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氏宗亲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必须是真实姓名)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查看: 23444|回复: 31

《冯氏源流论文选编》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9-1-31 19:46:5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冯氏源流,各地始迁祖等,或有论述,或没有。兹将有关论文汇编,供参考。
 楼主| 发表于 2019-1-31 19:48:01 | 显示全部楼层
顺德冯姓家族溯源
顺德冯姓人口排第八
顺德冯姓人数虽然不多,但也有超过一万人,在顺德十大姓氏中排列第八。顺德十大族姓的次序分别是拥有十万人之众的梁姓,五万人以上的何、陈、黄,五万以下一万以上的李、吴、周、冯、卢、张。在顺德,冯姓人分布最集中的是容桂马冈、大良城区和古楼一带、北滘镇林头西X碧江一带、陈村石洲仙涌一带以及伦教羊额霞石,还有就是龙江旺岗和均安外村四埠等。

  大良冯姓源于浙江
大良冯姓是历史资料记录比较详尽的家族。这个家族本来是浙江钱塘人,后迁移到南雄珠玑巷,始祖在南宋开禧元年(1205)南迁,首先达到新会古朗,再迁南海南畔,在第五世时迁到顺德桂洲,第六世时才来到大良。明代后期顺德县成立后,他们便在大良形成固定的冯氏家族。此外,我们还了解到,大良冯姓五世单传,到第六世才有宣义和处士两人,他们喜欢大良的山明水秀,于是置地一段,为广五亩,并命名在南门以外的里门为“竹园”,从此繁衍生息不断壮大,后来大良有一条大街叫“祝园里”,不知道与此是否有关?

  大学者冯龙官源于古楼冯姓
  大良古楼冯姓人家显然与竹园冯姓来源不一。因为族谱上清楚写着他们的始祖为祯颐,时为宋代八品散官承事郎。后来由保昌县珠玑巷南迁到顺德古楼乡。古楼冯姓与竹园冯姓先祖名称不一样。这个冯姓家族资料虽不多,但在清代倒是出了位大学者冯龙官。这位冯龙官自小饱读经史,后入越秀书院深造。他不像大多数书生那样只在房子里闭门苦读,而是漫游楚蜀,纵目山川,回来后聚书研读,见识大增。后他设帐授徒,名声远播。
  当时广东最高行政长官阮元也知道这位冯龙官的大名和学识,曾邀请他主编广东省志的地理部分,但当时冯龙官正在伦教担任私塾老师,不忍心扔下学生,遂再三婉言谢绝,当时他教的学生就有一位是后来大名鼎鼎的历史学家戏剧家梁廷楠。冯龙官不仅著述繁富,更精通金石书法,当时在肇庆任官的大书法家伊秉绶惊诧于冯龙官古朴厚重的书法,疑为古人,他再三请求墨宝而不能得,只好长叹作罢,从中可见冯龙官书法的造诣。冯龙官藏书甚富,书上多盖“绿野草堂”图章,也有“冯龙官印”,不时有兴之所至的题跋。中年后,日渐困顿,常以书易米,所藏珍本散失殆尽,所幸著作《冯孟文册》得以流传,也算雪泥鸿爪。

  马冈与古楼冯姓同属一支
  容桂马冈是顺德冯姓聚居比较集中的地方。据介绍,至今冯姓人口仍有2000多人,他们大多从事商业、农业,更有不少外出工作。根据马冈冯氏族谱介绍,他们跟大良古楼冯氏是同一宗族。因为他们的先祖都是祯颐,在咸淳十年(1274年)来到古楼,部分后人到明朝洪武二年(1385)迁移到马冈沙浦街,从此在那儿繁衍生息。

