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氏宗亲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必须是真实姓名)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查看: 4957|回复: 0

国学家冯君木和他的子侄(2)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0-7-29 15:41:4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二
      冯君木有两个儿子,
冯都良冯宾符,他俩幼承庭训,长大后也都克绍箕裘,卓有成就。
      冯都良(1901-1977),原名喜孙,后改名贞胥,字须父,题其室名曰“都良馆”。都良即都梁,香草也。他所有一般性的写作,常自署都良,时间一长,遂以都良为名,他的生母是冯君木原配俞夫人,名因,字季则,亦工诗词,著有《妇学斋遗稿》。冯君木在外任教时,她也在家设塾,招收十几个女学生。冯都良童幼时代,由识字、背诵诗歌到诵读《孝经》、《论语》,全是俞夫人亲自教授的,冯都良11岁那年,母亲去世,三年后,他写了一篇《先母事略》,有景有情,生动悱恻,令老辈惊叹,目为神童。1916年,他进父亲创;人的国学社,后来转入效实中学,广泛学习各种基础知识。他风度翩翩,才情猷上,191年,曾发起组织“越风社”,以诗文会友,参加者有沙孟海、陈训恕等一时俊彦。据沙孟海晚年称:“都良自幼聪明,读书又多,家学渊源,文采斐然。我看到他早年作拟古之文有《书朱渠弥》一篇,全用《左传》笔调,维妙维肖。清初长洲韩炙著《涌疑集》,编列《右貌》若干篇,其中《貌左》几篇即摹拟左氏笔调,我看不如都良一篇声音色泽更其逼似。”②
①转引自待仲事《大受堂札记》。
②沙孟海《冯群木冯都良父子遗事》。
      1920年,冯都良从效实毕业,这时陈屺怀(训正)恰在上海创办《商报》,便约都良前去共事。他性行耿介、直率刚正,嫉恶如仇,尤其不乐与政界商界人士交往,置身十里洋场,殊觉落落寡合。在《商报》工作七年,先后担任编辑、主笔、总编辑,即只和老同学胡仲持最为相得。其间,偶尔写些语体小说,后来结为《怅惘》一集,出版问世,又于1927年应东吴大学法律学院的聘请,兼任中国文学教授。当时还有胡适、徐志摩等人也在东吴大学任教,冯都良有经常在教员休息室遇到他们,彼此对瞪一眼,谁也不理睬谁。
      《商报》停刊后,冯都良转往《申报》,继续编辑生涯。他对办报自有主见,认为新闻不应更改事实,也不应夸大事实,因而对当局的新闻检查非常不满,总想在编辑方面保持《申报》的独特传统,可在当时谈何容易,到了抗战爆发,上海沦陷,日本海军陆战队派陈彬和来接管《申报》,他的处境更为尴尬。汉奸陈彬和原是《申报》老主笔,冯都良的多年同事,这时却交给他编辑一部《上海租界史》的任务。冯都良岂肯卖身事故,便毅然辞职,以保全民族气世。他家无恒产,老幼七口全靠工资过活,失业后为了维持生长计,只得卖掉家藏《四部丛刊》,长女患肺病,也因无力就医而早亡。但他的思想却在艰难中成熟,多与进行人士接触,其中有沙文威、沙文汉、陈修良、孙冶方和族弟冯定等共产党人。他还同意长子冯彬潜赴苏北解放区工作。抗战胜利后,国民党派来接收《申报》的潘公展的陈训畲,一是《商报》老同事,一是自家亲戚,所以冯都良得以复职,但最后还是待不下去。直至上海解放,才能《申报》正义爱国的编者身份重归报馆。不久,上海成立新闻图书馆,指定冯都良为副馆长,主持工作;1953年,又奉调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从事古籍的整理校释,如严可均的《全上古三代秦汉三国六朝文》这部著名大结集,便是他长时期精心校订而成的。他对这项工作十分满意,年复一年,怀铅提椠,乐此不疲,作出了许多贡献。1969年底中苏边境时有摩擦,一时备战气氛极浓,北京因林彪一号命令而要求疏散人口,主要对象是老人。冯都良决定暂迁慈城,一住就是六年。期间身患慢性直肠癌,于1977年病逝,身后几乎未曾留下什么文字。但是,这位爱国学者的骨气和正义感,却永远留在人们的记忆中。
