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氏宗亲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必须是真实姓名)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查看: 5323|回复: 1

“四铁御史”冯恩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1-9-21 09:09:1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四铁御史”冯恩
“四铁御史”冯恩.gif

更多冯氏进士资料,请等待《历代冯氏进士》……

  明朝冯恩人称“四铁御史”,他直言上谏,弹劾朝中三奸臣,“铁口”“铁膝”“铁胆”“铁骨”, 铮铮之躯,誓不屈服,一时传为佳话。冯恩是嘉靖五年的进士。擢南京御史后,极论大学士张孚敬、方献夫、右都御史汪鋐奸状,下狱论死。朝审时,他拒不下跪,历数汪鋐罪状。人们不禁感叹:“这个御史非但铁口,其膝其胆其骨也都是铁铸铜造的!” “四铁御史”之名即由此得来。
  □ 记者 陈佳欣
  
      南京御史直言敢谏
  冯恩,字子仁,松江华亭人。他幼年丧父,家境贫寒,由母亲亲自督教。他勤学苦读。有一天晚上,家中连锅也揭不开,偏偏屋外大雨滂沱,房顶滴答滴答不停漏水,冯恩却照样安之若素,端坐床上读书。明嘉靖五年(1526年)他考取了进士,被授以行人的职务,代表皇帝到各地宣谕旨意。在慰劳两广总督王守仁时,他对其人品学识深为服膺,因而特意执弟子礼。不久,冯恩擢升南京御史。
  过去,御史有案件转移到刑部办理,并不用出具文书,刑部也不用具牒向御史通报。冯恩一再思考,觉得这样不妥,双方如不互通信息,不保持沟通,对公平断案是极为不利的。刑部起初颇感不满,抱怨御史是一个下级小官,凭什么对他们的工作指手画脚。冯恩摆手解释道:“不敢不敢,我只是想知道每个案件的来龙去脉,这样才能方便相互检查核对,避免错漏。”刑部尚书无语反驳。冯恩到上江巡视,得知当地官员张绅杀人,就严格奏准按律处决。
  嘉靖帝让阁臣商议,是否要建南郊和北郊,分别用于祭天和祭地,皇后则在北郊养蚕,诏廷臣各陈所见,然而持反对意见的却被视作“邪徒”
  冯恩这时上疏说:“人臣进言甚难,明诏令直谏,又诋之为邪徒,安所适从哉?此非陛下意,必左右奸佞欲信其说者阴诋之耳。今士风日下,以缄默为老成,已难乎其忠直矣。若预恐有异议,而逆诋之为邪,则必雷同附和,而后可也。况天地合祀已百余年,岂宜轻改?《礼记》里说:‘男不言内,女不言外’。皇后深居九重,岂宜远出郊野?愿速罢二议,毋为好宠者所误。” 早在冯恩准备这份奏折时,他就预料自己是不受嘉靖欢迎的人,但事实上皇帝并没有怪罪于他,这让他长舒了一口气。
  
  一道彗星划过天际……

  嘉靖一朝,政奢官贪,民怨汹汹。嘉靖十一年(1532年)的一个冬夜,嘉靖皇帝和皇后在御花园赏月散步,却见东北角天际一道彗星划眼而过,长尾曳后,闪着青白的寒光,灼目逼人。嘉靖一时睁不开眼,忙用袍袖遮住视线。
  嘉靖平日崇仙迷道,笃信鬼神。突见彗星贯空,恍然白昼,心中陡然就升起了一种不祥的预感,忍不住打了个寒噤。慌慌张张之中,他下诏命令群臣直言吉凶,道破星相玄机。群臣听说有彗星,都心知是凶兆,但面面相觑,人人自危,谁都不敢轻易作答,生怕回答得不合皇帝心意,一语招祸,有可能把性命丢掉。
  就在这时,身为南京御史的冯恩上了一道疏本,极言皇帝所遇天象不是他物,正是“扫帚星”,恐怕凶大于吉。在奏疏中,他对当时朝中官高位显的大臣,从大学士到六部尚书、侍郎,逐一评价,褒贬有加。而尖锐批评的矛头不偏不倚,直指大学士张孚敬、方献夫和右都御史汪鋐。他称张孚敬“刚恶凶险,媢嫉反侧”,方献夫“外饰谨厚,内实诈奸”, 汪鋐更是“如鬼如蜮,不可方物。”这三人正是扰乱朝纲的三大扫帚星,张是国家大业的彗星,方是朝廷中的彗星,而汪是钻在皇帝心腹中的彗星,三星不除,官员不洽,民政难理,要想弭除灾祸,是不可能的。
  冯恩所指奏的这三人,无一例外都是嘉靖皇帝宠幸的权臣。嘉靖见到这样一个疏本哪有不勃然大怒的道理,他下旨将冯恩立即逮捕入狱。锦衣卫连日不停地对冯恩拷问逼供,要他交代同党。受到酷刑的冯恩几次昏厥,但他铁口钢齿,始终不改其口。嘉靖更加怒不可遏,认为冯恩此举是借议事的机会,“仇君无上,死有余罪”,连为冯恩说情的王时中、闻渊等人都遭到了夺职去俸的严惩。
    
