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氏宗亲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必须是真实姓名)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查看: 9233|回复: 5

[文艺社科] 柯岩:当代儿童文学作家,女诗人。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1-5-29 21:02:0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冯一一 于 2011-5-29 21:06 编辑

       柯岩.jpg
       本名冯恺,原籍广东南海,1929年7月14日生于河南郑州。1949年起,先后在中国青年艺术剧院、中国儿童艺术剧院任专职编剧,曾任中国作家协会书记处书记,现为中国作家协会专职驻会作家,兼任多种刊物编委或顾问及一些高校的客座教授。
       1947年在湖北希理达中学校校刊上发表第一篇小说《我的同窗》,1956年出版第一本诗集《小兵的故事》。1965年以前,主要从事儿童文学创作。1976年以来,创作大量诗歌、小说、报告文学,多次获全国各地的文学奖。有些作品被译为英、法、俄、德等多种外国文字,还收入大、中、小学教材。其中的诗歌《周总理,你在哪里》,以真挚的情感,表达了人民对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怀念,打动了无数人的心。《长篇小说》寻找回来的世界》,及据此改编的同名电视连续剧,因第一次涉及青少年犯罪这一问题,被誉为中国失的“教育诗”。其作品充满生活情趣,构思精巧,富有诗意和哲理,身受广大读者欢迎。
    著作书目:
   小兵的故事(诗集)1956,天津人民
   最美的画册(诗集)1957,少儿
  大红花(诗集)1957,少儿
  双双找姥姥(剧本)1959,湖北人民
  “小迷糊”阿姨(诗、剧合集)1960,作家
  相亲记(剧本)1960,戏剧
  我对雷锋叔叔说(诗集)1963,少儿
  讲给少先队员听(诗集)1965,少儿
  周总理,你在哪里(诗集)1978,四川人民
  柯岩作品选 1979,少儿
  奇异的书简(报告文学集)1980,四川人民
  记着啊,请记着(歌剧)1980,四川人民
  柯岩儿童诗选 1981,人文
  柯岩作品选(诗、小说等合集)1983,广东人民
  月亮会不会搞错(儿童诗集)1984,新蕾
  寻找回来的世界(长篇小说)1984,群众
  中国式的问答题(诗集)1986,四川文艺
  癌症≠死亡(报告文学集)1987,四川文艺
  永恒的魅力----一个诗人眼中的宋庆龄(报告文学)1988,百家出版社
  柯岩作品集 1988, 明天出版社



发表于 2011-5-30 06:49:40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冯锦铭 于 2011-5-30 06:51 编辑

    柯岩----这熟识的名字,原来是冯氏大家族的知名作家、女诗人,这是我们冯族的自豪和骄傲!!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8-16 12:04:22 | 显示全部楼层
文坛伉俪贺敬之柯岩那激情燃烧的岁月




贺敬之与柯岩


“贺敬之”的名字,是与《白毛女》《南泥湾》《回延安》《雷锋之歌》等脍炙人口的名篇紧密相连的。而陪伴在他身边的夫人柯岩则是《周总理,你在哪里?》《寻找回来的世界》《他乡明月》《癌症≠死亡》及《“小迷糊”阿姨》等许多著名文学作品的作者。

今天,已是80开外高龄的这对文坛伉俪,同京城里成千上万的普通百姓一样,自由幸福地享受着温馨和谐的时光。

丁玲玉成美好姻缘   追求相似终成夫妻

2011年4月,在北京西城区三里河部长大院里,笔者有幸拜访了当代著名诗人、剧作家贺敬之先生。贺老今年87岁,但给人的感觉面色红润,外貌比实际年龄年轻得多。他的夫人柯岩给我们讲了一个经典笑话,有一次一位记者来她家拍照,见摆着柯岩的照片,好奇地问贺老:“你家里怎么有柯岩的照片?”好多人并不知道柯岩就是贺敬之的妻子。

1949年底,中宣部组织作家代表团赴朝鲜访问,巴金为团长,年轻作家贺敬之积极报了名。当时丁玲是中宣部文艺处处长,行前她组织大家学习时,发现贺敬之身体瘦弱,气色灰暗,像有重疾在身,就对他说:“你这次不要去了吧。”

