院迎来生机。
从书院院长的先后排序以及生平事迹来看,光绪六年(1880)冯栻宗其弟卒于京,他送弟柩归里,遂不复出。返里后南海县人推举为西湖书院院长,应为第五任院长。“其人博览群书,好为诗古文词,至垂暮之年,仍手不释卷”、“诱掖后进,出于至诚”、“与诸生论道,娓娓无倦容”、“性傲兀,多恢诡雄快之论。”这些文字记录了他性格、治学及奖掖后学的态度、方法、恢诡雄论、语言生动、精力充沛的情形。冯栻宗任教的西湖书院,其规模、影响远不及同为县级的禺山书院。但书院为南海生童提供了学习、制艺基础之所,培育了不少人才。
三、冯栻宗的墨迹考
冯栻宗还拥有晚清广东著名诗人和书家身份,鲜为人知。他的诗,个性鲜明,气格高迈,意境清新。有《海日庐诗钞》二卷传世。他的书法功力深厚,而传世的书迹罕见。无聊斋藏其行楷书“游其山川拾其香草,蒸以灵芝润以醴泉”联对(如图),洒金纸本,纵200厘米、横39厘米,尺幅颇大,保管良好,难得及见。上联题:“作周仁兄大人正”,下联:“弟越生冯栻宗”,下钤:“冯栻宗印”、“越生”白朱文印各一枚。内容抄录陆润庠题浙江平湖市莫氏庄园“春晖堂”联对。书法以欧体为柢,掺以北碑和行书之笔意。多运方笔,方中藏拙,风骨峻棱;墨色浓润,能见笔锋;款字清劲,呈现羲之、子昂之气息,凸显其傲兀恢雄的艺术个性。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9-3-21 16:52:14 | 显示全部楼层
科殿试金榜
    崇祯十六年(1643)杨廷鉴榜进
第一甲 赐进士及第 共3名
杨廷鉴-宋之绳-陈名夏

第二甲 赐进士出身 共78名
谭贞良-王自超--金拱敬-冯世巩-包壮行-潘应斗-何九云-周奭-冯元飏
第三甲 赐同进士出身 共314名
姜宗灏-冯斐-吴国鼎-杨明琅-宋征壁--严正矩-俞文渊-冯玮
郑琬-林必达-冯昆-朱耀先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9-3-21 17:50:09 | 显示全部楼层
冯勖(清顺治至雍正初,约1650~1725)
      官吏。字方寅,号勉曾,居苏州葑门外葑水园(今葑红、友谊居委会一带)。冯氏始祖为明代处士冯昌(字世昌),靖难时避兵乱隐居姑苏城东南之葑溪(今古城区苏州大学螺蛳浜住宅区一带),子孙遂称葑溪冯氏。冯勖从小家境清贫。父六皆在福建教书,康熙十三年(1674),耿精忠在闽地叛乱,六皆客死在古田县,因道路阻绝,冯勖求棺不成。不久祖父、母亲又相继去世,冯勖说:"勖挺此七尺(指身躯)学书学剑,何自误如此!"于是徒步入京都,应征博学鸿词,被选中。康熙十八年(1679)中二甲十三名进士,授翰林院检讨。耿精忠叛乱被平定后,冯勖请假南下,入福建古田寻着父灵柩,便扶柩返苏。冯勖六十余岁乞休,优游林下,又十余年去世。曾祖冯梦桂,字丹棻,画家,与他的弟弟(即冯勖的曾叔祖)、著名文学家冯梦龙(1574—1646),明代著名作家。他在《寿宁待志》中称自己是“苏州府吴县籍长洲(今苏州)人”。他的作品有近3000多万字,尤以“三言”(《喻世明言》《警世通言》《醒世恒言》)最为著称,被誉为中国古代白话小说的先驱、俗文学泰斗)、诗人冯梦熊被誉为明代“吴下三冯”。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9-3-21 17:51:48 | 显示全部楼层