  朝审堂上“痛击”汪鋐

  第二年秋天,霜降过后,刑部、都察院、大理寺依例会审死刑案件,以提出情实、缓决或可矜、可疑等意见,呈报皇上最后裁决。
  而主持这三法司朝审的人,居然就是曾被冯恩上疏指奏的汪鋐。他洋洋得意,高跷着二郎腿,面东而坐。冯恩傲骨屹然,只向北阙而跪,别过头去根本不抬眼望他。“岂有此理!”汪鋐跳将起来,命令吏卒把他拽过来面西而跪,冯恩倏地挺身而起,就是不肯向汪鋐屈膝。吏卒大声呵斥,冯恩铜声铁喉,破口大骂,吓得吏卒连连后退。
  汪鋐阴笑两声,走近冯恩,得意忘形:“你几次三番上疏要杀我,肯定想不到今天是我先杀了你吧。” 冯恩闻言,哼了一身,断然喝道:“圣天子在上,你身为大臣,想以私怨杀我言官吗?这里是什么地方,你面对王公百官如此说话,真是肆无忌惮!我今日慨然一死,变为厉鬼,正好上阎罗殿抨击你贪赃枉法!”  
  汪鋐脸色陡变,声音也发起了颤:“你,你,你一向以清廉、正直自负,却在狱中多次受人馈赠,这是何故?岂不也是……咳咳,岂不就是受贿!”
  冯恩哈哈大笑,轻蔑地瞥了汪鋐一眼:“这是患难时的体恤周济,乃古今之通义,岂可与你居高位、受金钱、卖官鬻爵同日而语?” 紧接着,他镇定自若,一桩桩地历数汪鋐贪赃枉法之事。
  汪鋐在座位上听得坐立难安,脸上抽搐不止,竟然不顾体统,推案而起,要扑上去扭打冯恩。在场的文武百官好不容易才把他拉回座位。最后,汪鋐还是对冯恩的死案狠狠签上了“情真事实”的意见,上报给皇帝。   
  冯恩被押出长安门时,在道旁围观的人排成长长的队列,都想亲眼见见这位以直言著称的铮臣。人们感慨说:“冯恩这个御史,非但口如铁,其膝、其胆、其骨,也都是铁打钢铸的!”从此之后,冯恩在京城便得到了“四铁御史”的美誉。   
    
  孝子愿意代父受刑

  冯恩被判死刑的消息很快就传到了他在松江华亭的家中。他的母亲已八十岁高龄,亲自到通政院门口击鼓鸣冤,通政院拒不受理。冯恩的长子冯行可当时只有13 岁,他为了救父亲,日夜匍匐在长安街,看到有官衔之人驾车马经过,就大声呼号请求帮助,情状十分凄惨。此时,汪鋐已经升任吏部尚书,尽管有人上疏请求宽恕冯恩,一直没有下文。
  一年过去了,冯恩依然生死未卜。祖母思子心切,终日以泪洗面。冯行可睹之不忍,劝慰祖母说:“父亲冒犯了皇上,死罪难逃,现在恐怕只有让孙儿去代父受刑,方能救他出狱了。”说罢,他刺破自己的手臂,蘸血作书,还自行捆绑起来,在通政院门前跪伏于地。
  那封血书写得情真意切,声泪俱下,一再表达甘愿替父受死,家中祖母已年届耄耋,由于忧伤过度,已仅余气息。父亲若死,祖母亦必不能活。若赦免父亲,就等于救了两个人的性命。
  通政院总算同意把这封血书转给嘉靖皇帝。嘉靖读后也不禁动了恻隐之心,下令重议此案。重议最后的结果,是冯恩以“奏事不实”为罪名,改死刑为流刑。于是,在死亡线上挣扎的冯恩被流放到了雷州。
    
