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氏宗亲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必须是真实姓名)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查看: 5847|回复: 2

冯氏名人名家楹联辑录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3-2-6 10:54:4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冯以农 于 2013-2-7 04:50 编辑

一.           冯玉祥
收秦关百二河山,奇谋独运;
辅汉家统一事业,成功不居。----1918年题留侯祠
还我河山,一片忠心惟报国;
驱尔异族,百年奇耻不共天。----题杭州岳飞墓
伊吕伯仲间,岂惟管乐自期?徒夸玉垒经边远;
申商名法后,尽遣老韩同传,别觉黉宫俎豆长。----题武侯祠
二.           冯友兰
执手感关怀,三人并列文史哲;
集会明任务,一笔齐扫帝修反。----赋毛主席接见
何心于米,相期以茶;
寄意三松,心怀四化。----自寿
阐旧邦以辅新命,
极高明而道中庸。----自题座右铭
鬼怪精灵,书中人物;
嬉笑怒骂,笔底文章。----题赠聊斋
【注】:  冯玉祥,安徽巢县人,原名基善,字焕章,中国近代军事家,国民革命军陆军一级上将,北洋军阀时期,曾任陆军第十六混成旅旅长,第十一师师长,陕西、河南督军,陆军检阅使。1924年10月23日,在第二次直奉战争中发动“北京政变”,将其所部改组为国民军,任总司令兼第一军军长,后任国民军联军总司令,参加北伐,1927年任国民革命军第二集团军总司令,后因与蒋介石集团发生利害冲突,举兵反蒋,先后爆发了蒋冯战争和中原大战,自美回国乘船途经黑海时,因轮船失火于1948年9月1日遇难。
【注】:  冯友兰,字芝生,河南省唐河县人,中国哲学家、哲学史家。冯友兰除长期从事教学工作外,还撰写了大量哲学与哲学史著作。1926年出版《人生哲学》,融合中国传统哲学与实用主义、新实在论之见解,提出“中道”的人生观。1930年出版《中国哲学史》上册,1934年出版《中国哲学史》下册,有英文、日文译本,在国内外有较大的影响。抗日战争时期,先后写成《新理学》、《新事论》、《新世训》、《新原人》、《新原道》、《新知言》,合称《贞元之际所著书》,把程朱理学与西方新实在论相结合,构成富于思辨性的哲学体系。

 楼主| 发表于 2013-2-7 04:30:42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冯以农 于 2013-2-7 04:47 编辑

两位冯氏名人的传略----
冯玉祥
-----民国时期军事家、爱国将领、民国军阀、著名民主人士。自幼在直隶保定长大,少时家贫,1896年投淮军当兵,1902年改投武卫右军,历任哨长、队官、管带等职。1911年武昌起义爆发后参与发动滦州起义,失败后被革职,递解保定,1914年7月冯玉祥任陆军第7师第14旅旅长,率部在河南、陕西一带参加镇压白朗起义军,1927年4月冯玉祥所部被武汉国民政府改编为国民革命军第二集团军,任总司令。1936年后冯玉祥曾任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副委员长,第三、第六战区司令长官,1948年1月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在香港成立,当选为常务委员和政治委员会主席,随即发起组织民革驻美总分会筹备会。1948年7月应中共中央邀请参加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筹备工作,在苏联驻美大使潘友新的帮助下,自美国回国乘“胜利”轮途经黑海在向敖德萨港(今属乌克兰) 行进途中因轮船失火,于1948年9月1日与女儿冯晓达一起遇难,享年66岁, 冯玉祥有“基督将军”、“爱国将军”、“倒戈将军”称号。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3-2-7 04:45:15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冯以农 于 2013-2-7 04:49 编辑

冯友兰1895——1990)字芝生,河南唐河县人。中国当代著名哲学家、哲学史家、教育家。 先生幼聪慧,自6岁起在家孰读书。1915年自中国公学考入北京大学哲学门,学习中国哲学。1920年留学美国哥伦比亚大学研究院,师从杜威先生学习西方哲学。1923年毕业回国(次年博士论文出版后获哲学博士学位)。1926年任燕京大学教授。1928年起,任清华大学哲学系教授兼哲学系主任、文学院院长、校秘书长、校务会议主席等职。30年代初,先生完成了两卷本《中国哲学史》。此书用“释古”的方法对上起周秦,下至清季的中国哲学传统哲学思想钩玄提要、条分缕析,因其取材谨严、持论精确深受时贤赞许。自30年代以来,该书多次重印,为国内外学习中国哲学的标准教科书,其中论断多已成为典范。 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清华大学经长沙迁至昆明,与北京大学、南开大学合并为西南联合大学。在西南联大,先生仍任哲学系主任兼文学院院长。他一面教学,一面在颠沛流离之中完成了“贞元六书”,创建了自己的哲学体系,从而完成了中国传统哲学向现代哲学的转化;继承发展了中国哲学中“极高明而道中庸”的优秀传统,建立了至今最好的人生境界论。先生还对中西文化争论中的许多问题提出了自己的见解,从哲学上解决了诸如文化的中国本位与全盘西化、文化的体与用、文化的现代性与民族性等重大问题,为中国探索出了一条符合实际的走向自由之路。 抗战胜利后,先生偕家人重新回到北平。1946年受宾西法尼亚大学之邀,赴美讲学。在此期间他用英文写出了一部《中国哲学简史》。该书的思想、语言风格及文化、哲学涵蕴别具风采,深受外国读者欢迎,先后有法、意、南、捷、日、韩等12种语言的译本出版,可谓中国学术史上的一大奇观。 1949年后,先生辞去清华大学哲学系主任和校务委员会主席之职。1952年院系调整后转任北京大学哲学系教授。在经历了多年的风雨曲折之后,他在生命的最后十年,又以惊人的毅力完成了七卷本的《中国哲学史新编》。《新编》把哲学的历史与历史的哲学两条线索交织在一起进行论述,不仅成就了一部中国哲学的历史,而且还成就了一部中国的历史哲学。 先生在哲学教育和创造领域辛勤耕耘了60余年,培养了一代又一代的哲学家、哲学史家,并在清华大学教育独立和哲学学派形成上做出了重要贡献。 1990年11月26日,先生在写完《中国哲学史新编》全书之后盍然仙逝,把丰厚的思想文化遗产和无限的思念留给了我们。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本版积分规则

QQ|手机版|联系我们|冯氏宗亲网 ( 粤ICP备14051919号 )

GMT+8, 2024-4-27 09:38 , Processed in 0.078134 second(s), 14 queries .

Powered by feng X3.4 Licensed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