冯浩(1719-1801),字养吾,号孟亭,清浙江桐乡人。乾隆十三年(1748)考中进士,入翰林院。十五年担任国史馆纂修,参与撰写《续文献通考》,担当帝系、封建二门又协助撰成别门,副总裁十分欣赏,称赞说:"君所修无一句不合用者,安得人尽如君耶?"皇帝询问有关兵考之事,但他人所写十数册皆漫录征战、胜负,无一语叙及兵制。冯浩以五个月的时间写完兵制初稿,为总裁所推重,由此见其扎实的史学根基。冯曾巡抚湖南,典试江南,做过御史,后因病归家,以著述自娱,是乾嘉时期的著名学者。著作有《孟亭居士诗稿》四卷,《文稿》五卷,《经进稿》一卷,并有笺注古诗文的集子《玉溪生诗笺注》三卷和《樊南文集详注》八卷。
冯浩幼年遵长辈教导"初学从玉溪入手,庶不染油滑粗厉之习", 于商隐诗广有涉猎,但未能理解义山诗歌深意。后来年岁渐长,对诗歌亦渐有体悟,遂执笔写作。冯浩所著《玉溪生诗笺注》晚出,他在《笺注 发凡》中称亲见明清二朝笺注李商隐诗多达二十家, 在书中,他引用了前人的部分评笺,现今徐湛园未刊笺本,田兰芳、杨守智、袁彪诸家评本均未见,部分精彩见解赖冯本所引的窥其一斑。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9-3-21 18:17:19 | 显示全部楼层
冯明玠(明朝)(上海)
  天启(1621-1627)朝:江南华亭人(今上海市松江县),进士,任知县。
  文章:《邦有道如矢》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9-3-21 18:18:54 | 显示全部楼层
天启六年(公元1626年),在蔡栗庵去逝50年后,僧人释真闻及“结梅会”后人,呈文澄海知县冯明玠,建议在丹砂古寺山门前修建一座四柱三门的石牌坊。以表彰蔡栗庵领导结梅会勇士们抵抗倭寇的爱国爱乡的壮举。很快得到批复:按呈文行事。馮明玠.明:华亭(今:上海松江)人.参加明代:天启年间.四書五經科目.題爲<<邦有道如矢>> 等科舉考試中,成績優秀.获進士.入仕途.官至,澄海县(今:广东.汕头)知府等職........ 馮明玠.明:华亭(今:上海松江)人.参加明代:天启年间.四書五經科目.題爲<<邦有道如矢>> 等科舉考試中,成績優秀.获進士.入仕途.官至,澄海县(今:广东.汕头)知府等職......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9-3-21 18:19:50 | 显示全部楼层
应昌在关中,威名甚著。及是选懦逗挠,务与贼相避。总督宗衡五檄之不赴,奏诸朝,限应昌与文诏三月平贼。应昌避贼不击,杀良民冒功,为巡按御史李嵩、兵科祝世美所劾。帝乃遣近侍为应昌内中军。七月,部卒溃鸣谦驿。监视中官刘允中劾其避贼,崇祯帝犹贷之,令会剿畿南贼。久之,击贼平山,伪报首功,连为允中及巡按御史冯明玠、真定巡抚周堪赓所劾,帝令图功自赎。七年春,追贼灵宝,稍有功。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9-3-21 18:28:24 | 显示全部楼层
冯有年1544年明嘉靖二十三年甲辰科殿试金榜第二甲第26名进士
明实录-明世宗实录(标点版)卷370-嘉靖30年(1551年)二月
吏部都察院以例考察庶官年老。户部署员外郎冯有年等八人有疾;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9-3-21 18:35:10 | 显示全部楼层