  马冈冯姓乡亲鼎力支持家乡建设
  马冈冯氏历代有名人,当今更涌现出一批关心家乡建设的港澳冯姓族人。现任香港永亨银行董事总经理的冯钰声先生,不仅与其兄长———香港永亨银行董事长兼行政总裁冯钰斌先生联手合作,使永亨银行成为香港一间实力雄厚、享誉中外的华资银行,他们更秉承家风,悉心支持家乡建设,多次捐款支持家乡的教育事业和交通建设等福利事业。1989年捐资兴建桂洲冯尧敬纪念医院。冯敬尧是他们的父亲,香港金融界知名人士。1997年捐资为该医院兴建冯尧敬夫人医疗大楼。多年来,冯钰声先生及其家族以香港冯尧敬纪念基金会的名义为家乡各项公益福利事业建设捐资近千万元。另一位热心家乡福利事业建设的是冯家彬先生。1993年,他捐资建造桂洲冯派普颐老院。1994年,他又捐资兴建马冈幼儿园,并抚养了十几名残疾儿童,为容桂社会福利教育事业贡献良多。他们三人因对社会贡献卓越而分别获得“顺德市荣誉市民”称号,马冈五名“顺德市荣誉市民”中三位都是冯姓英才。原省粤剧团著名武生冯镜华也是马冈人,他的儿子冯淬帆更是港台出名的喜剧演员,至今仍活跃在影视界。

  马冈女子曾以木刻书板名闻遐迩
  近代马冈文人墨客不少,如今碧江金楼内还悬挂着一副马冈人冯瑞兰这位光绪举人的元气淋漓的对联,可见当时文风之盛。民国时期,马冈木刻名闻远近,其中不少冯姓人投身其中。在当时流通的大量通俗书籍的末页,人们常常看到“马冈冯耀祥承刻”字样,可见马冈冯氏族人在近代广东书板印刷中曾起到不可低估的作用,当时的文人也说:书板之多,以江西、广东两省为最。江西刻工,在金溪县之浒湾,广东刻工,在顺德县之马冈,均以书板多者为富。尤其是女孩子,她们心灵手巧,成品神速,令人惊讶,所以当时顺德县志也不吝笔墨,将她们表扬了一番:今马冈镂刻书板,几遍艺林,妇孺皆能为之。男子但依墨迹刻划界线,余并女工,故值廉而行远。近日苏州书贾往往携书入粤,售于书肆,得值,则就马冈刻所欲刻之板,刻成,未下墨刷印,即携旋江南,以江纸印染,分售海内,见者以为苏板矣。如今不少当年的女工仍能记得大半个世纪以前她们奏刀刻板,日夜劳作的情景。马冈冯氏与几百年来一直为袁崇焕守墓的佘氏族人和文天祥族人后代一起,联手书写着马冈精彩纷呈的历史。

  各处冯姓点滴
龙江旺岗冯氏虽然不甚为人所知,但是在一百多年前,旺岗人冯卓英在同治年间考中举人,并担任甘肃陇西县知县。陇西县就是李世民家族的发源地,当时这位冯卓英因政绩卓然而受到朝廷的封赏,后来在宣统年间朝廷还特赐诰文嘉奖其父母。冯卓英退休后在家乡偶也行医,他与温肃等人来往密切,他医术高明,曾为温肃治愈久治不愈的疾患,因此过从甚密,深得温肃赞赏。
  不过,也有一些冯姓人家原来是水上居民,也就是疍家,如北滘陈村的部分冯姓前人,他们经过几百年的融合与努力,已成为现代社会发展的力量,但从他们不平凡的发展轨迹中我们仍能回溯出一段社会大融合的历史。

  一个姓氏的演变就是一段地方史的缩影。我们从不同来源的冯氏人家那曲折精彩的经历中可回溯到顺德几百年来波澜壮阔的南迁史和筚路蓝缕的拓荒史以及延绵悠长的发展史。

  陈冯富珍当选为世界卫生组织总干事,勒流光大冯姓族人深以为傲。因为他们家族中走出一位世界级人物,而这条默默无闻的小村庄更忽然成为人们关注的热点。其实勒流光大冯姓族人是从明朝洪武年间(1388年)就迁移到那儿。安居生活劳作,并从此不断发展,至今已有618年,他们祠堂的名号是光远堂。如今,光大有常住人口3300多人,其中冯姓1300多人,其他为何、林、卢等姓。

  陈冯富珍女士的父亲冯锡良早年生活在光大,抗日战争后期与乡中兄弟朋友们结伴到香港谋求发展,陈冯富珍女士后来就出生在香港。如今光大社区居委会冯家一带仍有完整的冯氏族人体系,不少还是陈冯富珍女士的亲戚。乡中父老说冯锡良当年的祖屋就在今天光大新基坊一带,解放前卖给他人,如今难寻影踪。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9-1-31 20:55:02 | 显示全部楼层
故乡一一广东龙川,美丽的小山村,上四川后人今天回来了。