      冯宾符(1914-1966),原名贞用,字仲足,又字宾符,因中年以后所有文章均以“宾符”署名,遂以字行。他是冯都良的同父异母弟。自幼即颖悟异常,出生才19个月便能识字。冯君木说过:“次子贞用,生十九月,知识字,口不能言,以手指之,字之便于上口者,亦能发音焉,已识得四五十字,错易颠倒,历试勿爽,亦可谓小时了了矣。”他特地赋诗纪之道:“人生识字忧患始,尔独何为又蹈之。直取形声资语笑,聊凭指点作娱嬉。聪明宿世宁应昧,事业他年已可知。绝肖尔翁生了子,大未必佳”自谦之意,但欣喜之情,已溢于言表。
      冯宾符由于家庭的薰陶,自幼即勤奋好学,求知欲很强。1930年,他以优异成绩在效实中学毕业,但由于家境贫寒,未能入大学深造。1932年,到上海商务印书馆任校对和编辑。经过刻苦自学,精通英语。1934年起,就在著名的《东方杂志》上连续发表译著和译论文章。当时,著名民主人士胡愈之在沪创办了被称为“时代的触角,政治气象的观测台,民族解放的军号”的《世界知识》杂志,②冯宾符被聘为特约撰稿人。从此,他就踏上了写作时论和译著的道路。30年代中期,日寇侵华行动日益加剧,不断制造事端,全国各地抗日救亡运动风起云涌。冯宾符毅然参加了“上海文化界救亡协会”,并在报刊上发表了不少宣传进步、鼓吹抗日的文章。
      1935年间,冯宾符在《东方杂志》社工作,因慕鲁讯之名和其为人,曾托周建人请鲁迅书赠墨迹,鲁迅欣然答应。《鲁迅日记》1985年12月5日记:“午后为仲足书一横幅。”书赠的是唐人诗一道道:“善鼓云和瑟,尝闻帝子灵。冯夷空自舞,楚客不堪听。苦潇凄金石,清香入沓冥。苍悟来怨慕,白芷动芳馨。流水传湘浦,悲风过洞庭。曲终人不见,江上数峰青。”落款为:“钱起《湘灵鼓瑟》,亥年残秋录应仲足先生教,鲁迅:”③可见,鲁迅先生对冯宾符也是很器重的。
抗日战争瀑发后,就在1937年底,在上海地下党的领导下,他和文化界著名爱国人士胡愈之、周建人、郑振铎等一起,组织了近步出版机构“复社”,编辑出版宣传抗日和进步的书刊。这期间,他白天在两个中学担任教职,晚上往往通宵达旦从事翻译和写作。当时,美国进步记者斯诺在深入延安采访以后,写成了《西行漫记》(又名《红星照耀下的中国》),客观地反映了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人和解放区的情况,冯宾符和“复社”同仁,仅仅化了几个月时间,就以最快的速度翻译出版了这部著作,并产生了很大的影响。接着,他们又共同编辑、翻译和出版了《鲁讯全集》、 《列宁全集》和《资本论》等,这些文集的出版,在当时被称为是一项震憾全国出
①《回风堂诗》卷二。
②金建楷《冯歼与冯赛吾》,载《宁波文化报》1989年8月20日
③《鲁迅全集》,第261页,人民文字出版社,1987年。
版界的巨大工程。在这项工程中,冯宾符既是译者、编者,又是具体事务的经办者,他为些付出了巨大的精力。
      1940年,他又担任了党领导的刊物《译报周刊》的主编,通过刊物,向广大读者了介绍世界各国的革命斗争情况。1942年,他在上海被日本宪兵队逮捕。敌人企业从他口中弄清“复社”和上海文化界进行活动的情况。但是,尽管敌人进行种种的威胁利诱,冯宾符始终坚贞不屈,没有吐露任何有关“复社”的情况。
      抗战胜利后,冯宾符继续战斗在新闻战线上,报担任上海《联合日报》的总编辑和《联合晚报》的主编。同时,他四出奔走,使被迫停刊的《世界知识》杂志得以复刊。通过这份极有影响的刊物,他广泛传播宣扬民主进步思想,推动国民党统治区内的反内战、争民主的斗争。1945年末,中国民主促进会在上海成立。这是一个由教育界、医疗卫生界进步人士组成的爱国民主党派,冯宾符就是该会的创始人之一。1947年,他又加入了中国共产党,成为一名无产阶级革命战士。
      建国后,冯宾符相继担任世界知识出版社副社长、社长兼总编辑,《人民日报》副总编辑。他是国际问题专家,经常发菜精辟的国际时评。同时,他继续从事共产党与民主党派的精诚合作,当选中国民主促进会中央常委员兼秘书长,北京市民进主任委员。不幸的是,“文革”伊始,他就受到严重迫害,于1996年11月30日遽然去世,年仅52岁。
(文章来源:互动百科

本版积分规则

QQ|手机版|联系我们|冯氏宗亲网 ( 粤ICP备14051919号 )

GMT+8, 2024-5-7 07:10 , Processed in 0.078131 second(s), 13 queries .

Powered by feng X3.4 Licensed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