故嘉靖廿六年(丁未年,1547),徐州工部主事冯有年(系进士出身)在戏马台上建文昌祠,亦称文昌宫。文昌宫,在戏马台上的“台中,为圆亭,其比窿然,其脊崒然,象文笔也”(即清《江南通志》卷卅三所称的‘古塔在焉’)。亭北为堂,四楹。中祠“文昌木主”。北向面学宫也。缭以周垣而门”。万历年间,修葺文昌宫,又在其后建武侠阁,与之犄角相对,取意“文武兼胜”。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9-3-21 18:42:05 | 显示全部楼层
冯 吉,永乐二年甲申科(1404年)曽棨榜进士
冯 兰,成化五年已丑科(1469)进士。
冯 清,别号濯庵,弘治癸丑(1493年)进士。南礼部尚书。有《濯庵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9-3-21 18:44:03 | 显示全部楼层
冯兰(生卒不详)蠡县大百尺村人。明弘治六年(1493)中进士,授吏部稽勋司主事,迁文选司郎中。·他奉公守法,没有人敢以私事求谒。后任至工部左侍郎,总理易州山厂,因清慎...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9-3-21 18:54:24 | 显示全部楼层
冯允中(1454—1510)
       字执之,号埜坪,永兴人。明宪宗成化十一年(1475)进士,初任大名府滑县知县,旋擢陕西道御史。弘治十三年(1500)升迁两淮巡盐御史。任职伊始,正值淮商出身的户部尚书叶淇实行盐法改革,废除了盐业开中法。但随之而来的,是盐业、盐政上一系列的贪污腐败行为。官府和商人之间直接进行货币交易,经常会有权贵官宦阶层借机肥己。在这种情况之下,冯允中上疏说明了废除开中制而导致的不良后果,并建议恢复明朝一直使用的开中制,采取对边镇以粮换盐、专物专用的方法,这样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杜绝腐败的滋生,改革盐政中的弊政。一时之间,名声大震,且得到大家的肯定。
冯允中还以为:“与其他官职相比,御史官更为重要。大凡得以施行朝廷内外的建言陈述,稍有不合法度,则事关重大。故在任职之时,应栗然思惧。”为了表明做事要依法而为的心迹,他在监察院衙署专门修建了“宪度余思轩”以为警示。冯允中还很重视文化事业的发展。在扬州时,曾先后刻板印刷南朝宋鲍照的《鲍明远集》,元代杨维桢的《杨铁崖文集》和明代谢翱的《晞发集》。并于弘治十七年将南朝文学理论家刘勰的《文心雕龙》以活字本重加刻印。
之后,冯允中转而巡按苏(苏州)、松(上海)。苏、松地区发生了灾荒,上书朝廷免去了均徭银两千多两,“民咸德之”。却得罪了太监刘瑾,被其假传圣旨而蒙冤入狱。免去官职遣回故里,不久生病故去。在《晞发集·自序》中,冯允中有“君子嗜义而殒身,小人贪得而苟免”之语,他洁身自好,能够恪守自己的准则,的确无愧于自己写下的诗文。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9-3-24 13:55:48 | 显示全部楼层
      作者1月22日回老家冯桥村,在邻居冯东升家有幸见到《冯氏族谱》,翻阅泛黄残缺的民国五年编印的族谱,又喜闻冯氏后人冯龙骥从美国回来为祖父冯祖培立碑之事,这引起我极大的兴趣,连续几个夜晚查阅族谱和县志资料,加之平日所闻,加以整理成文以飨读者。
