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氏宗亲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必须是真实姓名)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楼主: 冯海涛主编

《冯氏美文》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019-7-9 14:00:36 | 显示全部楼层
冯骥才精读系列:天涯手记
作者:        冯骥才 著
出版社:        文化艺术出版社
ISBN:        9787503958939
出版时间:        2015-01
版次:        1
装帧:        平装
开本:        32开
纸张:        胶版纸
页数:        228页
字数:        110千字
全新¥14.90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9-7-10 22:43:05 | 显示全部楼层
宗璞小说散文选。(一版一印)
作者:        宗璞
出版社:        北京出版社
出版时间:        1981
版次:        1
印刷时间:        1981
印次:        1
装帧:        平装
八品¥8.00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9-7-10 23:11:51 | 显示全部楼层

方纪散文集
作者:        方纪著
出版社:        人民文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        1979
装帧:        平装
八五品¥5.00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9-7-11 21:35:07 | 显示全部楼层

左岸右转
作者:        冯捷
出版社:        解放军文艺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14
装帧:        平装
八五品¥17.00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9-7-27 15:01:26 | 显示全部楼层

冯牧散文选萃
作者:        冯牧
出版社:        解放军出版社
出版时间:        1994-05
版次:        1
印刷时间:        1994-05
印次:        1
装帧:        平装
开本:        大32开
页数:        278页
九品¥19.00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9-8-13 17:29:48 | 显示全部楼层
“美呀,不可动撼的美!

——南京栖霞寺舍利塔下的民国俪影
冯亦同

       1934年中秋过后,枫红山麓,丹桂飘香,栖霞寺后院的千年舍利塔前,迎来了两个风尘仆仆的旅人。这是一对年轻夫妻、远道而来的学术同行,他们的挚友曾以一副趣联“梁上君子”和“林下美人”来形容这对醉心于寻找和弘扬中国古建筑之美、长年奔波在野外考察中的追梦人。因为那位腿有残疾、风度翩翩的眼镜先生,不但攀屋脊、登梁柱、描摹勾心斗角的测绘图,还顶着中国近代史上最有名的姓氏组合“康梁”的那个“梁”字——没错,他就是梁启超的长公子、著名建筑学家梁思成;那位貌美如花、气质高雅的“林妹妹”,当然就是他的夫人,以诗人、文艺家、建筑美术家和“民国第一才女”名世的林徽因了。

       说来真是缘于前世的约定。1901年出生的梁思成与小他三岁的林徽因,1928年3月31日在加拿大首都渥太华喜结连理。毕业于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建筑系和美术系、相恋多年的情侣,选择“3•31”作为婚期,为了纪念他们共同的偶像——中国古代最伟大的建筑家、《营造法式》的编著者李诫,因为这个日子是史料中关于李诫生平的唯一记载:北宋王朝为这位主事宫廷营造、城市建设、博学多才的一代名臣所立墓碑上的日期。数年后他们的爱子梁从诫诞生,其名也内涵着同样的纪念。而这一切都跟1925年梁启超从国内给大洋彼岸的儿子和未来儿媳寄出那部问世于十一世纪的中国最古老、最权威的建筑学专著《营造法式》有关。有“世界第一博学家”之美誉的梁任公在该书扉页上,亲笔写下“其书义例至精图样之完美在古籍中莫甚与此,一千年前有此杰作可为吾族文化之光宠也,以寄思成徽因俾永宝之。”父亲的赠书和题词,让留学才一年的梁思成不仅产生了要读钻研、解读这部古代奇书的念头,更坚定了他要编写一部《中国建筑史》的决心。值得一提的是《营造法式》的珍贵手抄本,保存在南京龙蟠里的江南图书馆内,1919年由曾任北洋政府内务总长兼交通总长的实业家朱启钤所发现,朱发现此书后委托商务印书馆影印才得以传布,任公手签的那一本即系他所赠。1930年2月还是这位朱大人,争取到中美庚款基金会的支持,在北京成立“中国营造学社”。当他得知梁思成夫妇学成归国后在东北大学执教并有志于研究中国建筑,便力邀他俩加盟。翌年6月梁、林离开东大安家北京,同年秋,思成任营造学社法式部主任,徽因任学社校理,从此开始了他们学术生涯中一段同甘共苦、牵手古今、脚踏实地、披星戴月的极不平常的“颠簸岁月”。

