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氏宗亲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必须是真实姓名)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查看: 4406|回复: 0

养马丰山的冯若愚父子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0-7-29 14:43:2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养马丰山的冯若愚父子                          
                                         来源: 滁州日报   2009-04-14     文化·时尚  

     朱元璋开国,定都金陵,令滁和二州及应天等六府农民牧马。洪武六年,在滁州设太仆寺,管辖马政,统于兵部。后增滁阳五牧监,领四十八群,置草场于汤泉、滁州等地。永乐初,明王朝迁都北京,在京都设太仆寺,滁者为南太仆寺,掌六府二州。太仆寺衙门在滁城南郊,丰山之下,太仆寺的主官是太仆寺卿。太仆寺是中央直属机构,有的太仆寺卿又兼守滁州,加之马政与地方各界多有联系,对州事影响甚大。
  天启二年,浙江慈溪人冯若愚,任南太仆寺少卿。他一到滁州,便被欧阳修等在滁创造的灿烂文化所吸引。在蔚然深秀、流水潺潺之间,他看到宋代珍宝欧文苏书《醉翁亭记》,风吹雨淋,任人打磨,多有破损,十分震惊,痛惜不已。
  他大呼需采取紧急措施,认真加以保护。于是,着人备砖运瓦,购置竹木,垒墙造屋以掩之,使其永避风雨。先“去其旁他碑”,后“以椽覆而壁藏之”,再赐名为“宝宋斋”。宝宋斋落成,他作《宝宋斋记》,勒石于斋后:“盖明乎当世之宝,不止于南迁而沧于北徙者,此一石归然,此世官守于滁者之责也。”冯若愚的感慨,落地有声,令人震撼。
  数百年过去了,宝宋斋仍在,与醉翁亭相距尺咫。现内藏宋元祐六年(1091年)苏轼手书的《醉翁亭记》碑刻两块四面,和清薛时雨撰书的《重修醉翁亭碑》,明代尹梦壁的题赞诗碑刻。东侧外檐下,嵌有冯若愚的《宝宋斋记》和明代《重修醉翁亭记》碑。
  崇祯年间,冯若愚之子冯元飙,由给事中改南太仆寺卿,主管滁州马政。当时,江北寇警,冯元飙请示上峰,在滁州立环山营,保了一方平安。又遇沿海诸省,通道不畅,江河干涸,漕运难行,朝廷指派江南一带海运以备之,征滁米三千石。滁州闻之,一片慌乱,田园多芜,衣食田赋正额难措,三千石何以搜求?黎民百姓,纷纷逃窜,书生文士结队哭往衙署。面对窘境,冯元飙同情滁人,移文负责漕运的官员曰:“滁本山城,舟楫商贾之所不至。今又苦寇,苦荒、苦役,残黎几何,难概责以海运。”于是,三千石特免。此后,冯元飙擢升通政使。次年海运,郡绅金光辰以冯元飙之法,为滁州请免。又次年,冯元飙同乡李一鹏任南太仆寺卿,继冯元飙之意,再次为滁人请免。
  冯若愚父子为滁人谋求福祉,滁人于崇祯末年,在宝宋斋西侧,建冯公祠,寄托怀念之情。宝宋斋为《醉翁亭记》及其它古迹碑刻,挡住了雨雪风霜,但未挡住文化革命对它的践踏破坏,使昔日珍宝,难寻一完好文字,令人观之痛彻心脾。上个世纪80年代初,滁州地方负责官员王郁昭等,着人在醉翁亭园林西端醒园内,建了“宝宋新斋”,竖起重刻之《醉翁亭记》碑石,这既是对民族文化的弘扬,也是对冯若愚父子倾心于滁州的一种回应。

(文章来源:慈湖书院博客

本版积分规则

QQ|手机版|联系我们|冯氏宗亲网 ( 粤ICP备14051919号 )

GMT+8, 2024-5-7 10:54 , Processed in 0.125010 second(s), 13 queries .

Powered by feng X3.4 Licensed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