正是由于丁玲的这一决定,贺敬之得以认识柯岩,并玉成一段美好姻缘。

留在国内后,贺敬之被中国青年艺术剧院请去给一群年轻的创作人员讲写作。青艺的领导拿来好多剧本给贺敬之看,其中一篇写抗美援朝的《争取早团圆》似乎艺术性更强些,引起了贺敬之的注意。领导介绍说:写这个剧本的同志很聪明,有才气,就是太清高,傲气得很哪……她就是柯岩。

初次接触,贺敬之对柯岩的印象很好——梳着两条大辫子的柯岩聪明且朴素,穿着一身那时候流行的列宁服,充满了革命热情。而柯岩一见到贺敬之却感到出乎意料——《白毛女》的作者竟是这么年轻,这么文雅,这么富有幽默感,不仅没有大作家的派头,连小作家的沾沾自喜也觉察不出来。

而后,贺敬之与柯岩常聚在一起谈文学,谈生活,谈革命,谈创作,他们有太多相似的追求,很快就成了朋友。

促使他们感情发生飞跃的契机,是贺敬之的一场大病。

1951年初,贺敬之到河北省大名县乡下采风期间,被县里大夫诊断为肺结核。贺敬之被火速送回北京,住进当时专治结核病的北京红十字医院。

当时肺病虽已不是什么不治之症,但仍有很大的危险性,许多人避而远之。令贺敬之万万没有想到的是,柯岩知道后却赶到医院去看望,很有点奋不顾身的样子。担心柯岩被传染,贺敬之要求她不要再来。可柯岩却笑着说:“越害怕才越会传染呢。”这句话令病中的贺敬之内心似乎被猛然撞击了一下。

病中的贺敬之阅读量很大,柯岩经常借些认为对他有帮助的书来,有时也带些好吃的来。也许,她的到来比药还有用,贺敬之的病渐渐好了起来。他的肺结核没有传染给柯岩,而柯岩的开朗、洒脱却“传染”给了贺敬之。

1953年10月,柯岩即将赴朝鲜前线采访,两个青年在别人的启发下想起了结婚这档子事。婚后的第7天柯岩就去了朝鲜前线,撇下新姑爷在国内当留守先生。

经历风雨终见彩虹   遭受磨难不离不弃

1954年,贺敬之受《人民文学》之约给儿童写诗,这可难坏了叱咤风云的大诗人。他伏案写了一夜,却仅仅写出不多的几行。柯岩已睡醒一觉,见贺敬之还在托腮凝思,安慰说:“你去睡觉,让我来试试。”柯岩平时对儿童的感情和童年生活的记忆一下子如潮般在胸中翻腾。一个个美丽的画面扑面而来,她满怀激情地连续写了9首儿童诗。

贺敬之读着这些充满童趣的诗,有些不相信自己的眼睛,他很快选了几首寄给了《人民文学》。这就是《人民文学》1955年第12期刊发的柯岩《儿童诗三首》。正是这样一个偶然的机会把柯岩从戏剧创作拉进诗歌领域,成了一个著名的儿童诗人。

在那个激情热火朝天的年代,诗人夫妻把全部心血都投在了创作和工作上,作为丈夫的贺敬之第二次忽略了妻子的临产日期,柯岩生第一个孩子大出血,生第二个孩子的时候即将临产还硬挺着参加剧本讨论。

1966年“文化大革命”爆发,贺敬之当然不能幸免于难,因为他的《白毛女》,因为他的诗……被“揪出来”后,立即关进了“牛棚”。挨批斗成了贺敬之的家常便饭。

不久,柯岩也被“揪”了出来,还戴上了9顶帽子,被关进牛棚。

柯岩说,那个时候,开批斗会时,她也经常跟造反派打嘴仗。那时候,有不少人为了保全自己,有时也是为了保全子女和家庭,选择了离婚。但柯岩连想都没想过,柯岩说,当时我不可能这样选择。贺敬之是老“运动员”,不断挨整,这样对他不公正。

“文革”结束后,这对诗人夫妻又拿起了笔,安定的生活,让柯岩有了更好的写作环境,她前后写了《寻找回来的世界》、《他乡明月》等多部小说,但两人依旧没有共同创作过一部作品,也没有给对方写下只字片语的赞美之词。