       有史料记载:从1932年至1937年,中国营造学社调查过古建筑的县市有137个,经调查的古建殿堂房舍有1823座,详细测绘的建筑有206组,完成测绘图稿1898张。美国友人费慰梅在她的《梁思成小传》中也说,截至1941年,梁思成所主持的营造学社踏访了十五个省份里的两百个县,实地精细地研究了两千座古建筑,其中很大一部分徽因都参加了。知情者感叹道:徽因是位真正的无名英雄!试想以她那样被医生宣布过患有绝症的瘦弱之躯,陪伴因早年车祸而留下终身残疾的梁思成,在当时极为落后的穷乡僻壤四处奔走,坐骡车,住村店,根据地方县志的记载去寻访早被人们遗忘了的荒寺古庙。这对热爱祖国文化遗产的“海归”,就在那些年久失修、积满灰垢的斗拱檐栋间,与蝙蝠蛛网为伍,呼吸尘土秽气,攀爬、发现、丈量、记录……经年累月地探索我国古建筑的精华与奥秘,不仅为他们日后的辉煌著述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更是找回了那份被失落、被湮没的“东方文明与民族精神”——这是一份何等非凡的奉献,需要怎样的坚毅、执着和勇气!

       “春牛首,秋栖霞”,六朝古都向这两位从北平出发,南下苏、杭等地考察了多处古建筑,归途中路过南京的尊贵客人亮出了深秋金陵最美的名片——掩映在层林初染的千佛崖下,挺立在石砌护栏与高高台基上的那座始建于隋初、复建于南唐,度尽千年劫波,依旧“堂皇富丽、雕刻极精”的栖霞寺舍利塔,“梁上君子”和“林下美人”看得目不暇接,流连忘返。有关他俩这一次的南京古建筑之旅,今天可供查考的资料十分有限,能够直接佐证的似乎只有梁思成收入他所著《中国建筑史》第六章第六节《五代、宋、辽、金之实物》中的第二段《砖石塔幢》,计有425字、附图两帧,全文如下:
   
       栖霞寺舍利塔(第79、80图) 在江苏江宁县栖霞山栖霞寺。塔全部石造,平面八角形,共五层(第79图)。初层塔身颇高,立于堂皇富丽之须弥座及仰莲座上。须弥座下更有阶基两级,最下乃敞阔之阶基也。阶基地栿之上,压阑石之下,以间柱分间,其上周施勾片斗子蜀柱勾栏,正面则置踏道以升降,角上则立八角形望柱。须弥座下方涩两级,鐫压地隐起斗八水浪龙凤宝相华等文,雕刻极精。须弥座束腰刻佛迹图。塔身每角立倚柱,正面刻作门形,其余各面浮雕金刚菩萨等像。柱头之间有阑额,但无斗拱,仅出混石一层以承檐。以上各层塔身低矮,每面作二龛像,各层檐均刻作椽子瓦陇形,塔下部埋没已久,至民国十九年重修,始将阶基掘出,并得残勾栏一段,因得照式补制,恢复旧观(第80 图)。全部重修工作,除塔刹形制或有可疑外,至为谨慎精审,开我国修葺古建未有之佳例。其计划人乃中国营造学社社员,中央大学建筑系卢树森刘敦桢二教授也,塔之建造年代无确实纪录,然考其建筑形制与雕刻作风,当为五代吴越王朝物。

       简明扼要的文字,确凿无误地记录着上世纪三十年代这座名震遐迩的栖霞寺“国宝级”文物的历史遗存,不仅囊括了舍利塔从形制、构造、现状、沿革等概况,到图案、雕刻、材质等方面的详尽交代和专业判断,还对中国营造学社社员、中央大学建筑系卢树森刘敦桢二教授所主持的民国十九年重修工程,作了特别的说明,高度肯定此项工程
以“残”补“缺”,恢复旧观“至为谨慎精审,开我国修葺古建未有之佳例”——这段出自现代中国古建筑保存维护第一人、以毕生的心血与汗水勉力为之的梁任公长子笔下的重要文字,真是不负这个对近代中国社会进步和思想启蒙有过卓越贡献的显赫家世的荣光,对我们今天在文物保护和利用中所看到的那些极不负责任的“无中生有”、“以假乱真”、“焕然一新”等怪现象,不啻是一记当头棒喝。