    龙川:是值得永久缅怀和纪念的地方,哪是几百年前祖先上四川汉广公子孙一一冯英荗,英胜,英盛公,闻"天府之国,沃野千里,蜀旷民稀"在清政府一糸列惠民政策鼓动下,于 (1663)年,(1707 )年,从龙川县徒步五千里路,分别迁徒在四川成都的什邡,新都,随后散布全川。
     四百年的历史瞬间己逝,上川的祖先直到十四世祖文猷公返粤携带手抄家谱(家藏读讲)外,很多上川的祖先一去不复返。
   今年元月二十五日,龙川上冯村,下冯村和我神交了多年的宗亲,冯其松,福清两位耄耋老人之邀,带上和龙川"同源,同根"四川著名画家冯祥伦之托,带着认识或未成谋面的汉广公四川后人的希望,带上让龙川己消逝几百年又非常珍贵的(家藏读讲)族谱,踏上了故乡㔫川之行。
      
  故乡一一美丽的小山村,您,依然令人向往……。
       今夜借荣监公二十世孙,清朝己丑恩科举人,冯溢堃参与修编(家藏读讲)付梓时感慨万千歌咏的七律,来作为,己逝去的历史,家谱是最好的纪念吧!

    冯城食采启孙谋,载笔全将累叶搜。
    纵使源流分楚越,须知世糸本成周。
    保厘先泽干秋在,大树高风两汉留。
     长乐龙川终一脉,始平畴昔共箕裘。

          亚寿公二十四世孙冯忠德沐书
          元月三十日夜梅花初放时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9-3-29 23:58:47 | 显示全部楼层
《冯姓历史考编》
作者:         冯宝光
出版社:         广东省佛岗
出版时间:         1997-01
装帧:         平装
林聪书店  湖南省郴州市 情系羊城
八品¥70.00
快递包裹: ¥8.0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9-4-3 20:31:23 | 显示全部楼层
珠玑巷传说与掌故
作者:        广东省民间文艺家协会等编
出版社:        花城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02-01
版次:        1
印刷时间:        2002-01
印数:        5千册
装帧:        平装
开本:        32开
页数:        179页
九五品¥5.00
快递:¥10.00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9-4-3 20:37:56 | 显示全部楼层