夫妻携手战胜癌症   缅怀往事也是诗

1991年,贺敬之发现自己得了癌症。当时人们谈癌色变。医生建议他动手术,但他的一些癌症朋友都不同意,认为保守治疗比较适合他。贺敬之也没多说,只是紧紧地拉着柯岩的手,两人手拉手回了家。

柯岩说,我们平时不是卿卿我我的那种人,可是那次,我们之间的那种默契、那种一生相守的柔情一下子攫住了我,觉得只要我们两个在一起,就没有战胜不了的困难。如今20多年过去了,他的肺癌已不再是我们担心的问题。

柯岩也是个“老病号”,曾有过十几年的尿血史,最初医生检查说是肾炎,后来确诊为肾结核。动手术的那天,来了许多同事、战友、朋友以及读者,手术室外的走廊里挤得满是人。

贺敬之坐在手术室外,心里七上八下。待手术结束,柯岩被推出来了。大夫托着一个盘子,里面盛着她的右肾,已经彻底地烂掉了。

看见了隐藏在爱人身体里的磨难,对贺敬之来说真是刻骨铭心,终身难忘。

1996年9月,心脏一直不好的柯岩须做心脏搭桥手术。动手术前的晚上,贺敬之整整一夜未眠——因为参加会诊的一位医生也对实施手术产生动摇了,认为危险性太大。可是不动手术,柯岩就毫无生存的可能;动,也许还有一线希望。柯岩被推上手术台的当天,《人民日报》、《求是》杂志等31个单位联合举办“柯岩作品研讨会”。

手术从上午做到傍晚,足足用去8个小时,一共搭了3根桥,很成功!那天,贺敬之坐在手术室的外面,悄悄地流下了泪水……

贺敬之和柯岩在事业上比翼双飞,在大风大浪里爱得忠贞不渝,让人羡慕。谈到两人和睦相处的秘诀?

贺敬之坦言:“两个人生活中不可能没有争吵,年轻气盛时更多一些。比如对某些问题看法不同,有时就会争得脸红脖子粗的。但我们之间都有‘小自由’,互相不掺和对方的事。她读的有些书,我就不读,她写的《他乡明月》,我是在书出版以后才看的。”

柯岩笑言:“我脾气急,他比较稳重,为人宽厚平和,如果不自强自律,很容易被他‘惯坏’。所以,我一直独立意识很强,我最不愿意听谁是他的‘家属’这几个字,我从来就没当过‘家属’。他有他的工作,我有我的事业!”

柯岩笑着讲起贺敬之骂她的一个段子:“我喜欢写东西,但做了两次大手术后,一拿笔手就哆嗦。于是,就开始学电脑。我是南方人,有的音读不准,打字时怎么也拼不出来,就在书房里朝他的书房大呼小叫,一会儿问他这个字怎么拼,一会儿问他那个字怎么拼。终于把他喊急了:‘真有点笨!’孩子们听后哈哈大笑:平日里都是妈妈要么说这个笨,要么骂那个笨,爸爸这回算是给大伙儿报了仇。只可惜不太过瘾,怎么才是‘有点笨’啊?”

往事如烟,似水流年,诗人说:“甘于寂寞也是一种人生体验。尤其是人到暮年,缅怀往事也是一首诗。”

■ 王爱玲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8-16 12:07:37 | 显示全部楼层
人民的作家时代的歌者——敬祝柯岩文学创作六十周年http://www.chinawriter.com.cn  2009年09月03日15:15   翟泰丰
  一

  煌煌十卷大书,宏宏六百万字的长歌,满载着一位人民作家激情奔放的热血,倾泻不尽的亲情;记录着一位人民作家崇高的爱,人生的诗;书写着一位人民作家熠熠闪光的审美光环,情感鲜明的人性呼唤……这是一位人民作家用心灵构筑的精神长城,用美的理想勾画的生命彩虹。

  这十卷大书将永存于万里大山。

  这六百万字的长歌将世代伴唱在长江、黄河。

  我为这煌煌大书的问世而祝贺!