清代出了个知县大人
冯桥村隶属庆云县严务乡,位于漳卫新河左岸,与河北隔河相望,人口不足千人。我们村引以自豪的是家家户户重视教育,自恢复高考全村考出的大学生近百人,是严务乡考出大学生最多的村。殊不知,这重教之风自古有之,一脉相承,在清代中后期居然出了一位知县大人,他就是冯应汉,民国四年《庆云县志》有记载。
冯应汉系冯桥村十三世族人,字银堂,号秋槎,天资明敏,读书过人,清嘉庆癸未科(1816年)乡试考中举人,道光丙戌科(1826年)大挑一等,被派往浙江,历任昌化、东阳、寿昌、仁和等县知县,后改授山东邹县知县,皆存惠政,士民爱戴。他离任时,乡绅民众纷纷前来相送,赠送给许多衣物雨伞,还有四块牌匾,上书“孝悌君子、神君慈父、神明之宰、绩奏弦歌”等赞誉之词,还为他建生祠立功德碑。冯应汉解组辞官归老田园,在冯桥村悠闲生活了二十年,孝老敬亲友悌兄弟,与乡民和睦相处,为乡邻解决纷争,丝毫没有官吏习气,众人都十分敬服,以八十高龄卒世。咸丰三年(1853年),捻匪攻入境内,冯庆汉为庆云驻军捐献五百担米豆以资军粮,事后县府上奏朝廷,被赏赐“公义可风”匾额。冯应汉工于诗词,晚年曾与庆云知县曾贯之、桂山及崔旭等人多有唱和,著有《银塘诗草》,其诗作选入《念堂诗话》《庆云诗抄》。
因冯应汉做过知县,其家人皆受朝廷赐封,祖父冯琏敕封文林郎,祖母胡氏敕封太孺人,父亲冯克昌敕封文林郎,母亲薛氏、王氏均貤封孺人,胞弟冯应轸貤封中宁大夫,夫人马氏、董氏、王氏均敕封孺人。其三子冯得寿曾历任军机处方略馆内阁供事、云南怀安县典史、广西恭城县右堂、忻城县右堂等职,亦载入民国四年《庆云县志》。
他竟是中国现代铁路先驱者
冯祖培在民国四年《庆云县志》人物志中有详细记载。冯祖培系冯桥村十五世族人,字梅臣,性谦和,重然诺,轻财重义,乐善好施。光绪十三年(1887年)游学津门,考入北洋武备幼年学堂,肄业后进入铁路专科学校学习,毕业后到京奉铁路工程进行实习,历任保定陆军速成学堂监督、姚村陆军小学堂总办、川汉铁路副总工程司、北洋政府陆军部技正、上海制造局帮办,官至二品衔花翎候选道,赏戴花翎;民国年间,任汉粤川宜夔居副局长,特授四等嘉禾章。
冯祖培任保定武备学堂总办时,被学生称为校长,与冯国璋、段祺瑞等人为结拜兄弟,将佐多出其门下,其与学生谢珂成为儿女亲家传为佳话。谢珂曾任东北军张学良的参谋处长,与马占山在江桥打响了抗日第一枪,后官拜中将,将女儿谢明哲嫁给了冯祖培的次子冯缉贤。
冯祖培还与中国铁路之父詹天佑搭档过。1908年,冯祖培被北洋政府交通部任命为汉粤川铁路副总工程司,配合总工程司詹天佑负责修建汉粤川铁路,成为中国现代铁路的先驱者。
冯祖培的祖父叫冯应軫,是知县冯应汉的胞弟,貤封中宁大夫,将所有田产平分给七个子侄,被恩赐孝友牌坊;父亲冯景夔诰封光禄大夫,母亲徐氏、齐氏均诰封一品夫人;胞兄冯祖荫授蓝翎同知职衔。
亲兄弟同赴千叟宴
冯应汉的祖父叫冯琏,伯祖父叫冯瑚,两人是亲兄弟,一同参加了乾隆皇帝的千叟宴,实为佳话。
千叟宴始于康熙五十二年(1713年),康熙皇帝为庆祝六十寿诞,在畅春园第一次宴请全国六十五岁以上年长者,当时到京城参加宴会者达千余人,自此盛行敬老之风。之后,康熙六十一年(1722年)、乾隆五十年(1785年)、嘉庆元年(1796年)三次举办千叟宴,还曾留下“花甲重开,外加三七岁月;古稀双庆,内多一个春秋”的趣话。嘉庆元年正月初四,已退让皇位八十六岁的乾隆在宁寿宫举办自己的第二次千叟宴,这次参加宴请的老人年龄提高到70岁以上,全国3056名银须白发的耄耋老人参加宴会,对百岁老人恩著六品顶戴,对九十岁以上老人恩受七品顶戴。