珠玑巷丛书之十 —— 珠玑巷人迁移路线研究
作者:        曾昭璇 等
出版社:        暨南大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        1995-10
版次:        1
印刷时间:        1995-10
开本:        32开
页数:        274页
九五品¥68.00
快递:¥10.00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9-4-3 20:38:17 | 显示全部楼层
珠玑巷丛书之八 —— 南雄珠玑移民的历史与文化
作者:        曾祥委 曾汉祥
出版社:        暨南大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        1995-10
版次:        1
印刷时间:        1995-10
开本:        32开
页数:        227页
九五品¥15.00
快递:¥10.00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9-4-3 20:38:44 | 显示全部楼层
珠玑巷藏书之四 ——珠玑巷传奇
作者:        李大傻
出版社:        暨南大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        1995-07
版次:        1
印刷时间:        1995-07
开本:        32开
页数:        246页
九五品¥8.00
快递:¥10.00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9-4-4 13:02:54 | 显示全部楼层
冯彪:我认为冯海涛的观点是正确的,谁第一个使用“冯”字作姓谁就是冯氏始祖。毕公高虽然说是冯简子的上辈,但此时他不姓冯,不能算作冯姓始祖。毕公高也有上辈,再往前推,毕公高的上辈也还有上辈,永往前推何了呢?所以说谁先开始使用“冯”字为姓,谁就是冯氏的始祖。冯简子是第一个用“冯”字为姓的,冯简子就是应当称为冯氏始祖。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9-4-4 16:11:40 | 显示全部楼层
                            冯家冲冯姓起源
      冯家冲冯姓之第一代始祖冯潮,乃明朝开国元勋宁国公加封太子太师冯胜之子。冯胜字宗异,安徽定远人,雄勇多智谋,喜读书,通兵法,在明朝开国元勋中功居第三,其子冯潮早年随父参加朱元璋大军,四处征战,明洪武十七(一三八五)年由北平燕山前卫调曲靖卫右千户所,授世袭百户,入住冯家冲村,造冯官桥。
二世祖冯春、三世祖冯馨皆世袭百户。
四世祖冯佑因征战有功升授副千户。
五世祖冯映、六世祖冯玺、七世祖冯钦均世袭副千户。
八世祖冯琦升守备。
九世祖冯义授副千户。
十世祖冯于陛由副千户升指挥佥事再升都指挥(相当于军长)。于陛弟于宁生三子,长子冯永裕移居椒树村,次子冯永祚移居沾益蔡家山,三子冯永禔移居白泥坡。
此后改朝换代,由明入清,家道中落。于陛长男冯永佑及其二子士模士瑄留居冯家冲村,未见官位记录,目前也未查到十三世祖以后的家谱。参照白泥坡冯姓族谱,可推断一八七九年出生的冯肇昌应为第十八世祖,他所生四子即礼富、礼贵、礼荣、礼华为第十九代。礼富公所生三子即石祥、云静(玉髙)、三祥为第二十代。石祥遗腹女明秀、云静生子明东、养子明飞、三祥之长子立新、次子立东、长女卜莲、次女晓莲为第二十一代。
追朔至此,自一世祖冯潮定居冯家冲村至今六百廿年,其中前二百六十年家运兴旺,后三百六十年,虽家道中落仍奋发图强,并逐渐发展以再振雄风。祝愿我族子孙承先启后,继往开来,英才辈出,事业有成,则冯氏之列祖列宗必将含笑于九泉之下,此诚国家之幸,民族之幸,冯氏家族尤幸甚矣。追宗述祖,感慨颇多,唯此是盼。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9-4-4 16:56:23 | 显示全部楼层
关于冯诚出走河南西平始末
     清康熙元年(1662)西平县 冯老庄《冯氏家谱》记载:“冯诚因靖难兵作,由云南弃官归隐,道经西平城南冯异将军庙下,依恋不肯去,遂家焉。”嘉庆十六年(1811)撰修的冯老庄《冯氏家谱》记载:“诚祖遇变挂冠挺节柏郡,认大树将军为家。”民国二十三年(1934)《西平县志》记载:“冯老庄冯氏,始祖冯诚,郢国公冯国用子。原为安徽定远人,佐明太祖出镇云南,征思纶、破象阵,累官至右军左都督。靖难兵起,诚意不忍仕,弃官归,道经西平城南汉大将军冯异庙下,依恋不肯去,遂隐居于此,即今冯老庄是也。”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9-4-17 20:52:22 | 显示全部楼层
中华姓氏源流史 (全四册 有函套)
作者:        何光岳
出版社:        湖南教育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03-09
印刷时间:        2003-09
印数:        1.5千册
装帧:        精装
开本:        16开
字数:        7050千字
九五品¥500.00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9-4-17 21:29:54 | 显示全部楼层

