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氏宗亲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必须是真实姓名)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查看: 7244|回复: 5

【冯敏昌】广西唯一一位参与编修《四库全书》的官员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1-6-7 14:33:3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2010年4月中旬,我在拜访完冯子材第四代孙女冯秀娟后,辗转又去探访了,广西唯一一位参与编修《四库全书》的官员——冯敏昌,的故居。        冯敏昌(1747—1806年)则堪称壮族古代文豪,曾为乾隆进士、翰林编修、户部主事、刑部河南司主事,诰授奉政大夫,担任过嘉庆皇帝的老师, 字伯求,号鱼山,广东钦州(现为广西钦州)大寺镇马岗村人。
       我经多趟转车与步行,到达马岗村的时候已是午后三点了,马岗村居住着三百余人,他们皆为冯敏昌后裔,知道是本家兄弟来探访冯敏昌故居,村里的人都十分热情,两位老人领着参观这座远离城市喧嚣,但清净,很整洁,很精致的小村落。村子处处显现着时代的气息。,老人告诉我,其实冯敏昌愿本居住的宅院早在解放前已经残破不堪,三十年前原址已经改建了新的平房,已经找不到任何的痕迹,随后我被带到一片已倒塌,砖瓦凌乱的房址,青苔已爬上了残破的墙头,腐朽的房梁横倒在地,落叶几乎占据了整片地面,但一块平地被清理出来,晒着玉米和辣椒,老人介绍,这就是马岗村的祖屋,共三进,恭颂冯敏昌的所有匾额和许多冯敏昌的书画作品、冯敏昌留给后世的书籍都存放于此。但在“文化大革命”期间,被视为封建标志的祖屋,被强拆,祖屋的一切都被毁于一旦,令人倍感伤怀。现在后人祭祖的祖屋是一间简易的砖瓦房,进入厅内,我发现一块宽大的石碑横躺在地上,石碑上布满了尘埃,老人帮着我擦去灰尘,仔细阅读得知,这是冯敏昌去世后,他的第一恩师、清代书法家、文学家、金石学家翁方纲为其题写的神道碑,神道碑本是在冯敏昌墓前的,但由于早些年冯敏昌墓被盗,许多碑文都丢失,怕神道碑被也被盗,故将石碑运回了马岗村的祖屋内。离开祖屋的时候,一位大叔神秘的说带我去看些好东西,当看到的时候,真令我兴奋不已,原来是村民一直保存下来的冯敏昌手书的四个木刻雕字——‘福’、‘寿’、‘魁’、‘鹅’。,大叔无奈的对我说:“村里有关先祖的文物将近遗失殆尽,现在保留下来的只有雕刻在两块木板上的四字了。”
       探访冯敏昌故居之行,由于时间的问题,很快就结束了,没有过多的收获,留给我更多的是扼腕痛惜。
IMG_0481.JPG

 楼主| 发表于 2011-6-7 14:39:48 | 显示全部楼层
下面就重点介绍这给清代文人:

··冯敏昌(公元1747一1806年),字伯求,号鱼山,清朝,钦州天马山南雅村(今大寺镇马岗村)人。


  7岁即被曾祖父 “口授毛诗并疏通大义”,8岁“毛诗四书已各勤诵”, 9岁“四书五经俱卒读”且“好读唐诗”,十岁而习“秦汉唐宋诸古文”,11岁“在家塾中遍习五经、《左传》、《国策》,更习制艺,则援笔成篇”,12岁即随祖父和父亲“应州府两试”中秀才,至24岁中举人。

  乾隆四十三年(公元1778年)进士,殿试及第,入翰林,改庶吉士,授编修。曾任会试同考官(录取进士的官),旋改任户部浙江司主事,后调任刑部河南司主事,诰授奉政大夫。为官勤慎,任会试同考官时,凡私事求见者,一概拒绝。任刑部主事时,碰上疑难案件,必慎重审判。每当秋季判决死囚时,归家寝食不安。其生性孝友仁慈,几同乡在京逝世者,皆极力筹措,倾囊倒箧,运送棺柩回乡里,前后几十余榇。父丧,在墓旁结庐守孝三年,母丧,守孝仍同父一样。曾主讲河南的河阳书院,历主粤省的端溪、粤秀、越华书院讲席,经其教育诸生多所造就。生平著有《孟县志》、《小罗浮草堂诗集》、《金石录》等十余部著作。
家庭出身