       为了走近八十年前两位学界前辈和先行者考察栖霞寺舍利塔的“历史现场”,寻找一幅他们投映进这片人间净土的“民国俪影”,我几乎寻遍长江路上南京图书馆二楼借书大厅的每个角落,直到七楼上不能外借、只供阅览的典藏资料,然而终未能如愿。聊胜于无的是,我在梁从诫先生为纪念其父诞生九十周年所编译的英汉双语版《图像中国建筑史》(原名《中国建筑设计参考图集》,系梁思成同其弟子刘致平合著,1935年成稿,1991年中国建筑工业出版出版)中,看到梁思成先生所写的该书上卷第一集《台基》、第二集《石栏杆》中,分别有栖霞寺舍利塔的“塔座束腰之角柱”和“斗子蜀柱曲尺栏版单勾阑”等实物例证,留下了多幅我在《中国建筑史》中没有看到的栖霞寺舍利塔局部与细节的照片,充分说明了作者对该塔在中国建筑和雕刻艺术史上所具有的典型性、代表性的重视与关注。尤其是那一幅“塔座束腰之角柱”上的金刚雕像,孔武有力、栩栩如生,印证了他在《中国建筑史》中对栖霞寺舍利塔“雕刻极精”的审美赞语。在开篇《台基简况》一节中,我还读到作者对“须弥座”三字的介绍,说这个佛经中的用语,本为山名亦作“修米楼”,实为喜玛拉雅的古代注音,有“圣山”之意,唐王勃已有“俯会众心,竟起须弥之座”句……如此轻松、富有人文色彩的笔调,出现在严谨、平实的科研著作里,足见这位“大美至拙”的建筑学家胸中的千山万壑以及绵延与辉耀其间的“凝固的音乐”,也让我依稀感受到了他同他那位诗人伴侣、美丽同行仰望眼前这座从“圣山”上耸起的千年舍利塔时,心中所涌动的崇高哲思与澎湃诗情。

       十多年前,我曾在《江苏写作报》开过一个专栏名为《诗林摘叶》,选评了中外一百篇精美短诗,其中有一篇是印度诗圣泰戈尔的散文诗《园丁集•第60首》,原诗只有编号,并无文题,系诗人徐志摩所译。译作在译者生前未曾发表,直到上世纪八十年代海外出版《徐志摩全集》才收入此作。我在《诗林摘叶》中选评此诗时,以诗中的结句为它加了一个题目:《美呀,不可动撼的美!》——

       在生活的慌忙与扰攘中,美呀,你站着,沉默,静定,孤单,秀挺。
       伟大的时间坐在你的脚边眷恋,他小语着:说话,对我说话,我的恋爱;
       开口呀,我的新娘!
       但是你的话像是佛像似的封禁在石壁里,美呀,不可动撼的美!

       不知为什么,我固执地认为这首出自印度大诗人笔下,又经过了徐志摩之手“绝配”传递的散文诗,是为普天下所有为“爱”和“美”而生、敢与时间抗衡的朝圣者们准备的。因为只有这样的“你”( 泰诗中的第二人称,“美”的化身)才能够激发和催生出如此坚定的爱的信念,经得起岁月的厮磨和审视,不畏长途跋涉之苦,不怕登攀俯仰之劳,也无惧孤单、寂寞和等待——就像我们在本文中看到的行进在栖霞山红枫林中,将所有冀望和情愫都如“佛像似的封禁在石壁里”的这对永生的追梦人,也像他们那位早在三年前(1931年深秋)同样是从南京返回北平途中飞过江南这片锦山绣水时“挥一挥衣袖,不带走一片云彩”的无言的朋友。*

       ( 2014年秋雨之夕于金陵百杖斋)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9-8-13 17:43:24 | 显示全部楼层
我家的后园
文/冯晖