现行单姓奇妙组合赏析及探源
作者:        李杰/编著
出版社:        中国人口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13-11
版次:        1
印刷时间:        2013-11
印次:        1
装帧:        平装
开本:        16开
页数:        506页
字数:        600千字
九品¥20.00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9-4-22 18:01:54 | 显示全部楼层
临朐冯氏遍九州
据临朐冯氏家谱、蒙阴家谱、安丘家谱、临淄记载,才兴公和士安公以下九子堂兄弟大排行。思福祖迁临淄,思孝祖迁邳州。思明祖后迁寿光;思问祖迁昌邑平度;思敬祖后裔明中期迁山西代州,代州一支在明清时期就出了进士十八人、举人四十八人,雁北首屈一指。才兴祖曾祖乾公兄弟三人:震、乾、坤。坤公迁安徽凤阳府定远县。根据家谱记载和山东沂源碑记载,坤公曾孙冯用、冯胜,分别是明朝郢国公、宋国公。冯用后裔分布在河南西平,贵州贵定、石阡县、云南曲靖、广东汕头、湖北荆门等地;冯胜后裔分布在天津宁河,河北沧州(民国代总统冯国璋即这一支),广西贵港、山东泰安、庆云、沂源,德州陵县、河北大厂、临沂兰陵沈阳都是回民。安徽歙县一支是唐中宗时期迁去的,还有一支留在青州。有此可以看出,临朐冯氏源远流长,扩散范围之大,文化底蕴沉淀之丰厚,在全国家族历史上罕见。我们要齐心协力,打造一个更大的临朐冯氏家族圈、文化研究探讨交流圈。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9-4-22 18:02:29 | 显示全部楼层
上文是转发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9-4-22 18:04:42 | 显示全部楼层
宁晋冯氏族谱记载是永乐中由山西洪洞迁来,始祖讳原,四子友智、友谅、友信、仁美,两个侄孙勉、锺。这是最原始的记载。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9-4-22 18:05:58 | 显示全部楼层
国用祖后代,老族谱记载,世秀公娶卓氏,生国用,国胜。国用祖娶徐氏生康宁,泰宁。国胜祖生礼宁,义宁。康宁祖隐居黔西冲冯公山,娶王氏生四子永恭,永宽,永信,永敏。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9-4-25 22:29:38 | 显示全部楼层
查族谱华武公后商远居各地的有必富公之孑蒿孙公居湘乡,必荣公三子谦孙韬孙略孙居白溪,思黄公次子永湖公迁溆,思清公三子永宗永轩永兰往四川,永奈公三子万秀万和万置迁湘乡,兴云公次子思奇迁四川三子思德居桃源,庭亨公长子朝元往贵州,永常公之子万程往四川,永达三子万然万堂万寿往外,庭尧往四川,志华之子往四川,志英公之三子兴信往湖北,兴仅公四子思元思亨思利思贞居常德,万秀公二子庭诗庭诰往贵,开祀公长子泰玉往陕西次子泰寿往广西,朝元之子一明居贵州,人禹二子日孝日忠往四川,一链长子往重庆三子人禧往四川,泰客二子世贞世富居道州,开碧四子泰煌泰煜泰煩泰烟居老河口,世远之三子祚兴往衡州,泰堂之次子世道往陕西,。。。(转发)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9-4-25 22:49:20 | 显示全部楼层
我祖自姬姓,为周文王昌之后。据《元和姓纂》、《后汉书》等所载,周文王第15子毕公高后裔毕万,西周时,在晋为大夫,当时晋献公陆续功灭了许多小国,其中包括毕万的一支孙被封于冯城,其后子孙以邑为姓氏,称冯姓。 传至唐公,例尊唐公为一代始祖。因公孝著为郎,汉文帝拜车骑都慰,生(达,遂)。遂公(二世),字王孙,生于汉吕后甲,武帝朝以贤良为郎,迁上党,生(义、中、和)。中公(三世),字尚志,生(奉先、奉天、奉世)。奉世公(四世),字子明,武帝末以良家子选为郎。宣帝朝击沙车王,威震西域,拜光禄大夫,元帝朝爵关内侯,迁杜陵。生(谭公、继公、野公、谨公、立公、奇公、参公、逡公、远公。)
野王(五世),字君乡,任夏阳令,迁陇西太守,政绩大著。其弟立公亦政绩大著,民歌曰:“大冯君,小冯君,兄弟继踵相因循。聪明贤良惠及民,政如鲁卫德化均,周公康叔犹二君”。迁冯翊鸿胪乡,生(存、在)。
存公(六世),字志仁,迁父城,生(行)。
行公(七世),字奇通。生(异、巽、龚)。
异公(八世),字公孙,生元始辛酉,佐光武中兴,拜征西将军,论功不伐,独坐树下,因号大树将军,封阳夏侯,谥曰节。生(樟、椿)。
樟公(九世),字道枢,嗣侯爵,生(普)。
普公(十世),字福济,嗣侯爵,生(温、良、恭)。
良公(十一世),字子诚,生永元辛卯,志行高洁,延光壬戌任洛阳令,政绩大著。生(晨、星、旦)。
晨公(十二世),字启明,安帝朝诏嗣候爵,生(福松)。
