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氏宗亲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必须是真实姓名)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查看: 7150|回复: 2

“冯氏凌云”学校与冯树猷老师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5-11-22 14:34:5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民国伊始元年(1912年),我族先祖也是祠堂经理云阶公率领族中才俊炅公、大犹公、懋昭公、汝金公等四公联名上书湘潭县衙,申请禀为设立族学派提公祖,恳愈督催以全公益事,民族系南二区辰沙洲,冯氏开派龙、凤两房祖,龙房徒居邑南三区竹鸡垅,开办我族初等小学校一事向民国湘潭县政府县长余屏垣秉承申请,作为高司岭斗虚族人积极倡办公益,很快得到民国湘潭县衙的批复;呈悉兴学养家,关系家国,最重足见热心公益,各公提租捐输勇踊,均堪嘉奖,准即出示晓谕并照会族内董事经理、督促成功,无稍延抗,此批总祠提取出谷一百硕作为启动资金,差额部分由各房房长从族亲中征集捐资,共计征集捐资谷物二百五拾硕,作为启动资金包括置办课桌,购买书籍课本聘请先生等,校舍教学则设在祠堂内,校名则取我族堂号“凌云堂”,全称为冯氏凌云完全小学一校;则盐埠腾飞公祠则取名“冯氏凌云”二校,总祠同样每年从总祠收租中提取一百硕谷作为补贴办学开支。
         对开办冯氏凌云学校一事,笔者曾先后三次拜访曾在该校执教5年的冯树猷老先生,;记得第一次是在2004年冬,我当时去郭家桥乡鹧鸪村寻访我族光裕公祠时,无意从族亲交谈中了解到了对冯氏家谱历史非常熟悉且年寿高达92岁的冯树猷老师,一到他家见到冯老师精神焕发,看上去比实际年龄要小,只有70多岁的样子,当我问起家谱时,他非常健谈,对冯氏家谱和祠堂历史讲起来滔滔不绝有理有据。也就是哪次拜访,我知道了族内宗亲谁家保存有本族族谱,也晓得了一些有关冯氏凌云学校的事。第二次拜访也就是第二年2005年深秋,那是我准备将我支房谱快要编辑排版付诸印刷之前,见到冯老师他的身体看上去仍然非常硬朗精神,这次主要问题是校对核实谱中的有关我族迁徙历史。光阴似箭,虽然我支房谱已经修编出来了,笔者仍觉得有关我族开办“冯氏凌云”完全小学的内容在谱书中必不可少,于是才有了第三次拜访冯老师一事;2009年冬,笔者又一次见到冯老师,他虽然是98岁高龄,但冯老师一点也不糊涂,思维敏捷记忆力非常强,笔者与他重点谈有关冯氏凌云学校的事,交谈完后,笔者就我族开办学校前后源尾有了清晰的认定,整理如下;
       民国元年政府百废待兴,掀起全民兴学兴教求发展!璞珊、云阶、少梅、子霞四公向民国湘潭县政府呈上办学申请的同时,也同时开始筹备准备办学设备,当政府批文下达来的时候,筹备开学的条件也一并成熟。校舍就是利用总祠内的前厅于1912年9月初开设小学2班,生源限本族子弟,聘请教师3名,学校取名曰;“冯氏凌云”校长由总祠总理冯云阶兼任,学生学杂费是;小学每个学生每期3担谷(一担为100斤),老师的酬劳是每学期了为18担谷(其中扣除4担谷为伙食费),第二年又增开为4个班,以后每年以2个班的速度递增,都师也随班级人数递增,到第6年时,已开小学班8个,初中班2个,教师最多时有16个,学生不再限本族子弟,外姓子弟只要愿意来读都照收不误,总祠内前后三殿的空屋全部都利用了,学校的费用一度猛增,总祠每年拿出补贴由以前的100担增至150担,初中生学杂费增至每学期6担,总祠并派出冯少梅为专职校长对学校进行管理。由于教学水平高升学率也高,方圆二十里范围各姓纷纷将子弟送来就读,“冯氏凌云”学校名声远播,成为后来的南狱衡山岳云高级中学和湘潭县高级昭潭中学主要生源学校,由于办班过多总祠不堪重负,总祠决定扩建两厢偏殿,解放校舍紧张局面,民国9年腊冬,“冯氏凌云”学校迎来了一次转校大搬迁;腾出来扩建,搬迁到总祠对面与之一河之隔的郭家桥鹧鸪坪十派祖岂凡公的祖屋“冯家大屋”(今鹧鸪村杨木组内),冯树猷家也正好与学校几十步之遥,他在冯家大屋学校内读书直至毕业考入岳云高级中学,在大搬迁的过程中,有部分外姓学生转校,学校的班级相应也进行了缩减,冯氏凌云学校在冯家大屋教学七年,在民国十六年,总祠扩建校舍工作全部完毕,并新增了学生寄宿校舍的,1927年春学校又从冯家大屋搬回总祠内教学,这时的校长由冯树力担任,办班规模还是10个班。冯树猷从岳云高级中学毕业后,受聘于家里附近的一张姓祠堂学校教书,在民国二十七年,冯氏凌云学校入校生源火爆,他受冯氏凌云学校校长冯术春(女)的力邀,回到本族学校任教,学校办班规模最多时达14个班,教师有18人,一直到民国三十四年日本人占领湘潭止,1945年春开学不到一半学期,学校为了躲避战火开始疏散而停课,1946题年春复课后校长为冯芝兰,冯树猷老师则又重返张姓祠堂学校教书,原因是选择离家近的学校工作,据冯树猷老师回忆;他离校后,从1946年到1953年间,学校的规模有所减小,后来冯必成当过校长,解放时也是最后一任校长则是我光裕公祠管事冯早璋担任,中间冯权猷也当过校长,只是记不起年代了。
         解放后学校一直开办,不同是课本由政府统一发放,教师由政府统一指派,教师薪水由政府发给,学校名称继续沿用,到1958年大跃进时代,“冯氏凌云学校”的校名才被当地政府正式被“高司岭完全小学”校所取代,现在的双板桥乡高司岭中心小学的前身是“冯氏凌云”学校。
                               二十派嗣;志安撰写

发表于 2015-11-22 18:52:08 | 显示全部楼层
教育兴族 是我冯氏家族的优良传统,我的高祖父也是在民国时以教育为已任,担任过教员,校医,校长,桃李芬芳,至今仍被乡邻传颂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5-11-30 16:14:34 | 显示全部楼层
冯峻锋 发表于 2015-11-22 18:52
教育兴族 是我冯氏家族的优良传统,我的高祖父也是在民国时以教育为已任,担任过教员,校医,校长,桃李芬 ...

是的,我们的先祖都注重教育,据我知道和掌握的从我"冯氏凌云"学校走出去的学生,现在有旅住美国和新加坡的骄子,有居住台湾成为国民党大员的,在本地只要提起冯氏凌云学校,民众都还记忆犹新。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本版积分规则

QQ|手机版|联系我们|冯氏宗亲网 ( 粤ICP备14051919号 )

GMT+8, 2024-4-25 15:35 , Processed in 0.093762 second(s), 14 queries .

Powered by feng X3.4 Licensed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