  冯家是书香门第,文人辈出。曾祖父应祥,字征麟,太学生、增广生(秀才的一种,又称增生),曾任翰林院编修;祖父经邦,字宪万,增广生、太学生,曾任翰林院编修;父亲冯达文,字天岩,岁贡生,候补训导,历任开建、临高、花县教谕,初封编修,晋封奉政大夫。三代人都是当地比较有名的知识分子。这种诗书传家的优良传统对冯敏昌的成长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由于家学熏陶,冯敏昌7岁便接受曾祖父的启蒙教育,开始诵读《四书》《五经》,9岁时已读完《四书》、《五经》,开始涉猎陶诗、唐诗。同时以一首《登文笔峰》出名:

  长江泻万里,砥柱挽文峰。
  上眺三台近,遥观百雉空。
  凭虚发长啸,临远豁孤衷。
  极海扬眉处,云帆波浪中。

  稚童冯敏昌第一次随父亲登上钦州的文笔峰,便即兴做了这首诗,博得文人雅士一致称赞,被称为“神童”。

编辑本段
生平经历

  10岁入家塾,随曾祖父学秦汉唐宋诸家古文。

  12岁随同父亲应州府两试。

  15岁时参加例考,学使以“月中桂树赋”为题,冯敏昌在答卷上写下“宇宙唯此一株,古今曾无两月”的佳句,得了第一名。

  16岁入肇庆端溪书院,17岁转读广州粤秀书院。

  19岁到廉州应郡试,学使翁方纲临试古学,披阅敏昌诗文,十分赞叹:“予历掌文衡,所得英俊匪一,而以天才独擅,屈指君为最先。”遂擢为拔贡,赴广州考得拔贡第一,得“以选拔贡入国学”。

  1770年,冯敏昌赴广州参加乡试,中举第三。第二年赴京城应会试。虽名落孙山,却得到了当时诗坛领军人物钱载的赏识。

  1774年,冯敏昌再次携四弟冯敏曙赴京,并寓居在京城法源寺,专心致至,发奋苦读,“兄弟相依诵读不辍,益攻前明诸大家、元文程墨,每日立课程以自限。”虽然第二年会试仍然榜上无名,但却打下深厚的国学功底,对日后的治学颇有助益。

  1778年,冯敏昌第三次参加会试,金榜题名,参加殿试,排二甲第二十五名,赐进士出身,钦点翰林院庶吉士。

  他曾经当过嘉庆皇帝的老师,并历任户部、形部主事、浩受奉政御大夫。后任河阳、端溪、越华、粤秀书院主讲,兼修《孟县志》等。被进士、内阁大学士翁方纲誉为“南海明珠”。

  晚年弃官退居,主讲于广东端溪书院、越华书院、粤秀书院。1806年,终老于粤秀书院,享年60岁。
编辑本段
鱼山其人
遍游五岳名山
冯鱼山生平遍游五岳,诗作不断  《清史稿·文苑传》说冯敏昌:“平生足迹半天下,尝登岱,题名绝壁;游庐阜,观瀑布;抵华岳,攀铁纤,跻峒峡。在河阳时,亲历王屋、太行诸山。又以北岳去孟县不千里,骑骏马直造曲阳飞石之巅,穷雁门、长城而返。最后宿南岳庙,升祝融峰,观云海。其悱恻之情,旷逸之抱,一寓于诗。”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是中国文人追求的目标,冯敏昌是个典型的奉守儒家操守的知识分子。在做官的同时,已至中年的冯敏昌用六年(1786~1791年)时间,出游名山大川,探寻古代仁人志士的足迹。他每游览一个地方,不仅欣赏风景,还追忆往昔贤哲,并且抒发自己的内心感受。他写下了大量的山水诗和怀古诗,或颂其壮美,或借景抒情。在《重登岳阳楼》里,他如此描写洞庭湖气象:“楼瞻三楚阔,人感十年忙。雪浪群山涌,云帆众叶狂。”

  游五岳的那段时间,是冯敏昌诗歌创作的鼎盛时期,其间,他游历不断,作诗不断,他在《游嵩岳出洛阳城写望作》写道:

  洛城日出软尘红,挥手南行问碧嵩。
  清洛一川映馀雪,平原千里受和风。
  闲身敢拟巢由并,放眼还看天地中。
  险绝山崤函先过,坦然怀抱幸教同。

  这时的冯敏昌,远离官场,远离是非之地,心中多了一份坦然,少了一丝愁绪,他把全身心都交给了自然景色。半隐居的身份使他的想法单纯,诗风清新宜人。这个时期也是冯敏昌精神上最自由的时候。虽然他一生基本在奔波中度过,但儒家根基使他超凡而不脱俗,他执著挺拔,宽容仁厚,内含正直。
诗文造诣高深
  冯敏昌是古代壮族先贤留下诗文作品最多的一个。他一生诗作2000余首,文200多篇,主要收录进《小罗浮草堂诗集》、《小罗浮草堂文集》、《岭南感旧录》、《笃志堂文抄》、《师友渊源集》、《华山小志》、《河阳金石录》等著作。

  随着年龄的增长,冯敏昌的诗歌风格日益成熟,他遵循儒家传统诗教,追求质朴与淡泊。他认为诗歌的本质在抒写心灵,不在一枝一节上争高下。

  后人概括冯敏昌及其诗歌有几个特征:第一,诗歌以人品为先导,人品决定诗品;第二,善于学习,不光从历史典籍中学,还能转益多师,也方能自具特色;第三,其诗涵盖内容非常广泛,所谓“包孕万象”,有阔大之气;第四,其诗诸体擅熟,而以七言古诗为尤。第五,其诗歌有“正以大”、“苍以劲”的特点,这种特色也是在继承着岭南诗歌特有的“雄深雅健”传统。
书院讲学终老
  冯敏昌做官清正廉明,同情劳动人民,极力反对贪官污吏。正是因为如此,他在京城的时候,经常遭到和珅的排斥。因为怀才不遇,他后来到书院任教直至终老。他在河阳、端溪、粤秀和越华书院主讲的10年间,言传身教,从严治学,管理有方,校风井然。《端溪书院学规》16条,就充分体现了冯敏昌的教学目标、原则、内容、方法,以及管理措施、惩奖制度等教学观念。

  冯敏昌还通过著编志书、作画、创作书法来为社会作贡献,他编修的《孟县志》史料翔实,构图实用,为修建黄河防洪堤提供了很好的参考依据。他通过考证,得出了韩愈的出生地在河阳的结论。冯敏昌题写的“韩愈墓”碑至今仍字迹清晰,与墓同存。《孟县志》的体例甚佳,被《中国方志大辞典》视为“世称善本”,清代方志学家蒋藩称之为“一代之宏载,千秋之杰作”。

冯敏昌父母之墓  书法方面,冯敏昌独创了“鱼山执笔法”,执笔方式独特。翁方纲评他的书法时称“仙风道骨我不如”。
守孝持义爱乡
  冯敏昌品行秉正,自幼受到儒家思想的熏陶,一生尊孔礼、读经书,用儒道规范言行。父母去世后,他守墓3年,戒荤食素。他尊敬老师,热情待友,好朋友钱载、张锦芳去世,他哭得吐血。

  在57岁时,冯敏昌曾总结人生十一耻:“行迹鄙秽”、“学殖旁落”、“功名蹭蹬”、“家事削弱”、“子弟失教”、“受恩莫报”、“省运不振”、“效忠无术”、“正世无才”、“没世无称”、“总成不孝”。以“丹心苦言”从品行、学性、持家、教化、报国、孝悌等为人、为学、为家、为国的十一个方面,告诫儿孙应勤勤恳恳、努力工作。他的一生也以此自勉,追求人格的完美和为学的深邃,最终成为饮誉大江南北的模范士大夫、热心文教的社会活动家和喜好交游的学者型文人。
编辑本段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1-6-7 14:43:59 | 显示全部楼层
个人作品

冯敏昌:隶书对联  冯敏昌勤奋筹筑文功,沐浴于中国传统文化,以2000首诗作、文200多篇的洋洋200万言上乘之作,经世引人、教导后世,步入诗坛学界而成为岭南文学泰斗。

  他现存的诗作共2200多首。他前后撰写过《孟县志》、《华山小志》、《河阳金石录》等,主修过《广东通志》,编有《汉魏六朝五言古诗选》、《唐人五言律诗选》、《唐人五言古诗选》、《韩诗选》、《苏诗选》、《师友渊源集》、《古文合选》、《文章心印》等书,著有《小罗浮草堂文集》、《小罗浮草堂诗集》、《崇雅斋稿》等。其中诗作最多,收入诗集的就有近二千首。