  “冯家祠堂”和“四铁龙旗”

  冯恩在雷州度过六载后,遇到大赦,得以回到故乡松江。晚年,他过着平静的生活。据说两袖清风的冯恩回乡时,只是带着两箱青砖,随后他购买了不少别人看不上眼的贫瘠土地,精心打理,倒也获得了不错的收成,家境也渐渐得到了改善。
  冯恩有一位好友郭济,在他身陷囹圄,命悬一线的时候,曾经不顾个人安危,给了他极大的帮助。当年冯太夫人和冯行可在北京击鼓鸣冤,都是在他的暗中支持下进行的。友人的如山重恩,冯恩始终铭记在心。郭济去世以后,他就承担起了抚养郭家遗孤的责任,一直到他们成家立业,还以土地住宅相赠,以报答他们父亲生前的恩情。
  隆庆帝即位后,对嘉靖年间敢于直言进谏却遭迫害的忠臣一一平反。此时,冯恩已年过花甲,身体大不如前,难以重新回朝领命,便在家里拜受大理丞的官衔。这一天,他口吟诗一首,其中有两句是:“曾习武戈安成籍,岂堪束带点朝班。” 晚年的冯恩对政治上的是非得失已经不太在乎了,淡泊的乡野村居生活反倒令他怡然自得。他与家人谈到农耕方面的事,总是兴致盎然,也显得十分在行,他还开玩笑地说:“这里头的学问,真是胜过读一部《汉书》啊。”
  据说,冯恩因其铮铮铁骨,一身正气,而被朝廷授予了御牌和一面“四铁高风”的龙旗。冯家后来在娄县当地建造了一座“冯家祠堂”,供起御牌,还在堂前的独脚旗杆高挂起这面隆起龙旗,后来这块地方就被称作“冯家旗杆”。别看这座祠堂设在穷乡僻壤,凭着龙旗和御牌,名震当时的松江府。据说凡是路过此地者,文官必出轿,武将必下马。

  冯恩小传

  冯恩,字子仁,号南江,松江华亭人,年幼丧父,家境贫寒,由母吴氏抚育成人。嘉靖五年(1526年)登进土,授为“行人”。奉命慰劳总督两广余姚王守仁,恩尊以为师,执弟子礼。任南京御史,嘉靖十一年(1532年)冬,出现慧星,皇帝下诏求直言。冯恩以为“天道远,人道迩”,臧否各部尚书、侍郎,评骘大学 士张孚敬、方献夫和右都御史汪鋐三人,认为这三个奸臣不除,百官不和,庶政不平。嘉靖帝以为此议非专对三臣,是仇君,逮下诏狱,追究主使,拷挞几死,终判冯恩死刑。朝审时,汪鋐主审,面东而坐,冯恩面宫门而跪,立而不屈,以大义叱责汪鋐。押出长安门,观者都说:“这个御史,不但嘴巴坚硬如铁,他的两膝,他的肝胆,他的骨头都是铁打的。”因而传称为 “四铁御史”。 其子冯行可,年仅13岁,赴宫门泣诉;母吴氏,击登闻鼓鸣冤,都不受理。1533年,冯行可上书请求代父就死,不准;又用刀刺臂,以血书流,自缚于宫门前,冯恩始得免死,远戌雷州。六年后遇赦归里。隆庆元年(1567年),穆宗即位,征求先朝能直言上谏的官员,授冯恩为大理寺丞,时冯恩 70余岁。冯行可也被旌为孝子。冯恩终年81岁,著有《刍荛集》。冯行可后不第,谒选得官光禄寺署正,升为应天府通判,著有《敕斋集》。
  ◆本版由松江报社、区史志办合办
发表于 2011-9-21 18:55:46 | 显示全部楼层
铁胆忠心!后人敬仰!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本版积分规则

QQ|手机版|联系我们|冯氏宗亲网 ( 粤ICP备14051919号 )

GMT+8, 2024-5-3 16:37 , Processed in 0.093759 second(s), 16 queries .

Powered by feng X3.4 Licensed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