冯瑚、冯琏兄弟两人均于乾隆六十年(1795年)腊月一同赶赴京城,参加了嘉庆元年(1796年)正月初四举办的千叟宴,分别被恩赐六品顶戴、七品顶戴,由此可见冯瑚已是百岁老人,冯琏也是九十多岁的老人了,如此高龄长途赴京实属不易。
三兄弟同随国民党军退居台湾
冯象鼎、冯聚伍、冯缉贤都是冯桥村冯氏十六世族人,三人是同族叔侄。冯象鼎,字铸卿,日本陆军学堂留学毕业生,回国后任炮兵上校,曾任国民党军旅长、军长,国民党政府参议,抗战期间任第八战区军法总监,1945年退居台湾后升任中将。冯聚伍是知县冯应汉的曾孙,考入黄埔军官学校五期第六学生队,毕业后参军,1945年随国民党军退居台湾,曾任台北黄埔分校校长。冯缉贤是冯祖培的二子,1945年与母亲贾松竹、夫人谢冯克昌明哲去了台湾,曾任国民党军少将。(作者:徐洪义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9-3-24 21:55:01 | 显示全部楼层
大司寇钟华公三百七十四年祭
        公元1644年,明崇祯十七年七月六日夜,也就是374年前的今夜,有星大如斗,划破长空,砰訇东南,声震天地,火光久久不息——执法星陨落。德高望重的一代名臣——我九世祖大司寇钟华公饱含悲恨,离开了那个轰然倒塌的大明王朝,离开了那个风雨激荡的年代,走完了他跌宕起伏而又辉煌卓绝的人生,在他出生的这片故土上溘然长逝。
饮水思源,后人祭奠。缅怀伟德,永记心间。
一、肇修族谱,传续至今
       钟华公赴任刑部尚书后,即命其长君、盂县令道亨公肇立族谱,追本溯源,条分缕析,经过一番辛苦努力,族谱告成,使祖功宗德有志可考。至今,冯氏族谱已有十一续,计三百八十余年。阅我族谱,枝蔓分明,瓜迭绵延,一脉相承,长幼有别。此为钟华公留给族人最大的遗产,使后人受益至今。如最近的海城寻亲,假使没有族谱相连,许多迁徙的族人,都将淹没在历史长河中而无所寻踪。
二、诗书传家,人才辈出
        从尚书少时夜读三官庙,执鞭教学,再到十世祖道亨公、道隆公、樾公,十一世祖尔极公、贞复公,十三世祖周溪公等弃仕办学,尊崇儒家治业,诗书传家。自此,我冯氏家族在本地成为名门望族。据族谱记载,当时每年乡试会试,我族学子都占据榜上前半部,由此,博得功名、出仕为官者众多,据不完全统计至清末达三百余人之多,其中任知县以上者有十余人。当时族人邻里,邑内域外,许多家庭把孩子送入我族学堂,接受教育,并学有所成,为社会培养了大量人才。
三、伟德传颂,泽被后人
        大司寇钟华公不仅是我族的骄傲,也是我县的历史名人。任职为官后,秉公执法,刚直不阿,气魄大度,高风亮节,不畏权贵,敢作敢为,志虑忠纯,从一而终。“四朝元老炳青史,一代纯忠表后人”,这正是对他人格品质的真实写照 ,也是我们后人学习的典范和楷模。
斯人已乘黄鹤去,辉煌前程待后人。作为冯氏后人,我们要缅怀先祖之伟德,牢记先祖之教诲,弘扬光大其精神,精诚团结,艰苦奋斗,自强不息,族亲和睦,为家族的繁荣昌盛做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小王庄二十三世致宏
         2018年8月16日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9-3-26 12:27:19 | 显示全部楼层
