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氏宗亲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必须是真实姓名)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查看: 8500|回复: 0

[理工科技] 冯氏博士后之19:冯吉才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1-4-2 16:07:4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冯一一 于 2011-4-2 16:14 编辑

冯吉才.jpg
冯吉才,1958年出生在山东省东平县的一个没有电灯、不通汽车的贫困山村,在上午读书、下午劳动的"农业中学"结束了4年的初中和高中学习生活。1974年的夏天,举家搬迁到黑龙江省富锦县砚山公社巨福大队。
繁重的劳动和困苦,磨练了他的意志和毅力,他边劳动边学习,自学了高中语文和数学。粉碎"四人帮"后,通过考试成为民办教师,并参加了1977年的高考,虽然成绩合格,但因政审不合格而没有被录取。经过3次高考后,于1979年以优异的成绩考入国际闻名的哈尔滨工业大学焊接专业。四年的努力学习,获得了丰硕的成果,被评为校三好学生、学生干部标兵、省三好学生,并被授予优秀毕业生称号。
1983年毕业留校担任金属材料及工艺系学生辅导员,他全身心地投入到学生管理和教育中,自编教材给学生介绍如何做人、结合自己的体会探讨如何尽快适应大学生活,多次受到学校的表扬。
因工作需要,1986年回焊接专业任助教,并担任党支部副书记。在科研上与其他老师一起将计算机控制用于焊接,成功研制了我国第一台单板机(微型计算机的前一代产品)控制焊接电源,并从事我国第一台点焊机器人焊接系统的研究,在我国著名焊接专家吴林教授、赵喜华教授的指导下,经过3年的努力,圆满地完成了任务,研制成功了我国第一台点焊机器人焊接控制系统、开发出两种机器人用点焊机,并获得了黑龙江省科技进步二等奖和航天工业部科技进步三等奖,发表了多篇科研论文。由于工作出色,被选为教研室副主任。
19921月,被日本大阪大学溶接研究所接收为研究留学生,并获得了日本文部省国费奖学金。大阪大学溶接研究所是世界上焊接技术最先进的几个单位之一,对全世界开放。当时,陶瓷和金属材料的扩散连接是国际焊接领域的研究热点,他毅然决定进行"SiC陶瓷和金属的扩散连接和界面反应机理"的研究。19934月他通过了博士入学考试,成为一名正式的博士研究生。
日本的实验条件非常好,但所有的实验设备需要自己操作,简单的设备比较好办,而分析界面组织和元素成分,必须使用电子显微镜等复杂设备,该类设备每人每月只能用几天。为了尽快学会设备的使用方法,冯吉才博士在别人做试验时主动提前开机预热,待别人回家、设备冷却后离开,经过不懈的努力,终于赢得了日本同行的认可,用半年时间熟练掌握了设备的操作,并从几大本设备说明书中缩写出设备的操作手册,给使用者、特别是留学生提供了方便。
有一次为了取得一个试验数据,需要在1400℃的高温下焊接36个小时,加上辅助时间需要50多个小时,冯吉才博士带着两天的面包和盒饭在实验室一直工作到结束。他的家离学校骑自行车只需要15分钟,但他常常带着两盒饭,早晨7点到实验室,一直工作到晚上10点。
在读博士的3年时间里,他在日本国内会议和国际会议上做报告14次,获得了高温学会的研究奖,国际焊接学会前主席荒田吉明院士亲自颁奖。19963月,他以优异的成绩毕业,获得了大阪大学的工学博士学位,并以留学生代表的身份代表毕业生发言。
19964月,冯吉才博士放弃日本的工作机会,毅然回到哈工大材料科学与工程学科做博士后。19979月,虽然博士后还没有出站,便被推举为焊接教研室主任,并担任"现代焊接生产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常务副主任。博士后期间他发表论文20余篇,多篇被SCI收录,承担了3门本科生和研究生课程教学,并在实验室管理和建设方面做了大量工作。由于工作出色,199712月博士后提前出站时,被确认为教授任职资格。 199810月,冯吉才教授获得日本文部省的资助,以特聘教授的身份再次赴日本大阪大学溶接研究所,进行一年的合作研究。
在科研上,冯吉才博士始终根据国家需要调整自己的研究方向,"陶瓷和金属的连接机理"研究,首次报导了13种反应相的成长常数、成长活化能及成长方程式;建立了目前最完整的SiC-CrSiC-Ti的界面反应模型,解决了美国、日本、德国等学者的学术争议问题。提出的复合阻隔法新概念和阻隔层元素选择原则具有很强的新颖性,学术水平较高。这些研究成果对推动本学科和相关学科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对推动异种材料的连接和复合材料制造具有重大意义,获得了教育部推荐自然科学一等奖。这些理论成果在生产中发挥了显著作用,解决了KM-6神州号飞船地面模拟工程、卫星异种材料管接头和某型号飞机发动机止动盘研制中的焊接技术难题。
冯吉才博士多次组织和参加国际学术会议,曾多次担任国际会议的学术委员和国际会议的分会场主席。
近年来,冯吉才博士领导的课题小组,根据国家航天事业的发展要求,在我国著名焊接专家吴林教授、杨世勤教授的指导下,开展空间焊接及地面模拟基础研究,这将为我国空间实验室建设、航天器的在轨焊接维修开展关键应用基础研究和技术开发提供有利的技术支撑。

本版积分规则

QQ|手机版|联系我们|冯氏宗亲网 ( 粤ICP备14051919号 )

GMT+8, 2024-4-28 13:11 , Processed in 0.078133 second(s), 16 queries .

Powered by feng X3.4 Licensed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