在我家院子旁边,有一个很大的空园子,它是我家的后园,也是我的乐园。
听奶奶说我家本来是一个很长的院子,占地五亩多。在我爷爷的爷爷的时候。全家人很多,有几十口人,后来人太多过不在一块,就要分家。
那时候太爷爷是他一个,我家门的老爷爷弟兄四个,人家人多。经村族中的威望比较高的长辈说和,把家分成东西两半。两家各一半。走一个大门。(大门在东面,西面是别人家的院子,没有出路。只好走一个大门。)
这样过了一段时间,人家人多住的地方少,就不乐意。我太爷爷一家人出去了,人家从里面把门一关,他们干完活特乏困不能回家休息和吃饭。你在家人家出去,在外面把门一锁,你一晌上不了地。这样实在没办法,又请人说和,人家要去了有大房、厢房、水井的前院,把只有两只地坑破窑的很荒芜后院子分给了我太爷爷,为了安宁,一家人只好委屈求全,住进了后院子。
日子过到了爷爷的年代,爷爷学了个木匠,他的师傅是远近闻名的“三木匠”,盖房子,做家具都是高手。爷爷跟着他先后学了五六年。他的手艺青出于蓝而胜于蓝,在当时是比较抢手的工匠,是方圆有名的人。
后来奶奶进了家门,奶奶是一个大个子,性格很刚强的一个人,把家里家外收拾的特别干净。爷爷也整天给人家盖房子,挣下了钱,也准备给自家盖一座大房子,想结束人老几辈住窑洞的历史。
这时候前院人家大房林丽,几家人热闹非凡。
正当爷爷准备好盖大房的时候,爷爷头上出了一个脓疮,疼的厉害。好长时间不能治愈,爷爷也干不了木工活。后来听说罂粟果实能治愈,爷爷就想尽一切办法买来,把那嚼烂贴在脓疮上。经过一段时间,果然脓疮好了,但人染上了毒瘾。开始吸毒,不到半年时间,把家里能买的东西全部变买了,使我家又变成了两只破窑洞。
后来爷爷去世,刚强的奶奶和年幼的父亲勉强撑起了这个家。我们家和前院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人家大房林立,我们生活朝不保夕。
勤快的奶奶把院子左右隔开,右边走路,左边种庄稼蔬菜。她为了她们的孩子能吃上新鲜的水果,从十里开外的枣渠的地方扛回很多果树苗,栽在那个园子里。
当我长大了的时候,我家后院就长着大接杏树、毛桃树、梅李树、仙桃树、蟠桃树、红坪枣树、核桃树等等。
从农历五月份开始就有瓜果吃不完。先是大接杏成熟了,那接杏是离核肉厚,味道油甜,把人吃的很撑了还想吃。后来黄的多了吃不完,就放在芦席晒成杏干,冬天放进瓷罐里,放点白糖,洒点烧酒,用小石板盖好,用泥或旷蜡把口一封。过年的时候拿出来好吃极了。杏没吃完,那仙桃就成熟了,那仙桃最里面是鲜红色的,味道特别好吃。现在的桃特别大,但味道差远了,那又香又甜的味道是现在找不到的。不多久梅李就成熟了,那个梅李树不大,但结的果实不少,每一个枝条梅李一个挨一个长着,像用线串在一起的一样,把每一根枝头都压的向下弯着,它先是绿色的,后来变成浅红色的,到最后变成黑紫色的,当全部成熟了,全树都变成黑紫色的了。我们吃不完就给别人送,几乎全村都吃过我家的梅李果。在中秋节的时候,大蟠桃就成熟了。有时候吃油饼吃蟠桃。后面还有我那红坪枣,大红串串挂满树,真是好看极了,也太好吃了。还有奶奶种的甜瓜,还有薄皮核桃等等……真是享足了口福啊!
在瓜果月里,我们村里的闲老婆、闲老汉、都集中在我家,还有过路的人都我家来吃水果,吃完走的时候再带上些。有时候人来来往往,跟逢集一般。有时候好心的奶奶还要给老人管饭。那时候吃粮紧张,我家这样一来就更紧张了。我们就乐呵几个月。
时光荏苒,岁月如梭。转眼间几十年过去了,再也找不到我家的后园了,就连我们的老屋也无人居住,孤零零地守望着过往热闹和欢乐。
我怀念过去的岁月,更怀念我家的后园!