《大司寇鍾华公传》原文、译文
原文:
                大司寇锺华公传
                工科左给事中 邑人 范士髦
        公冯姓,讳英,字美中,号锺华。其先山西洪洞人。永乐中,七世祖讳原,徙宁晋之赵平邱。六传至一言,仕,为临清州吏目,娶于王,生太学生云鹤公。云鹤公娶于张,举丈夫子五人。公其长也。
        公幼岐嶷,资颖异,受书一过目辄成诵,舞勺,补博士弟子,试,每冠曹。万历庚子,以《诗》魁京兆。登丁未进士。
        授南郑知县,邑瘠罢,苦吏蠹,公厘剔惟清。学使者委公考遗才,拔李公遇知,历官冢宰,阶宫保。省试分闱,搜他房卷,得董庭对,请前他,力争乙之,董后魁两榜。
        调繁泰兴,邑饶,多兼并,公严治之,奸豪屏迹。按使者往往檄公治盐,归而月事日了不移晷。诸所平停,公私便之,民至今祠祀之。
        两任八年,甲寅征入。
        又五年,己未拜陕西道监察御史。时畿人迭柄事,袒一左右,枢要立跻。公中立不阿,言事不毛举,纠一词臣,青人;一抚臣,豫章人,皆人所摇手。
        神宗朝,巡方差上率不报。时苏松常镇按差虚至七年,乃命公出巡,公了积剧案无留牍。会大潦,民屑草木食,多饥死,公发廪平粜,多方赈恤,起瘠殣无算。民空杼轴,中贵人督织甚迫,公痛哭力请,上为停役。
        次按陕西茶马,时苑政久废,而辽马需倍,公条复苑规,请才望者掌之以蕃孳。会地震,苑马压伤十之七八,朝议诛赔,群情恟恟。公累疏,特免始定。
        差竣,嗣迁太仆寺少卿。丁外艰,归。服阙,以故职署光禄寺丞事。明年,晋正。又明年,晋南京刑部右侍郎,所至治办。又一年改北,嗣晋左。左右例不预事,凡题疏书押而已。公曰:疏进君上,不预事奚押乎?《平反八题》上,以例诘问公,公曰:官者,上授;例者,下沿。臣官是供,不敢例委也。
        晋本部尚书,盖崇祯甲戌也。刑务秋审为剧,前司寇距半月予告公,咄嗟竣之。然恤案积二年余,公至乃空之。上抚然曰:恤人与,鬼与!为褫前司寇,嘉公。又条上《恤刑八议》,曰慎选举,曰禁货贿,曰杜请托,曰重关防,曰遵新例,曰速详覆,曰立期限,曰严考覈,咸中肯綮。时厂卫用事每罗织,下部画诺已耳。公独持不可,厂尝内平人十三为盗,法当立诛,郎杨子凤争之,厂党中伤子凤,岌嶪不测。公力持子凤论,竟出十三人。无何,郑庶常鄤事起,当路劾郑杖母,欲磔之,事下公治,公曰:律,不孝,亲告,乃坐,况非亲告,且无证,疏持不可。当路啣之。因公疏有“物换星移”语,摘激上怒。会公上“城旦”等爰书改赎,遂乘间坐公擅改,奉严旨三驳,遣戍代州卫。已开赎例,公独不准。少司寇惠公世杨、大司寇徐公石麒、张公忻,先后以请,皆不允。时御史大夫刘公宗周负海内望,以谏去国,且去且谏,曰:不日而系三大臣,国体可惜。盖一为公云。
        崇祯甲申三月十九日,大行皇帝宾天。公衋衋病,迨七月六日竟卒。
        公昂颡隆准,广庭丰颐,长围倍中人,扬休山立,望之俨然如神明。平生敦厚博大,不立崖岸,与人无城府。一时皆推长者。相公李公标、谢公陞,皆公同年友,尝相谓曰:岂有欺人冯公?人欺冯公,非人也!临事才达气定,不动声色,多所幹济。
        通籍三十余年,里居半之,若朝若野,人无间言。公善粥,起居于于,习公者谓公期颐未艾,乃以变逝也。
        公未得罪前,木星掩“执法”,魏人郑师悬谓当在公。卒之夕,星大如斗,砰訇陨东南,火灼灼者久之。身关象纬,岂偶然哉?
