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氏宗亲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必须是真实姓名)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查看: 5401|回复: 1

冯骥才:中国文化每分钟都在消失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0-8-7 16:17:4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冯骥才:中国文化每分钟都在消失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10-07-27 00:13:28  


  中评社广州7月27日电/周末的湾仔会展中心,迎来了本届香港书展开幕以来的最大人流。在这个书香四溢的周末,登上本届书展“名作家讲座系列”的第8位大腕——冯骥才先生,受到了书迷们的一致热捧。他们中既有冯骥才的资深粉丝,更多的则是“文化保护”的坚定追随者。25日的讲座由香港城市大学中国文化中心主任郑培凯主持。讲题是《我在做什么?》。讲座中,二人大谈目前当下世人对于文化遗产的忽视,“中国的文化正在飞速地消失,每分钟都在消失。”冯骥才说。他还用“我的心很疼痛”这样深情的句子表达心绪,希望借此唤醒全社会。

  以未来眼光审视当下的文化保护

  冯骥才表示,全世界都正在经历从农耕文明向工业文明的巨大转变,但这两种文明之间的联系却在很大程度上被人类所忽视、淡忘。“我担心将来中国人会在自己的城市里迷路,因为每个城市的样貌都一样,所有文化旧址都被房地产开发商的推土机铲平,不论哪个城市,满眼全是现代建筑。所有的胡同、街道,现在全是开发商的楼盘。”冯骥才说。

  他看来,每个城市都有自己的性格、自己的生命、自己的尊严,巴黎的古典文化气息之所以被保护得好,正是因为雨果在1832年3月1日发表的文章《向拆房者宣战》中,直白激烈地抨击当时法国政府对于老建筑的拆除是对国家的摧毁,是野蛮的行为。冯骥才说:“我们要站在明天的角度看今天,我们要想想能为后代留下什么,做些什么。”

  目前冯骥才等内地众多文人正在进行对于中国文化全面地、地毯式地收集。“我们要抢救中国文化。”他表示内地人对于自己民族的文化没有兴趣是个很大的问题,他在山东看到学习传统年画的女孩是不会说中文的日本人。江浙一带极具价值的年画、雕刻、古董被人肆意售卖,通过走私和腐败的路径卖出境外。“我在香港的荷里活道发现大量从内地流出的珍贵古董,我在这里要呼吁内地收藏家们把这些文化宝物一件一件买回去。”冯骥才说。

郑培凯则从旁补充道:“最重要的还是把走私、腐败这条线给彻底掐断,并且提高普通民众及政府对文化遗产的重视,这都是我们中华儿女自己的瑰宝。”还有法国人在广西贵阳长达六年的时间里,持续不断地将当地的少数民族服饰运回法国,并放言“以后中国人要看少数民族服饰只能去法国”,“发生了这样的事情当地政府才开始文化保护”,冯骥才颇为无奈地感叹。

  “母亲文化”威力巨大乃民族基因

  冯骥才认为中国的文化有两类。“一种我称为父亲文化,是庙堂文化,是孔子,是能给我们力量的文化。另一种我称为母亲文化,也就是流传于民间、动态的、生长于每个人心里的文化。母亲哺乳时哼唱的歌谣,中国民间的,我们统计出来达8亿多万字的口头文学,这些是我们的DNA(基因),是我们民族的优势。”冯骥才说:“我对有些官员讲,你要你的GDP,我要我的DNA,我们只是文人,只有政府才有权力去决定文化遗产保护问题,如果政府想保护,一定做得到。”以春节为例,冯骥才解释了,中国人的DNA在每年春节时都会暴发出惊人的“能量”。

  他说,全世界没有哪个国家会像中国这样每年在同一个时间出现那么多人都一定要回家的状况,这种无形的力量正是我们血液里的怀乡情感在发作。“如果说中国最大的物质文化遗产是长城,那么中国最大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就是春节。”正因如此,在他的倡导下,春节放假被提前到大年三十:“年初一才放假,那年都已经过了,年三十晚才是最重要的。”同时他也重申清明、端午、中秋放假的必要性:“节日是每个民族文化中很重要的一部分,老百姓过节就是对文化的传承,节日当天大家都忙着上班上学,那这个节日一定会被人淡忘。”

  “90后”关注文化保护感动冯骥才

  在昨日的讲座中,冯骥才还介绍了自己参与的对内地230万个自然古村落的核查、保护工作,以及对中国的史诗寻找。“外国人总说中国是没有史诗的民族,我们就在苗族发现了一万六千行的史诗。史诗记载了一个民族诞生及变迁的经过,少数民族的史诗有不少都是在歌声中传播。苗族的史诗还在沿用最古老的方法,族中有长者故去,年轻一辈就要在葬礼时听其他长者用歌声传唱民族历史。”
冯骥才还与听众分享了他在文化抢救行动中遭遇的悲凉。“事情发生在汶川地震和玉树地震时。当时我们正在进行文化抢救工作,汶川地震发生了,中国最古老的民族羌族人民全在震中地带。羌族是一个向外输出的民族,所以每一个中国人身上都有羌族的血液。羌族的文化非常灿烂,我们便开始大力抢救羌族文化的工作。今年玉树地震,玉树是唐卡的故乡,当地的文化价值不可估量。玉树地震后我感慨,从北川到玉树,有一种精神在行走,难道要在地震发生后我们才能发现中国文化之深么?”

  讲座现场有两名来自内地的“90后”女孩分别表达了对中国文化日渐稀薄和中国古村落生存状况的担忧。冯骥才先是笑称自己已经活过了“90后”,与“90后”无代沟,更坦言自己对“90后”关心中国文化保护的现状很感动。其中一名来自北京的女孩更是现场向冯骥才建言,希望他能在内地组织青少年前去这些正在消亡、正在遭受人为破坏的古村落“用眼睛见证”。另一名女孩则向冯骥才征询,保护中国一些已经被商业开发的古镇的意见。对此,冯骥才表达了无可奈何之情。“像周庄,每天那么多游客,破坏在所难免。”
  
  (文章来源: 深圳特区报)

(文章来源:中国评论新闻网
发表于 2010-8-7 19:15:20 | 显示全部楼层
冯文化又何尝不是这样!
一些文化名人匆匆离世、一些文化遗存受到破坏或损坏、一些民间文化特别是绝技面临失传,所以,冯文化研究也要有危机感!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本版积分规则

QQ|手机版|联系我们|冯氏宗亲网 ( 粤ICP备14051919号 )

GMT+8, 2024-3-28 19:21 , Processed in 0.078141 second(s), 13 queries .

Powered by feng X3.4 Licensed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