作者简介:冯晖:旬邑县原底中学退休教师,自幼喜欢文学,退休后旧笔重提,歌颂生活。曾在各种刊物上发表个多篇文章。旬邑县作协会员,县诗词楹联协会会员。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9-8-13 18:00:03 | 显示全部楼层
黔南小吃,促人“低调”
                                  冯新生
尽管我深知,人生旅途折射诸多前尘因果,是非成败自有命运安排,但一番辛劳后游移而来的成效,还是生发意满志得。在报社以编辑、记者名义八方采写了多年,终有一日, 被一家知名网站评为“中国最有影响力记者”之一。
喜得之余,我带着一个新闻选题去黔西南兴义市采访。遇见向我请教采写经验的文宣人员,我便“不吝说教”,《西游记》中警示的“欲为人师”之感,不觉显现出来。
感恩上苍,让我无意中走入“天下第一缝”——马岭河地缝峡谷。一番观览、一次品味,竟然让我顿然悔悟…… 入夏的贵州,时有风雨、时现燥热,穿林打叶的风雨,适宜在半山竹亭品茶思远。那日,我所面临的,是朗日当空的暴晒,当与一流清波为伴。于是,我从马岭镇码头上船,被称为“天下第一缝”的马岭河地缝中畅意漂流,像是经历了一次人生磨砺。那种湍流急、木筏快的刺激感,早已忽略人们的功利之念,野马滩、犀牛峡、龙腾关、女娲峡等滩、湾、潭、峡、瀑在眼前激情穿越,时而飞掠弯流,时而急下陡滩,裂谷赤壁景观和险壁巅峰上的庙宇、石桥、古驿道、古战场在眼前时隐时现。好峰,好河、好景!奋进过程,我切实领略到“兴义归来莫看峰,除却马岭不是河”之说。
直到登岸,直到我沿着山谷,浏览一路景色并向导游探寻历史文脉时,忽然萌生神秘感、怀旧感、思悟感——从小,父亲多次叮嘱“长大后,即便有了成就,也不能夜郎自大”这句话的渊薮,原来就在脚下。 “夜郎自大”的成语背景,是否真实,无需赘言。不可否认的是,天公与史海历来公正。或许是上苍为了警示自满者,很早很早,就在夜郎古国境内砍了一刀,留下“地球上一道美丽的伤痕”。而今,马岭河地缝峡谷已成为地貌景观,其景其义,给不自量力、妄自尊大者一片提示——山势虽奇,但也有“疤痕”,既是瑕疵一面,就理应以谦卑姿态面世,理应消减矜夸。所以,那片被称为“地缝峡”的山水,一直默默蕴蓄,一直守望孤寂。但愿千古积淀、深厚奇特的自然资源,把“知耻而后勇”的哲理作生动诠释。 从峡谷中走出,已是当午。接待者在景区门前等候。食欲大振的我,忽听到一种古夜郎国延续至今的风味小吃——形如鱼苗、金黄油亮、外脆内软、咸麻酥口的夜郎面鱼。 山里庄户人家给你端上一盘夜郎面鱼。你随之听到庄院主人——白发飘胸的老者讲述相关故事……
原来,这处山深地偏之地,也曾出现过几位才子,有的已成为举人。每年春考,进京科考前,父母就连夜为“小有成就”的儿子做一盘清素少油的夜郎面鱼,路上携带。其做法简单且深藏寓意——用小麦浸泡磨浆,加入花椒叶、鲜茴香须末、捣碎后,与麦浆搅拌拍制为鱼形,然后下锅,以少许油煎㸆至熟,撒上香菜末即可。老人讲到这里,朗笑一声,道出深刻含义——在年轻人得意时刻做这种小吃,是提醒晚生后辈——无论获取了多高的功名,也切莫忘少油少盐、节俭简约的“远行饭”,更不能忘淡夜郎自大这一成语的由来。
我几次凝视夜郎面鱼,生发联想——这种民俗吃食,外表似鱼,金色外衣、膨松“自大”、略感神秘,虽冠以“夜郎”之名。但慕名而来、试图一品为快的食客,稍加品尝便知其“身价”。也不知那些稍有风光,便弄不清自己多少斤两的人,每在夹起面鱼时,不知是否有所感悟?
自黔南归来,我婉拒几次外出授课,对前来请教写作技巧的读者,多持谦逊态度。抽空,把贵州购买的花椒叶、鲜茴香、五香粉取来,试着做一碗夜郎面鱼,咀嚼其悠长滋味。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9-8-15 19:16:52 | 显示全部楼层
生长的和埋藏的
私藏、一版一印、冯秋子散文【佳品】
作者:        冯秋子
出版社:        中国文联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04-05
版次:        1
印刷时间:        2004-05
印次:        1
装帧:        平装
开本:        32开
页数:        258页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9-8-16 10:57:52 | 显示全部楼层