        余评事大理,时公晋大司寇,承公教久。维公历事四朝,夷险一致,无亢激,无诡随,休休焉具大臣风。晚罹柄人中伤,身虽退而生平之望愈彰。
        邑孙恭宪公志公墓曰:一代兴废,必有大臣与俱。公依日月光,虽在祸谪,君亡与亡,伤哉!余窃谓公遭“阳九”,从容正寝,盖纯忠天祐,体受归全,何遗憾之有?在《易》卦“节”之六四曰“安节”,公实以之。视夫抗志撄锋,苦节之贞,未可例论云。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9-3-26 12:28:47 | 显示全部楼层
《恤刑八议疏》原文
原文:
                 恤刑八议疏
                 刑部尚书  冯英
        臣部恤刑,阅五年而一举。遵祖宗之定制,布皇上之洪仁,甚盛典也。
        迩来,人心狡诈,奸宄百出。其情可矜疑者,固仰冀解網;即罪无冤者,亦妄希翻案。且有贿赂潜通,情面力嘱,或致重罪倖免,遂令大典不光。
        近者,臣部题覆恤疏,屡蒙钦驳。皇上岂自靳膏泽之下,普惟以明法敕罚。令人畏而不敢犯,故卒鲜死焉,是钦恤中之真德意也。
        今,当题差之期。臣等仰承圣明,慎重至意,谨敷陈八款,恭进睿览。务使薄海,实沾浩荡。司属各效靖恭,上不虚朝廷雨露之仁,下不负臣部职掌之谊。是臣等区区,不容自已者也。伏惟皇上,鉴裁敕下,臣部遵奉施行。
        一曰:慎选择。盖刑名之司,一举笔,而生死判焉。味恤之义,须于死中求生。苟非精明详慎之人,殚厥心力,为囚曲体,鲜不牵于成案。臣部司官,共事日久,其才品,臣灼知之。必选其留心案牍,公正明敏者,然后註差。倘非真其人,不敢滥与。是为官择人,不为人徇官。庶不负于大典矣。
        一曰:绝贿赂。近功令森严,各官颇知自爱。似无过,为不必然之虑。但人品有贤不肖之别,染指羶鼎,未必无之。况生死关头,尤宜懔慎。如有暮夜苞苴之事,容臣部不时察访。如有风闻,定行参奏,以儆官邪。以此,预为提醒。庶各存惕畏,端本澄源,而出入不至僭差矣。
        一曰:杜请托。凡此恤差,俱系部寺属官。非若风宪,威力能令人畏。往往势要缙绅,会晤之时,故为犯人称屈道枉。本官或徇情面,或受把持,多有轻为开释者。今议驻劄审录地方,务择僻邑小郡,乡宦稀少之处。如此处审录未完,不得辄会宾客。倘有嘱托私书,许恤刑官据实陈奏,以憑究处。庶夤缘尽杜,而狱案肃清矣。
        一曰:重关防。盖恤差一官,在内有随行吏役,在外有按司承舍。皆以供奔走驰奏,缮写文案之用也。至于一切招详,若经其手,便多招摇指骗之弊。今后,恤刑官于府县申到,狱案自行料理,尽心竭力,为囚求生。不得假手吏胥,仍闲其出入,以杜内外关通等弊。庶诈骗无门,而受恤者,得沽实惠矣。
        一曰:遵新例。盖恤以开无辜,非以纵有罪。如人命无抵,而轻议开释,则冤魂莫慰;壮年行凶,而轻开老疾,则人思倖脱。近奉明旨申饬,今后,此等罪案,不得擅开。庶宽而有制,人知国宪之不可犯,而不敢以身尝法矣。
        一曰:速详覆。盖伍年而有恤刑,人切云霓之望。其情真罪,当者瘐斃,亦何足惜?至情可矜疑,业经开豁,反不蚤为请命,迁延时日,安知甫庆?得生者不再滞死乎?今后,恤刑官员审过,以两府为率,既行差人具奏,到部之日,即为核覆咨行,则内外两不逗遛。庶囹圄蚤脱,囚得更生矣。
        一曰:立期限。盖入境出境,俱有额定限期。惟是地方,审录往无定限。太速多以潦草塞责,太迟又以优游贻讥。今后,幅员辽阔者,限以年半;地里稍近者,限以一年。至于受事复命,悉依旧限,无容另议。是迟速之弊尽除,而职业不至延旷矣。
        一曰:严考覈。盖职业所在,贤否关焉。臣部既莞天下刑名之总则,即以刑名为殿最。凡兹恤刑之官,就中有广求生路,而不属滥徇者,是为称职;有苟且从事,而漫不留心者,是为溺职。回部之日,即以此分别考覈。查其在差所开之名数,及本部覆拟之评驳。开多驳少者,从优纪录;开少驳多者,以不及论。庶人心知惕,而不敢悠忽从事矣。