福松公(十三世)生(固柏)。
固柏公(十四世)生(胄、胃)。
胄公(十五世),迁安平饶阳接界,生(仲明)。
仲明公(十六世)生(浮)。
浮公(十七世),字寄同,仕魏,任司隶校尉,生(方、员、矩)。
员公(十八世),字子中,仕魏,任波郡大守,生(沈)。
沈公(十九世),字尚府,博洽经史,识悟机,辨仕晋,任御史中丞。生(仲仪)。
仲仪公(二十世),字肃雍,生(义、和)。
和公(二十一世),生晋隆安丁酉,历仕至司空,生(玖、瑶、琬)。
瑶公(二十二世),字宝之,生(宗迪)。
宗迪公(二十三世)生(彦远)。
彦远公(二十四世)迁广平,生(道植、道根、道榔)。
道根公(二十五世)),字巨基,生苍梧王元徽甲寅,少孝友。梁武帝朝为将军,有功,进伯爵,谥曰威南,生(怀、熙)。
熙公(二十六世),北魏文明朝进伯爵,封昌黎王,迁长乐信都,生(子诞,子琮)。
子琮公(二十七世),字献之,仕北齐,任左仆射,后主封昌黎公,生(慈明、慈昭)。
慈明公(二十八世),字无佚,生梁大清已巳,仕隋,大业十二年,摄江都郡丞,死李密之难,赠兵部尚书,谥曰壮武,生(惇、怦、惮)。
怦公(二十九世),号宣公,拜尚书郎,摄新安郡事,居祁门,生(羽、翱、翔)。
羽公(三十世),字时举,以祖功拜尚书郎,仕至户部尚书,生(智、虑、谋)。
智公(三十一世)生(泽、湘、海)。
海公(三十二世),字容之,开元朝任祁门茶监酒务使,仕至监官,生(听、聪、职)。
听公(三十三世)生(实)。
实公(三十四世)字太和,任宣朝推官,生(松贵)。
松贵公(三十五世),字良材,生(耀、炳)。
炳公(三十六世),字文明,生(彦鸿)。
彦鸿公(三十七世)生(宪、实、灵)。
实公(三十八世),字仲英,生上元庚子,由进士任醴泉令,迁给事中国子祭酒兼御史中丞上柱国,生(待、律、得)。
律公(三十九世),字国用,生(福济)。
福济公(四十世),字善庆,世居横头冯村,生(通)。
通公(四十一世),生唐大中丁卯。乾符甲午避黄巢乱,迁歙县黄墩,生(文彬、文徽、文征)。
文征公(四十二世),字仲实,生咸通甲申,收巢有功,唐封兵部尚书,迁休邑冯村,生(绍彦)。
绍彦公(四十三世),又名悻,字成宪,号翠崖,生(衍、复、衡)。
复公(四十四世),字建中,号耕耘,生(延鲁、延巳、延惠、延慈)。
延巳公(四十五世)字仲杰、生后唐天成丁亥,仕南唐,任左仆射同平章事,生(伸、倜、伟、传)。
伟公(四十六世)号安帮,生(叔镇、叔铨)。
叔镇公(四十七世),字伯珉,生(孟、仲、季)。
仲公(四十八世)生(璇)。
璇公(四十九世),字彦中,赠侍郎,生(行巳)。
行巳公(五十世),字肃之,生宋大中祥符戌申,熙宁庚戌以明经及第,官至侍郎,御赐三银碗,生(仲明、仲昭)。
仲昭公(五十一世),字允和,生熙宁壬子登绍圣进士,初任晋陵主薄,元符庚辰任江东御史。因世乱迁浮东新正,生(叔仁、叔义、叔礼)。仲昭公为浮梁冯氏始迁祖。(冯新平 撰稿)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9-4-27 13:34:23 | 显示全部楼层
闽台百家姓(有关闽台姓氏源流)
作者:        蔡干豪 林庚 编
出版社:        海风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11-06
版次:        1
印刷时间:        2011-06
印次:        1
装帧:        平装
开本:        16开
页数:        810页
九五品¥49.80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9-4-27 13:36:46 | 显示全部楼层
福建省姓氏源流研究会各姓氏委员会经验交流材料汇编;姓氏源流研究(2014.专刊 总第5期)
作者:        福建省姓氏源流研究会会刊
出版社:        福建省姓氏源流研究会
出版时间:        2014-12
装帧:        平装
开本:        16开
页数:        122页
九品¥30.00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9-4-27 13:40:37 | 显示全部楼层
尤溪姓氏志((详细介绍福建省尤溪县各姓氏的源流 渊源、定居、迁移.分布、谱牒、文物、人物)
作者:        福建省尤溪县地方志编纂委员会
出版社:        海潮摄影艺术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10-01
印刷时间:        2010-01
印数:        0.5千册
装帧:        精装
开本:        大16开
页数:        353页
九五品¥68.00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9-4-27 13:44:46 | 显示全部楼层