  我为这宏宏六百万字的长歌而吟诵!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8-16 12:10:40 | 显示全部楼层
  二

  柯岩的文学创作成就,决定了她在现当代中国文坛上的历史地位。

  我国文学事业的发展进入近现代以来,脚踏国土,面向世界,在艰难中求索,在曲折中发展。早在十九世纪梁启超就提出:“文学革命”的口号。直到二十世纪初,以鲁迅为旗帜,掀起了新文化运动、“五四”运动,兴起了真正意义上的文学革命。特别是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之后,一批又一批作家、文学家,把自己的生命与国家、民族的命运紧紧地联系在一起,挽手于“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为中华民族救亡图存而呼号,为人民走出苦难而呐喊。在建立人民共和国的喜悦中,为人民的解放而欢呼,为人民的胜利而高歌;在共和国发展的曲折探索中,又与历史同曲折,与人民同甘苦;在改革开放的社会大变革中,再与人民一道讴歌变革的时代,迈步于祖国的伟大复兴。

  柯岩生长于苦难的旧中国,奋笔于人民共和国诞生初期,在现当代文坛上与共和国同行了六十春秋,从戏剧创作开笔,一直笔耕不辍,戏剧、诗歌、儿童诗、小说、报告文学、传记文学、电影、电视文学剧本……文学样式,一应俱全,嫣然一位少有的全能作家,高产作家,坚定诚实为人民而高歌的人民作家。随着她的作品,你会一篇又一篇、一步又一步地走进共和国的六十年。时而,迎着时代的彩云,从《相亲记》、《娃娃店》一步跨入儿童世界《小兵的故事》、《我的爷爷》、《大江花》、《小迷糊“阿姨”》、《照镜子》、《我对雷锋叔叔说》……时而随着她激情灼烧的笔,洒泪呼唤《周总理,你在哪里》,你的心将和着山谷、大地、松涛、海浪一同跃动,周总理——“想念你呵/想念你/”。

  读柯岩的作品,我时时都感受着她那支走进炽热心灵的笔,紧紧地跟随着共和国六十年壮丽的步伐,不停的挥动着,画出了一幅又一幅壮美生命的图画,这正是她珍贵年华中的六十年!这六十年,她一直在为我们的伟大祖国而高歌,为我们的时代而歌唱,唱出了时代的主旋律,唱出了时代的最强音。她的歌唱告诉历史,她是时代的歌者,历史告诉人们,她是我们时代歌者中的佼佼者。

  读柯岩的作品还使我清晰的聆听到,她的那颗善良的心,始终与人民同跳动,她那一腔热血,始终在人民的血管里同流淌,飞笔于她衷心热爱的人民,走进心灵,挽手伤痛。在《寻找回来的世界》里,她为被那段历史扭曲了心灵的孩子“三剑客”以及宋小丽、向秀儿……找回了他们失去的心灵世界。读了会为孩子们的境遇而痛心落泪,还会为挽救孩子们而仍受辱骂乃至威胁生命的于倩倩们的安全提心吊胆,崇尚他们的勇敢与艰辛。这里的每一个字,每一个情节,每一个故事,都浸透着柯岩那颗善良的心所滴淌着的血与泪。

  柯岩的作品有着鲜明的审美价值取向,她的笔始终在人民的心中飞扬,她的作品自然也就属于人民。她和她的作品在人民心灵中的位置和分量,有太多美妙的传说,许许多多镜头,令我震撼。如何治疗癌症?这是医学领域的课题,癌症的精神治疗,又属于病理心理学范畴,而柯岩却走进了这些领域,走进了千百万与死神并肩的癌症患者的人群。上世纪八十年代,她发表了《癌症≠死亡》的报告文学,一下子轰动了国内外癌症病人,大批的患者来到北京,找到柯岩,找到癌症治疗的气功俱乐部……千万位“亡灵预备生”成了柯岩笔下所赞美的“顽强和死神角力”的勇士,很快在国内,在东南亚,在美国……癌症俱乐部迅速发展起来,中国传统中医药加气功的癌症疗法被国内外许多癌症专家所认同。美国癌症专家还专程来中国考察。2004年6月,柯岩又以长篇小说的形式再次创作了《CA俱乐部》一部大作,引起了医学界的高度重视,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出版社很快出版了这部作品并举行了首发式,这是一次独具风格的首发式,当我登台发言的时候,台下坐满了来自全国以至国外的许多生面孔,黑压压挤满了座位,站满了所有通道,却很少有往次这类会议所常见的熟悉面孔,我呐着闷发了言,接下来是许许多多,感人泪下的特殊“文学评论家”们,他们的发言句句都是泪水的倾诉,肺腑的述说,甚至是用燃烧的激情跪地拜谢的动作,阐释心灵,话语化为哭声、泣声……整个会场全然涌动了,众多的人群拥向了柯岩,瞬间迅即展开了长长的大幅红布幛联“向救命恩人柯岩致谢!”,那人群的泪水与颤抖的语言之灼人,之动情,令我再也忍不住泪水涟涟……

  这是我平生第一次出席如此情感真切、撼动心弦的文学作品首发式,这是一个作家的心与她的特殊读者群相融相随地心灵回应,是呼救生命的诗,是崇高的人性爱!