        以上数款,无甚高论,实实行之。恤中有严,严以成恤,可广皇仁于无外,可措斯世于无冤。庶伍年大典无负,而臣等因事尽忠之道,亦少申于万一矣。
——小王庄廿三世建慧(参县志)校补并点断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9-3-26 21:41:52 | 显示全部楼层
冯梦桢研究(社版)
邹定霞 著 / 四川大学出版社  / 2018-04  / 平装
海学图书  北京市丰台区 老老顽童图书店
全新¥20.40
快递: ¥11.0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9-3-26 21:56:58 | 显示全部楼层
《状元冯时行》
作者:         璧山县冯时行研究会
出版社:         璧山县冯时行研究会
出版时间:         2011
装帧:         平装
文博书海  重庆市九龙坡区 刘俊成168667093
九品¥50.00
快递包裹: ¥10.00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9-3-26 22:37:37 | 显示全部楼层
《冯桂芬评传》
作者:         熊月之著
出版社:         南京大学出版社
印刷时间:         2005
出版时间:         2004
装帧:         精装
玄玄特价书屋  内蒙古通辽市 caowei0307
九五品¥25.00
挂号印刷品: ¥14.00
快递: ¥10.0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9-3-27 19:28:06 | 显示全部楼层
冯贯(1433~1496)
     字大用。蠡县大百尺村人。少年时曾在家务农。18岁时发愤读书,因家贫无钱买灯油和蜡烛,就经常拿着书在月光下诵读。明天顺八年(1464)中进士,被授任为御史,出巡边关。成化年间(1465~1487)上疏论时事,有“慎爵赏,卹穷民,处流移,修兵政,广储蓄,禁盗贼,平刑狱,息边患,节冗费,重职宪”等10件事。得到宪宗的采纳。执掌三法司后,治山西民变,弹劾兵部大臣不法之事,擢升为大理寺卿。他精通法律,而又宅心仁厚,曾经说:大理寺是掌管刑狱审案的,有冤狱的责任在当政者,所以有案件应反复审讯,直到没有疑点了才罢休。每次在朝堂上议事都公允恰当,他的话被记载于条例中,成为有司遵行的条文。经常应诏列举他所知道的事情。弘治六年(1493)拜南京工部尚书。九年(1496)因病退休后去世。
  来源:保定市地方志办公室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9-3-27 20:01:33 | 显示全部楼层
冯栻宗(约1815~1885)
      字越生,九江下北铁滘人。清咸丰十一年(1861年)举人,同治四年(1865年)进士。以主事选用,分派刑部贵州司。历充刑部要差,总办秋审处。曾赴吉林理刑议,叙得四品衔。光绪六年(1880年)自京护其弟灵榇归,不复出。应聘主讲于西湖书院,诱掖后进,博览书史。好为诗、古文、词,晚年手不释卷。曾厘订明黎春曦撰《九江乡志》5卷成《九江儒林乡志》21卷。又倡修《桑园围志》,书成为之立序。卒年70。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本版积分规则

QQ|手机版|联系我们|冯氏宗亲网 ( 粤ICP备14051919号 )

GMT+8, 2024-3-28 23:27 , Processed in 0.125023 second(s), 13 queries .

Powered by feng X3.4 Licensed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