散花(全新塑封 )
作者:        冯骥才著
出版社:        花山文艺出版社
ISBN:        9787807555391
出版时间:        2009-05
版次:        1
印刷时间:        2009-05
装帧:        平装
开本:        16开
页数:        359页
九五品¥58.00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9-8-16 21:24:04 | 显示全部楼层
冯骥才语文课
作者:        冯骥才
出版社:        人民文学出版社
ISBN:        9787020133062
出版时间:        2018-04
版次:        1
装帧:        其他
开本:        32开
纸张:        胶版纸
全新¥22.68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9-9-10 17:43:14 | 显示全部楼层
贝诗特文库:野百合
(作者冯连才先生签赠人民文学副主编李敬泽)
大卫 主编 / 长征出版社 / 2008-04 / 平装
红河谷文学书店   孤星
九五品¥30.00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9-12-3 17:33:47 | 显示全部楼层
冯晓军,笔名冯小军。中共党员,原就职河北省林业厅,教授级政工师。
中国作家协会会员,河北省散文学会副会长。现任中国林业文联《生态文化》副主编,中国林业作家协会理事。
出版“转型期笔迹”系列著作:《别忘记这片树林》(报告文学),《打着水漂过河》(散文),《坐在后门槛子上好好想想》(诗集),《谁说鲜桃不能过江》(新闻作品集),《到什么山上唱什么歌》(文论集)。近年来出版散文集《林间笔记》,随笔集《美在民间》。长篇报告文学作品《绿色奇迹塞罕坝》2018年已由河北教育出版社出版,同时列入了新闻出版署“十三五”规划增补项目,中宣部等单位“主题出版”物,河北省2018优秀出版物。《纽约的城市森林》入编中学教材。参加电影《那时风华》拍摄,编剧之一,同时承担外联工作。
199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林业部授予“全国林业宣传先进个人”称号。1997年在唐山市委组织部、宣传部、社会科学工作者联合会等单位组织的“社科专家”评选中荣获提名奖。2007年在第三届“梁希林业宣传奖”中获得”思想政治工作精神文明建设先进个人”光荣称号。散文集《林间笔记》荣获第六届冰心散文奖。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9-12-3 17:34:43 | 显示全部楼层
​冯小军:裁一片绿影送给你
过去我只知道沙是细小的石粒,没想到在民勤县走过几天之后我对它竟有了新认识:古人造这个字的本意是不是告诉我们“水少成沙”呢?
                                                ——题记
普泓同志:
你知道我来河西走廊要我把见闻拍些照片给你,想必已经收到几帧了?此外,我还想把行程中有触动的一些事情告诉你,你喜欢吗?
眼下我站在石羊河岸边的土路上,新拍的照片刚刚发给你。这条土路是通往民勤县城的,你看它多古朴,车辙拐的两个弯儿还有路旁的景物有没有俄罗斯油画的味道?柽柳和碧草好看吗?现在正是柽柳的盛花期,你瞅瞅那一串串粉红、浅灰多种色彩过渡的花穗多漂亮?我仰望着碧蓝如洗的高天,这样透亮的程度我真想大喊几嗓子呀。那倒映在河面上的朵朵白云一动不动,景致赏心悦目。
现在我走近水面了。哦,正有两只黑翅长腿鹬飞起来,它们啾啾叫着飞到远处去了。可不一会功夫它们又折返回来,鸣叫的声音好急切哟。临近这边河岸的瞬间它们怎么又向对岸飞去了?凭直觉我看出它们有心思,要不怎么一直在河面盘旋呢?现在它们又冲我飞过来。咦!这里会不会有它们的窝呢?正在育雏吗?一定有原因,要不怎么总是恋恋不舍的样子?不行,我不能老待在这儿,我得离开。没准儿我妨碍了它们。不行,我得走啦。
我的脚下是一片低矮的绿草地,我猫腰瞅瞅都是些什么野草吧。喔,密密麻麻地,容我仔细看看。这一支是水蓬,这一支是花篮刺头,这一支是冰草,好多哟。我用手拨开草丛,立马闻见一股清香的麦草味儿。不远处有一坨半干半湿的牛粪,一蓬节节草生长在它的周围,我看出来正中间的草都被牛粪压住了,周边的草色却黑绿、黑绿的很茁壮,营养充足生长表现就是不一样啊。再看看前头,我发现还有不少沙枣、白刺、柠条棵子和苦苣菜,估计这里的小灌木和野草总有几十种吧。
哇!一只大青叶蝉呜哇、呜哇地飞走了。它怎么不在树上趴着却躲到草棵子里来了?你听,先是突突地响了几声,之后就向那几棵河柳飞去了。抱歉,我又惊动了小动物。我蹑手蹑脚起来,却依旧有动静,草丛里的蚂蚱们铁锅炒豆儿似的从脚下蹦出去。刀螂安静,见了人也着急,它向旁的草茎上爬过去。金龟子慢吞吞的,我只瞅了它一眼,就听见有人喊出发了。
我感觉这儿似乎算不上正儿八经的湿地,它虽然在水边,距离水面的垂直高度该有两三米。按说叫它台地合适,有点儿干旱模样。可怎么说呢,我还是叫它湿地吧,毕竟有不少水草。
现在队伍真的开拔了,我们要赶到红崖山水库去,据说时间充裕的话还要去看民勤防沙治沙纪念馆。武威市政协副主席兼林业局长沈渭富在路上告诉我,民勤县过去可是个好地方,被称为民勤绿洲。祁连山冷龙岭冰川融雪经石羊河注入民勤盆地,造就了这片富庶之地。
民勤所属的版图古名“潴野泽”,明清时期这里还有大大小小的湖泊160多个。它“土沃泽饶”、“可耕可渔”,优渥的自然环境吸引人们跑到这里来讨生活。汉代、明代、清朝雍正年间涌入大量移民,一拨又一拨,最多的来自浙江,都是血统纯正的汉民。他们来这里屯垦种地,建立城市,人数越来越多。人口增加后各种需求扩大,随之而来就产生了过度开垦。用水增加导致水位逐渐下降。水少了,大风一吹沙漠就形成了。沙丘裸露,扬沙肆虐,一个水草肥美的地方便渐渐地委顿了。
晋惠帝永康元年(公元300年)有文献记载:甘肃“十一月戊午朔,大风从西北来,折木飞沙石,六日止。”可见这里沙尘暴古已有之。近代,随着人口进一步增加,开荒、打井、砍树,农民的生计与生态环境对立,便愈发地恶化起来。近年来强沙尘暴在河西走廊地区已经发生两次,一次是1993年5月5日,一次是2010年4月24日。风沙肆虐,蹂躏生民,每次民勤都是重灾区。当地人告诉我,沙尘暴来临之际能见度几乎为零,伸手不见五指。一时间狂风裹挟滚滚沙尘犹如一道黑幕从天边压来,明朗的天空顿时一片昏暗。街道上堆起沙堆,玻璃窗户爆裂粉碎。树木倒了,枝桠劈了,田间的大棚吹跑了,框架四分五裂……
面对灾难,民勤这个原本依靠外来移民建设起来的城镇又开始了新的移民,不过这次不是迁入而是迁出。人们去内蒙古,跑新疆,只要有丁点儿关系便投奔过去。东湖镇下润村有个聂老六喜欢调侃,他说:“从前下润小北京,树木长得郁葱葱。今天下润荒凉滩,男人女人全跑完。”
残酷的现实摆在了民勤各级政府和几十万老百姓面前。
怎么办?一个巨大问号拽得人心疼。人们奔走呼号:“民勤就要成为第二个罗布泊啦!”危机关头民勤人上下问计,惊动了省城,惊动了中南海。时任国务院总理的温家宝在一份“河西走廊石羊河流域生态环境恶化”的报告上作出批示:决不能让民勤成为“第二个罗布泊。”这个来自政府高层的声音振聋发聩。至此,一份“治理规划”及时出台,调动起执政者各个层面的积极性,民勤开始了系统的生态环境治理。关井压田、植树造林,就地移民、围栏封育,各种举措一起上,脆弱生态环境实现了初步逆转。近几年,所有的荒滩全部栽了树,干涸多年的青土湖水面在扩大,黄案滩水位持续回升。
我现在正站在黄案滩夹河镇刘案村的沙地里。一路走来看到处处围栏,最让我感觉异样的是道旁多有芦苇。我询问沙地里怎么会有这么多芦苇?回答让我明白,这一片荒漠原本就是青土湖的水面或滩涂,能没有芦苇么?前几年环境恶化时自然没有,经过整治水位提高,芦苇等水生植物恢复了。我们在一处自流井旁站定,午后炽热的阳光照耀在几株高大的青杨树上,微风吹拂,树叶翻卷,巨大的树影给了我们荫凉。我和这里的村民陈国荣交谈,他告诉我,过去这里无序开发,乱垦滥种,原本的水面逐渐退却、滩地逐步沙化,变成了兔子不拉屎的不毛之地。是关井压田的措施挽救了这片干旱的土地,它又恢复了生机。看到那不用动力井水自流的样子我顿感欣慰,俯下身子喝了几口水,很甜哟!