  冯敏昌的诗歌内容丰富,题材广泛,真实记录了自己的一生经历、交往和事业,及其理想、抱负和追求。感情深沉真挚,语言畅达而令人回味。

  他撰写的方志类著作也很有特色,如他编修的《孟县志》史料翔实,为后世治理黄河提供了很好的参考依据。《孟县志》结构合理,体例完备,“世称善本”,是“一代之宏载,千秋之杰作”。

  他的书法作品具有“仙风道骨”的神韵,而其独创的“鱼山执笔法”,更是世所罕见,在中国的书法艺术上占有一席之地。艺术风格
诗歌
  冯敏昌提出的诗歌主张是:大概诗以平淡古朴为尚。古朴者,气骨体格尚有可观。不尔,即繁华绮丽,已有免于失焉尔。

  后人概括冯敏昌及其诗歌有几个特征:

  第一,诗歌以人品为先导,人品决定诗品;

  第二,善于学习,不光从历史典籍中学,还能转益多师,也方能自具特色;

  第三,其诗涵盖内容非常广泛,所谓“包孕万象”,有阔大之气;

  第四,其诗诸体擅熟,而以七言古诗为尤。
冯敏昌书法立轴  第五,其诗歌有“正以大”、“苍以劲”的特点,这种特色也是在继承着岭南诗歌特有的“雄深雅健”传统。
书画
  书画为一代名家,取法晋唐诸家,上溯汉魏,由褚遂良入王献之,精研兰亭诸本,而尤工隶书。

  画松、竹、兰、卉,苍秀绝俗。

  书法方面,冯敏昌独创了“鱼山执笔法”,执笔方式独特。

  书法楷、行、草、隶四体皆精,时人评其“行精于楷、草精于行,隶体和草体,各推独到”。其楷体苍劲古朴,豪迈爽利,却又不失内在温醇秀颖之韵。作品行里, “恂恂有儒者之风”。其草书更是笔走龙蛇,每作书,挥笔直下,势若飞流。六七字间,一笔而成。其间轻重跌宕,映带相连,舒卷自如,极尽山川自然之妙,大有云卷云舒之姿。
编辑本段
作品选摘

  冯敏昌的诗歌绝大部分编入《小罗浮草堂诗集》共1983首。他这些诗,题材广泛,内容丰富,旨意鲜明,艺术性强。
叙事记游
  叙事记游诗,表达爱国之情。冯敏昌热爱祖国河山,喜欢游览各地名山大川,名胜古迹,写了许多感人诗篇。

  如写《重登岳阳楼》云:“楼瞻三楚阔,人感十年忙。雪浪群山涌,云帆众叶狂。”诗歌从范围、波浪、船只等几方面,表现了洞庭湖的气势磅礴。

  如写《日观峰顶观日作》云:“紫电掣时辉乍激,火轮飞出势难吞。千寻绛阙应鳌忭,几点齐州尚雾昏。”诗人化用宋诗人圣俞和乾隆皇的诗句,表现了泰山观日出的壮丽景色。

  诗人对其他名山大川,如五岳、太行山、长江、黄河及有关名湖、峡谷,以至钦州故里的那雾山、铜鱼山、海螺峰、文笔峰、天涯亭、平银渡等,都有诗歌记游,纵情描绘其形状、景色、气象,同时抒发自己的赞美、感慨之情。如《钦州八景》:

  文峰卓笔插浮虚,元岳凌云步帝衢。
  三石吐奇光殿策,一江横带速朝衣。
  灵潭沛雨开时化,玉井流香濯素珠。
  龙泾还珠来故地,鸿亭点翠庆盈余。

  这首诗脍炙人口,描写古代钦州八处著名胜景,表现了钦州景观美丽多姿和诗人热爱家乡之情。

  感物抒怀,表达忠孝之情。冯敏昌的诗歌中,往往托物抒怀,表现了对君皇的忠贞、国难的忧虑,对亲情和友谊的眷恋与追寻,因而比较感人。

  当乾隆帝七十寿辰时,冯敏昌写了《恭庆皇上七十旬万寿五言律诗六首》。类似 “人生富贵本浮云,只要丹诚不负君”等忠君诗句,在很多诗中常可见到。如《归途敬作》:

  不力文章报至尊,放归田里亦深恩。
  何期宽政收陈列,尚令从公入省门。
  贯雪柏松宁易叶,向阳葵藿莫伤根。
  由今勉效驰驱节,更勿重将鄙拙论。
孝情诗歌
  冯敏昌又是有名的乡贤大孝子。他那些表现孝情的诗歌十分感人。如《入夜又作》:

  独夜恋慈母,儿时此际饥。
  天寒谁久侍,有梦不如归。
  此诗表现了诗人常因思母入梦的景况和深情。  
借古喻今
  借古喻今,表达赞讽之情。如《耕研图为龚京简庵骖文图》:

  包公昔日官端州,归时一研中法投。
  守土官清固当尔,岂有人生可无此?

  又如《送杨西河之官贵溪》:

  才子雄名薄建安,东华握手重盘桓。
  经明自可兼循吏。禄养堪欣得近官。
  ……
  平生杜甫胸中厦,此去应看士不寒。

  赞扬了古代辞赋家、名诗人的文才和忧国忧民情怀。
揭示民情
  揭示劳动人民疾苦,表达关注之情 。
  例如《合浦采珠歌》:

  江浦茫茫月影孤,一舟过去一舟呼。
  舟舟过去产何舟得?得得珠来泪已枯。

  又如《耕夫》:

  苍苍一望是平田,劳尔耕夫晓不眠。
  截水冷偷前夜雨,透云寒属古原烟。
  ……遮莫更寻图画看,凌晨喝犊只堪怜。
其它
  冯敏昌12岁时,写下一首《合浦采珠歌》:

  铁作珠耙三百斤,蚌螺开甲肉如银。
  云头一霎风雷起,依旧连筐献海人。
  江浦茫茫月影孤,一舟才过一舟呼。
  舟舟过去何舟得,得得珠来泪已枯。

  这首诗表达了对劳动人民辛苦劳作的同情。同样是在12岁,冯敏昌参加府试时,直书“贪官污吏”“剥削民之脂膏”的字句,显示了他“初生牛犊不怕虎”的锐气。

  他热爱国家,酷爱家乡,用纸笔歌颂家乡钦州的美好风光,如描写钦州临海风光的《龙门》:

  惊浪到龙门,连山大海吞。
  楼船称日裂,火器迸天昏。
  已见南交宅,真同砥柱尊。
  鲸鲵还可憾,行胜数东藩。
编辑本段
人物评价

  冯敏昌是清代中期乾嘉诗坛一位富有成就、风格独具的著名诗人,时与张维屏等人成为岭南诗坛的领军人物,堪称壮族亘古未有之大文豪,有“南海明珠”、“天下奇才”美誉,后人评价为“诚五岭之鸿儒,非只一乡善士也”。

  清人刘彬华说:“鱼山先生性笃孝友,学务力行,道德粹然,为人伦模范。非特以诗传,而诗笔雄深雅健,实足笼罩一切,巍然为岭南一大宗。”

  冯敏昌在历史上被称为“岭南三子”、“岭南三家”、“岭南三杰”。他的一生廉洁奉公,为官清廉,为人师表,品德高尚,深得世人称颂,并为当今那些贪得无厌、沽名钓誉、追名逐利而不择手段的人形成了鲜明的对照。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6-7 21:12:13 | 显示全部楼层
关宪兄弟你可能没有注意到,其实冯敏昌乃是我博白冯氏元淑公之后。我也是在反复阅读我们博白1991年统修的《上党郡冯氏元淑公宗谱》时不经意间发现在外迁钦州的支族中有大寺镇世系,对冯敏昌世系有明确记载和录入。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1-6-8 02:00:34 | 显示全部楼层

标题

回复 冯峻锋 的帖子

兄弟……其实并非如此…!你再看我们的族谱,那只是接了段冯敏昌的世系,以“充实、丰富”我们的族谱罢了…!我一开始就发现了,然后进行调查,在观阅马岗村族谱,发现冯敏昌前面还可以追溯十多代,直接鹤山惟乙公…!字辈清晰…!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6-8 02:16:20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冯关宪 的帖子

不会吧?我回头再仔细看一下。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本版积分规则

QQ|手机版|联系我们|冯氏宗亲网 ( 粤ICP备14051919号 )

GMT+8, 2024-4-29 20:06 , Processed in 0.093768 second(s), 16 queries .

Powered by feng X3.4 Licensed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