  我的心久久不能平静!
  四

  柯岩文学创作六十年取得如此丰硕的成果,不是偶然的,是她在党的旗帜下,跋涉于六十余年历史的江河,跨过无数高山险壑,始终与人民同喜同悲,同歌同舞,成长于文坛,成熟于文坛的必然。

  当然,同许多人一样,柯岩也有过幼小童年受家庭文化环境的影响,有过苦难生活的煎熬,目睹过黑暗社会人民的悲痛与愁苦,而党的培育,生活的磨炼却造就了她坚毅刚强、畅快果敢的性格。六十年来,她始终是非分明、扬善嫉恶、心地善良、乐观开朗、敏感聪慧、洒脱干练、忠心于党和人民,潜心于文学事业。

  我与柯岩同志交往可谓久矣,因为敬之是我们中宣部的老领导,又是我很敬佩的老诗人、老作家,来往频多,也自必然。对于柯岩的为人与性格,却是在多年的接触中,日益加深了解,悄然起敬的。

  关于柯岩其人,文坛自有公论,人民、读者赞歌频频,我不赘述,只列举令我情感触动难以忘怀的两个事例,表述我对柯岩为人的崇尚。

  那是1992年夏天,北京医院突

  然报告中央宣传部和文化部:“贺敬之病重,治疗方案要面报……”

  我和文化部刘德友副部长共同急赴医院。院长和两位主治专家讲了

  贺敬之全部病症,听来使我冷汗不禁,心跳加快。原来经医院反复检查,证实贺敬之左肺上端有一个2.5×2.0大的癌瘤,已是中期,如不切除、化疗,

  多则半年少则三个月,必定结束生命。让我们代表单位签字,速做手术不要

  再延误时间。天啊!敬之同志从十四岁奔波延安到今天,写下了多少

  优秀大作,传之于人民中间,他就真的这样要去了……我的心碎了,刘德友也心急如焚,急切地问我怎么办?

  他说:“看来得快做手术,避免转移。”

  我却不敢相信这是事实。可大夫又明明是这样讲的。我的心神久

  久缥缈、恍惚……不知如何是好……最后,我想到了柯岩,就忙和刘德友说:“这是关系到敬之生命的大事,这个字

  咱俩不能签,得先听听柯岩的意见。”待找到柯岩共商此事时,她似

  乎早已胸有成竹,当即斩钉截铁地回答:“不做手术。”

  我和刘德友向她反复转达医院的意见。

  她仍然坚持着:“现在肿块还不大,且非多发,先保守治疗,

  中药加上郭林气功,同时密切观察,如癌肿发展,再考虑手术!”原来

  这是许多关爱敬之的“抗癌明星”们会同柯岩早以制定的与癌魔作战方案。

  其实柯岩事后说,这件事对她情感触动很大,并说:“我和老贺不是卿卿我我的那种人,可那次,我们之间的那种默契、那种一生相守的柔情,一下子攫住了我们……”

  此后,她就伴着贺敬之走进河北唐县大山里去“吸吸呼”加中药治疗。再

  此后又去了不少气净人安的地方,继续“吸吸呼”,加上各种治疗。

  一年后复查:小了一半!

  两年后复查:更小了!

  之后再复查:不见了!