石羊河林场隶属于武威市,中国旅游标志“马踏飞燕”就出土在这里。它的分场多在民勤,我们走访了小西沟,泉山,红中滩。还有光听名字就瘆人的老虎口。大滩之内是小滩,东吕滩、大坝滩、宁永滩,一听名字就知道好多地方曾经是水面,因为水位下降成了沙滩。滩地长期裸露,一步步演变成了沙漠。
在民勤,当地人谈的最多的话题是植树造林和压沙治沙,我看到了他们辛勤劳动的成效。长久以来形成的流动沙丘或沙滩现在都设置了沙障,栽满了各种树木。黄案滩封育示范区里,三角城林场,还有正新移民村,路途所见尽管都是沙地和荒滩,却处处有树。栽满了梭梭、花棒和柠条,尤其要告诉你的是,在苏武曾经放羊的地方我见到了同华北平原一样的田野。这儿的人们通过“三北防护林工程”对沙滩进行综合治理,建设农田林网,栽种的新疆杨、二白杨、柳树、沙枣一派生机。林网高大葳蕤,网格里栽植酿酒葡萄。傍晚红彤彤的阳光透过高大的白杨树照在葡萄园里一片暖色。此情此景我兴奋起来,很想把我的心思告诉你。哦,就在这一刻我有了裁一片绿影送给你的想法。绿油油的青杨,浅灰的梭梭和沙枣叶儿,突突突响着的农用拖拉机装满车斗的葡萄藤……如今的民勤绿洲又回来了。它不仅恢复了历史上的绿,更创造出了一片片新绿,经过人的曲折反思重新装点家园的、饱含着人们辛酸泪水与幸福微笑的那种绿。它本身就像一片绿叶,内里包含着高大的乔木,低矮的灌木,还有生生不息的野草。有农田林网庇护着的大豆高粱,有养殖牛羊用的玉米苜蓿,还有收入不错的经济作物万寿菊等等。
水少成沙,在民勤已经实现逆转!
毋庸讳言,民勤依旧面临威胁。腾格里和巴丹吉林沙漠仍然在觊觎着这片土地。民勤像一个楔子一样牢牢地楔在它们的中间。今天的民勤人在取得了阶段性治沙成果的基础上很冷静。他们明白,尽管经过不懈努力,合理利用资源的生产生活方式有了进步,但是环境脆弱的局面并没有彻底改变。
尊敬的普泓同志,这就是我要告诉你的,我在民勤生活工作几天里的见闻和感悟,你满意吗?
又,这是我写的最长的一则微信,微信不微请你原谅。如果方便请你多转发几个群吧!我想让更多的人知道河西走廊,知道民勤,知道那个有名的“潴野泽”在21世纪初叶所发生的故事。最重要的是我想让更多的人知道那些依旧生活在沙漠边缘的人已经变得越来越理性,他们不再盲目地高喊人定胜天,而是学着顺应自然行事,和沙漠和谐相处。一路走来,我读懂了他们热爱家乡建设家园的心路历程,并为他们的收获感到欣慰。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0-2-29 15:04:25 | 显示全部楼层