客属首届恳亲联谊大会
作者:        客属首届恳亲联谊大会 编
出版社:        客属首届恳亲联谊大会
出版时间:        2001-10
印刷时间:        2001-10
装帧:        平装
开本:        32开
页数:        56页
九品¥16.00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9-5-3 13:48:32 | 显示全部楼层
百姓祖宗图典
作者:        学元主编
出版社:        海天出版社
出版时间:        1993
版次:        1
印刷时间:        1993
印次:        1
装帧:        平装
开本:        大32开
八五品¥5.00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9-5-6 18:10:06 | 显示全部楼层
                                                         冯姓得姓始祖文孙公
       冯文孙,姬姓,名康,出生在公元前1019年,13岁时(即公元前1006年)封于毕原冯邑(毕诸候小国附属城邑)。父亲毕仲,祖;毕公高、曾祖,周文王。兄弟四,老大毕氏始祖,老二庞氏始祖(名失),老三名康(文孙)为冯氏始祖,老四名荀(季孙)为潘氏始祖。
毕公高,其名的来历:

  毕公高,姓姬名高,与周武王(姬发)、周公(姬旦)、召公(姬奭)、管叔、蔡叔、霍叔等同是周文王(姬昌)之子。商末周初,姜子牙(太公望或吕尚)、姬旦、姬高、姬奭被称为“周初四圣”,他们助武王克裔兴周有功,各自都得到周武王的丰厚分封,享有大面积地域的肥田沃土,绰绰有余其子孙享用。姬高功勋卓著,按周时“公、侯、伯、子、男”五等爵位论功行赏,他的爵位为“公”,是五等中的最高一等,并分封于“毕”──今陕西省的西安、咸阳以北,因而名叫毕公,又因他名“高”,史称“毕公高”,其实就是封地名“毕”,加上爵位名“公”,再加上自己的名“高”,而得其称。
1.  毕,今陕西省西安市西北有毕原。原是文王肇兴的基础,征战毕方而得。姬高册毕(受封毕地,史书称作“册毕”或“册毕公”),史称毕公高。毕公高与周公旦两位是于「中国历史图鉴」唯一有图像的两位先祖。毕国位置十分重要。周兴于此,迁洛阳便衰败下来了。而且毕地是天下宝地。《史记》言文王武王周公葬于毕。后代帝陵也多寑此土。
毕公高后裔以毕为“氏”,姬为姓。(西周王公有以“姓”别血脉,以“氏”而分贵贱的习俗。)其第十四五代孙毕万在毕国被西戎攻灭后,投奔到晋国,成为大夫。因功,被赐魏地为邑,其后子孙以邑为氏,称为魏氏。公元前445年毕万的后代魏斯建立魏国,公元前225年被秦所灭后,亡国的魏国王族或继以采邑(国名)为氏,形成魏姓最重要的一支,史称魏姓正宗,或以王族比称而氏王,史称姬姓之王。
  
2. 庞姓是周文王是后裔。根据《千家姓查源》的记载,庞姓出自周朝,周文王的儿子毕公高因受封于庞乡,他的后世子孙以其受封地名“庞”作为姓氏。而根据《通志·氏族略》上的记载,庞氏出自姬姓,是有4000多年的古老姓氏。周文王的儿子毕公高之后,毕仲的儿子庶受封于庞,后代因以庞为姓氏,望族出于谯国。望族居于始平郡,就是现在的陕西省兴平县东南部;而谯国郡就是今天的安徽省毫县。
3. 冯文孙,姬姓,名康,出生在公元前1019年,13岁时(即公元前1006年)封于毕原冯邑(毕诸候小国附属城邑)。父亲毕仲,祖;毕公高、曾祖,周文王。兄弟四,老大毕氏始祖,老二庞氏始祖(名失),老三名康(文孙)为冯氏始祖,老四名荀(季孙)为潘氏始祖。
4.季孙公的受封时间
  季孙,名“荀”,是毕仲的第四子(也有谱称“幼子”),古人常用“伯、仲、叔、季”来表兄第次序排行,因“荀”在兄弟排行中位列第四,便叫作“季孙”。周武王(姬发)和周公(姬旦)与季孙是叔侄关系。