  这是我亲历目睹的实事,也是我和关心敬之的同志们大为惊愕的事实。

  这是我对柯岩性格加深认识的第一个事例。

  第二个事例发生在1996年,那是一个深夜,柯岩突然发作心绞痛,经阜外医院检查,必须立即做心脏搭桥手术,但是因为柯岩已因患肾结核切掉了一个肾,在心脏手术过程中,又必须全身血液体外循环,如果手术不顺利时间长了,她仅有的那个肾会因缺血而坏死,确有生命危险。我们当时立即请教阜外医院的工程院院士高润林院长,他很慎重地说:“手术成功只有30%的把握,但请放心,我们一定想办法尽力抢救”,于是他亲自主持,召集全院专家会诊,共谋良策,我与敬之列席了会议,会诊对手术作了十分缜密的研究部署,并决定由我们协调调一台手提式的小型肾脏透析机,防备万一,会议查资料,放彩超片子,整整开了一上午,我发现敬之已是十分紧张,且眼含泪花,我也心境纷繁,七上八下,准备先到病房安抚柯岩,然而柯岩却笑声依旧,乐观应对,令我吃惊又暗自敬佩,出病房我看了敬之一眼,他却愁容未散。待到手术时,我们都很紧张,而柯岩出手术室尽管有些疲惫,但仍微笑着……

  出院不久,她又孜孜不倦的拿起了创作的笔……

  这两个事例以及诸多难以一一例举柯岩为人的事例,让我十分亲切地读懂了石祥的诗《柯岩是一团火》,这火“光芒四射”……

  这就是柯岩其人,这就是柯岩的性格!

  柯岩的这种人生性格,正是她文学创作个性的精神渊源。

2009年8月27日


  我感受着文学的力量!

  我倾听着人民对人民作家崇敬的心跳!

  我目睹着人民给予人民作家的最高奖赏!

  这是“人民作家”这个名字的最真实的诠释!

  究竟应该如何评价一个作家的历史地位?这不是任何力量可以主观确定的,决定的力量是外在于主观的客观力量,这力量势不可挡,这就是历史和人民!任何一个成就昭著的作家、科学家、学者,他们的成就和他们的名字,都会永远存留在历史的时空里,镌刻在时空的金榜上,存留在一代又一代人民的记忆里,走进人民的心灵中。柯岩文学创作的历史地位,正是在半个世纪的时空里,由历史和人民用激情和泪水镌刻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8-16 12:15:19 | 显示全部楼层
 三

  柯岩文学创作的艺术价值,和她作品的历史地位一样,文学评论界早有大量评说,历史和人民早已有圈有点。令我感受最深的有五点:

  其一,是鲜明的审美价值追求。柯岩是一个马克思主义者,她的人生价值观是辩证唯物主义、历史唯物主义的,从而她的审美价值追求自然是社会主义的、人民的,是我们时代精神世界的壮丽之美,是人民心灵世界的崇高之美,是鲜明的人性之美,是高尚的人格之美。她的这种审美价值追求,充分体现在她始终不渝的全部作品样式的创作里,存留在她各个不同历史时期的作品中,迎着雷电,跨过风浪,艰苦创作,个性鲜明,从不随波逐流,这在当今是实在难能可贵的。用柯岩的话来说:“文学的灵魂是事业”,共产党人的事业是让“人成为自己的主人”,文学的事业是走进人的灵魂,为让人能够真正成为自己的主人而呼唤崇高。打开柯岩各个历史时期的作品,可以说没有一部作品不是在为人民而高歌,在为人、为人性美而诗吟,在为人的高尚灵魂而召唤,从而她的许多作品,已经走进了几代人的心灵,必将是不朽的。

  其二,是独特的审美个性。柯岩审美个性的独特性是她鲜明审美追求的延续。她的性格善良而坚强,朴实而果敢,畅快而敏锐,她始终在人民中,在生活里,在抗美援朝前线的战士里、在工厂工人里、在工读学校师生里、在可爱的孩子中,她的灵魂与人民相融,情感与人民相通,她在作品中勇敢地揭露鞭挞丑恶,展示人间大爱,给人以光明和鼓舞,这是她全部作品共同而显著的艺术价值。文如其人,篇篇作品都留下了她善良、朴实、直率、泼辣的人生性格与艺术个性,读她的作品,常常会感到有一只手在挽起生命与灵魂,走出苦难与困境,给人以崇高的新生。