花的勇气
出版社:        中国青年出版社
ISBN:        9787515340869
出版时间:        2016-04
版次:        1
装帧:        平装
开本:        16开
纸张:        胶版纸
页数:        216页
字数:        150千字
九五品¥13.00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0-3-15 09:06:42 | 显示全部楼层
冯骥才散文
作者:        冯骥才
出版社:        浙江文艺出版社
ISBN:        9787533955571
出版时间:        2019-04
版次:        1
装帧:        精装
开本:        32开
纸张:        纯质纸
全新¥27.30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0-3-15 09:15:03 | 显示全部楼层

冯骥才散文精选
作者:        冯骥才 著
出版社:        长江文艺出版社
ISBN:        9787535498748
出版时间:        2017-12
版次:        1
装帧:        平装
开本:        16
纸张:        胶版纸
页数:        248页
全新¥19.50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0-3-15 09:17:13 | 显示全部楼层
九片之瓦
作者:        冯杰 著
出版社:        作家出版社
ISBN:        9787506384810
出版时间:        2016-06
版次:        1
装帧:        精装
开本:        32开
纸张:        纯质纸
页数:        340页
字数:        275千字
全新¥30.15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0-3-15 09:56:46 | 显示全部楼层
世间生活 冯骥才生活散文精选
作者:          冯骥才 著
出版社:          人民文学出版社
ISBN:          9787020151967
出版时间:          2019-07
装帧:          平装
开本:          32
纸张:          胶版纸
页数:          302页

售价¥ 29.61 7.6折
定价¥39.00
品相全新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0-3-17 10:40:08 | 显示全部楼层
让心灵更自由
作者:          冯骥才
出版社:          中国友谊出版社
ISBN:          9787505744738
出版时间:          2018-10
版次:          1
装帧:          其他
开本:          32开
纸张:          胶版纸

售价¥ 27.95 6.2折
定价¥45.00
品相全新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0-3-22 09:18:41 | 显示全部楼层
冯德英文集. 晴朗的天空【冯德英签赠本盖印章】
作者:          冯德英[著]
出版社:          解放军文艺出版社
ISBN:          9787503322884
出版时间:          2011
装帧:          平装
页数:          496页
售价¥ 180.00
定价¥53.00
品相八五品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0-3-22 09:22:42 | 显示全部楼层
峄山道乐
作者:          冯锡干
出版社:          邹城市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
出版时间:          2014
版次:          一版一印
装帧:          平装
开本:          16开
售价¥ 200.00
品相九品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0-3-22 10:16:22 | 显示全部楼层
冯润璋文存
作者:          贺志强等
出版社:          陕西人民出版社
出版时间:          1992-11
版次:          1
印刷时间:          1992-11
印次:          1
装帧:          平装
开本:          32开
纸张:          其他
页数:          265页
字数:          190千字
售价¥ 140.00
定价¥5.60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0-4-4 13:34:03 | 显示全部楼层
少时读书(书读完了系列)
作者:          废名
出版社:          上海文艺出版社
ISBN:          9787532166831
出版时间:          2018-08
版次:          1
装帧:          其他
开本:          32开
纸张:          胶版纸

售价¥ 40.80 6.0折
定价¥68.00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0-4-4 13:52:21 | 显示全部楼层
梦边集精装,【印量2000】
作者:          冯其庸
出版社:          陕西人民出版社
出版时间:          1982-10
装帧:          精装
售价¥ 95.00
品相九品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本版积分规则

QQ|手机版|联系我们|冯氏宗亲网 ( 粤ICP备14051919号 )

GMT+8, 2024-4-25 23:13 , Processed in 0.078136 second(s), 11 queries .

Powered by feng X3.4 Licensed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