  公元前1046年,周武王推翻了商王朝,诸侯尊武王为天子,建立了我国历史上继夏、商之后的又一个朝代──周朝。为巩固政权,治国兴邦,武王大封与姬同姓和异姓的功臣为诸侯,并安排商纣王之子武庚在商之旧都祭祀先祖 ,统管纣王的遗民,同时还派去自己的管叔、蔡叔、霍叔三个弟弟驻在商都的周围,以监察武庚的动向,武王在位四年就因病去逝,其子姬诵继位,是为成王。因成王年幼,便由其叔周公摄政,故而引起管叔、蔡叔、霍叔的忌妒,纣王之子武庚便乘机伙同管叔、蔡叔、霍叔等人并联合东方的徐、奄、薄姑等十几个诸侯国叛乱,此时正值周成王二年(公元前1041年),形势十分严峻,周公不得不领兵东征,平定叛乱。毕公高[武王的左右、成王和康王(姬钊)时的顾命大臣,堪称“三朝元老” ]义不容辞,并与周公通力合作、精诚团结,令自己的幼子季孙由陕西的潘地迁移至洛阳往东的潘城(即潘邑,今河南荥阳市),担任保卫治理荥阳东面疆域的职责。历时三年的欲血奋战,周公镇压了武庚和管叔等人,不但平定了这场叛乱,而且周的疆域得到了扩大,政权也更加稳固。季孙也因这次保卫治理东面疆域有功,成王四年(公元前1039年), 在国公平叛后的重建和改建诸侯国中,又大封了诸侯,将潘邑升为潘国,附庸于毕国,季孙建宗庙于荥阳,在荥阳就爵称侯,子孙后代繁衍生息,定居在荥阳县安仁乡崇仁里(今为安仁寨仁里村,距荥阳市 21公里)自季孙由陕西兴平北的潘地迁迁至荥阳(潘邑)起(公元前1041年)到今天,已有3048年了。按潘可权宗亲介绍,若按周文王将舜的后裔“潘子国”灭亡杀潘正(约公元前1066年)后封给季孙计起,已有3073年了。
潘季驯并在此谱的《迁居》中写道:“余潘氏始封于荥阳之万安乡崇仁里。”湖南武冈潘富云著《黄陵荥阳中牟洛阳开封寻根记》:“据史载:毕公,姓姬名高,周文王十五子,是周武王的胞弟。因与太公望、周公旦、召公奭(shi音誓)共同辅佐武王伐纣有功,同列为周初四圣人。武王灭商后,派毕公高去朝歌释放被纣王囚禁的百姓,平反冤狱,表彰因直谏纣王而受害的臣子,因而受到国人称颂。后封於毕地,国人称其毕公高。高生四子……四子荀,号季孙,食采於潘,为潘姓的始祖。成王二年(公元前1042年),季孙公食采邑於潘(今河南省荥阳市,因其地有潘水而得名),附庸於毕国。”《海南潘氏族谱》资料载:“我潘氏系周文王的十五子高,被封于毕,称为毕公高。其儿子季孙公,食采于潘水,封爵于荥阳,故定姓潘氏,郡称荥阳。季孙公就是潘氏的开元始祖。”河南荥阳《潘窑、廖峪合辑宗谱》资料载:“若吾潘氏,其源远矣,始自周文王之十五子毕公高之三子季孙公,封为荥阳侯,号荥阳郡,以食邑为姓,后世言潘姓,皆自此始也。
据潘建民介绍,毕公高之前,潘氏家族每个人的名字均不相同,研究史料后,他发现,潘氏源自周朝,灭商后,周朝建立,周文王第十五子毕公高被封为荥阳侯,毕公高四个儿子分别被赐毕、庞、冯、潘四姓,其中四子季孙姓潘。之后,季孙的后代均沿姓潘,自此才有了潘姓,如今,传至87代。
通过以上佐证,我冯氏始祖文孙公并非出自毕魏世家,也不是毕万的一支裔孙。毕、庞、潘三家都知道自己的始祖为毕公高的儿子,唯我冯氏确不知其文孙公为毕公高的第三个儿子。而说自己是出自毕魏世家,实为汗颜!
望天下冯族齐心协力为冯族始祖冯文孙证其名!
------转载自《冯氏宗亲网》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本版积分规则

QQ|手机版|联系我们|冯氏宗亲网 ( 粤ICP备14051919号 )

GMT+8, 2024-3-28 20:45 , Processed in 0.093672 second(s), 16 queries .

Powered by feng X3.4 Licensed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