  其三,是作品多样式交插并用的美学追求。柯岩是一个全能的又是勇于创新的作家。她的作品构成了以柯岩名字命名的丰富多彩的文学**,在这个文学**里不乏吐珠纳玉之佳作,其作品构思之巧妙,结构之严谨,声调之优美,韵味之浓重,个性之鲜明,让这个**如此之绚丽耀眼。文学以多种样式发展,又在多种样式中互相交融,这是柯岩在文学创作中独特的美学追求。当然,不同样式的文学作品,有着不同艺术规律,如果一个作家,善于掌握多种样式文学创作内在规律,同时有驾驭多种样式作品的能力,正如同柯岩所说:那才是有“十八般武艺”的好战士。柯岩之所以提出文学创作多样式并行的这个美学追求,有两点根据,其一是如同她自己所说:一种样式就把“容纳不了的很多感情积累、生活积累白白浪费掉了”。其二是涉及到当今信息网络时代,文学样式面临新的发展与挑战,文学创作的思维方式面临着许多崭新的课题,在现代社会众多科学门类相形发展,特别是诸多边缘学科,常常是学科间互相渗透,携手并存,故而逻辑思维与形象思维就进入互为作用新的思维框架。柯岩是思想十分活跃的文学家,她的《CA俱乐部》就让文学走进了医学、生物学、气功病理学、医疗心理学等多个学科,文学创作中的形象思维,引进了诸多学科的逻辑思维,读来顺理成章,清新和畅,增大了文学的时代气息,令人颇受启迪。

  其四,是注重心灵对话,在心灵的闪光中加大文学的艺术表现力,达到文学创作的新境界。柯岩作品中充满大量心灵的对话,这是作家人性爱的审美感应,又是心灵感应的审美意向。《寻找回来的世界》就是作家对时代、对社会、对人生、对失足孩子们人性爱的审美感应,从而萌生了她在创作中,开掘心灵美的审美意向,走进了一个特定历史条件下构筑的心灵世界。让丢失了的心灵去寻找真正人生的心灵,这是一部远离丑恶心灵,寻找美丽心灵的心灵写作,在《他乡明月》中,我们同样能听到走出国门遭遇悲怆,在迷茫中的心灵对话,作家藉此告诉一切善良的心灵:“茫茫世界上/千条万条河。”只有那条“故乡的河”,是“母亲的河”。这心灵的对话是在祖国心脏里的回响,是在历史脉搏中的跳动。

  其五,不断开掘美的意象,寻觅文学创作新的生命力。柯岩的作品彰显着明显的创新性,既有广阔的胸臆,视通万里,昂扬意气,荡涤胸怀的气势,又有巧妙的构思,清丽的文采。在创作中十分注重开掘美的意象,创造新的形式,给文学创作以新的生命力。她说:“我写小说想尝试一下,把诗引进小说,从结构上尽量既有戏剧性,又有诗的意境,使我的作品不同于别人”,她还特别强调“一个作家重复别人没出息,重复自己也没多少出息”,她倡导“要在变化中找到自己一些独特的东西”……显然她在寻觅文学创作新的生命力,更深地开掘美的意象,她是这样说的,也这样做的,成就都在她这十卷书里。有两个例子给我很深的印象:一是在《寻找回来的世界》这部长篇里,就无处不见戏剧性结构,当对“吃生肉的”赵喜相进行问讯时,正在他吞吞吐吐不肯说出真相时,他的父亲(也是主犯)突然戏剧性的出现了,这场问讯的戏剧冲突就全面展开了……二是《CA俱乐部》是铁岩悲怆,悲喜并存的特殊题材,作者以柴禾——嫦娥——胜利,三个人悲情离变、曲折艰难人生命运的戏剧性结构贯穿全书,介中既有小说、纪实文学、报告文学手法,又有演绎中悲喜交加的戏剧性表演。有一群喉癌、食道癌难以发音的孩子,用手语表演的《感恩歌》,又有二十年癌龄的朗诵诗《微笑》,手语招来了“人生的意义,/我依然天天寻觅”,《微笑》的朗诵却笑出了人生的“永远”,人生的真谛。这样的创新探索,是在大胆尝试中艰苦开掘美的意向的结果,是在用爱的心灵深入开掘美的追求,捕捉美的光芒,美的形式,美的风格。从而找到文学创作的新形式、新生命。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本版积分规则

QQ|手机版|联系我们|冯氏宗亲网 ( 粤ICP备14051919号 )

GMT+8, 2024-4-28 11:19 , Processed in 0.609445 second(s), 16 queries .

Powered by feng X3.4 Licensed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