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氏宗亲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必须是真实姓名)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查看: 7680|回复: 0

电白、高州的冯冼氏之争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0-7-27 17:35:2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电白、高州的冯冼氏之争

众所周知,南朝、隋、唐时代的冼夫人和冯氏家族是粤西地区历史上最有影响力的人物和家族,然而年代久远,历史记载不明晰,造成了今日电白和高州对他们的籍贯的诸多争议,并不为我们所乐见。我认为,我们应该采取科学的态度来进行这种争论,而不是断章取义的、充满地方狭隘主义思想的、断然肯定的方式来下结论,否则争拗难以停止,谁也无法说服谁。

有关冼夫人及冯氏家族的论著及论文论文很多,有关的主要著作有:郑显国《碧海浮山》、张均昭《冼夫人史略》、高州冼夫人研究会《缅茄树》、冼夫人文化研讨会筹备组《冼夫人魂》、陈雄《冼夫人在海南》、卢方园和叶春生《岭南圣母的文化与信仰——冼夫人与高州》、《茂名文史》第四辑、《电白县志》1997年版等。还有很多论文散布于各种报章杂志之中,不少是电白和高州各执一词的争议文章,我不再给予列举。

冯冼氏之争主要来说是籍贯之争,我想这是缘于:一个著名历史人物出生在哪里、祖籍在哪里,对于某地方来说是一件十分荣耀的事情,何况这又与地方文化、旅游有着密切的关系,谁也不能轻易置之不理。历史记载的模糊性以及不真切性又加深了这种争论。

粤西地区冼夫人文化及冯氏文化之盛莫过于高州,这是高州人的骄傲。历史上高州是这一地区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形成了高州人的中心观念和浓厚的历史优越感。然而这种情感置之于有关冯冼的争议当中,使之充满了感性的因素。而电白今时今日,主要为闽南移民和客家移民的居住地,他们是唐朝冯冼氏辉煌的余烬后的进来者,并非是冯冼氏的俚越部族汉化后裔广府民系的直系,而地域的历史的观念促使他们率直地执起这种争论。两个地域的争论亦并非无所放矢,但有些争议各执一词,漏洞百出。

我是高州人,情感上肯定是倾向于自己的家乡。但是在理性上,却宁愿做一个中肯的讲道理的公道论述者。所以,我对两个地域的争论做一个分辨。

在电白、高州的冯冼氏争论中,电白县的主要代表人物为郑显国、陈祖辉等学者,他们的观点认为冼夫人的家乡及其墓地在电白县电城镇丁村、山兜,山兜的冼夫人墓地2003年列为广东省历史保护单位,官方所确认的结果应该说具有权威性,至于丁村是否为冼夫人的家乡,则多有省、府、县志记载,仍可以加以考察、探讨和研究。高州市主要的代表人物为张均昭、莫仑、苏汉材等学者,他们认为冼夫人是今日高州市长坡镇俚洞村人,墓地则在长坡,但是这种观点较为苍白,也没有官方的承认。冼氏后裔在高州分布较多较广,族谱记载对高州较为有利,但是族谱难以完全足以采信,不可作为充分的证据。史志对冼夫人籍贯的记载是不明确的,特别是冯冼家族所在的南朝、隋、唐史志,从而造成了到明清时代高州(茂名县)和电白县的县志已经对冼夫人有所争议。我认为,多个学者的论述并没有深入到历史文化的深层次,单纯从历史资料的表面,难以有更多的收获。而没有深入到文化、人类学以及采用现代科学技术的手段,和进行深入的田野调查,争执就不再有更深层次的意义。高州对此显然有意气用事的成份,对冼夫人现时较为客观的结论难以接受。而我目前最为赞同的是高州周忠泰的论文《冼氏初探》和《晏公庙考》等文章,以及香港高州籍学者林天蔚的《隋谯国夫人事迹质疑及其向化与影响》等的文章,这些文章较为客观地应用了文化、人类学的科学方法。我们应该采取这个方式继续进行有关冼夫人的研究。

冯氏家族的研究情况则相反,电白从明代的史志到现代的学者,一直在系统地臆造冯氏家族的祖籍地,他们甚至串改历史地理,强辞夺理,无中生有,亦为学术界所不以为然。在此有我的网站文章《古良德霞洞堡辩误》一文给以辩驳。另一方面,高州却缺乏对冯氏家族的深入调查研究,对南朝、隋、唐冯盎等冯氏族人所载“高州良德人”并没有详细的研究和论述,来龙去脉并没有搞清楚,于是为电白学者有机可乘。历史的研究重在有证据,一切模糊、模棱两可的东西,就有为人反击的缺口。

其实冯冼氏的研究仍然存在许多不明确的地方,我们现在断然下最后的结论是为时尚早的。我们必须有一个更全面更深入的研究,采用文化科学、人类科学、社会科学以及采用现代科学技术的手段,进行深入的田野调查,从而梳理出历史的真实面貌。

所以我就冯冼氏的许多不明确的部分问题列举出来,让大家认真去思考、研究、解答。

(1)为何今日冼氏分布主要是在信宜、高州、吴川、化州的鉴江流域,而不是确认的冼夫人出生地电白?难道他们都是唐朝后的迁移者?对此有较为有益的论述是周忠泰的《冼姓初探》,作者利用古越地名、族谱学、历史学等科学的方法对冼姓的源流分布进行分析,获得了有益的结论。

(2)《旧唐书》《新唐书》等称冯盎为“高州良德人”,而其祖先是北燕皇帝冯弘,谓冯弘逃亡朝鲜高丽国时,曾遣子弟冯业三百人奔逃南朝宋,宋帝安置他们到南粤新会。冯业及其孙冯融在南朝任罗州(化州)刺史,融子冯宝任高凉(阳江)太守,冯宝为冼夫人丈夫,冯宝与冼夫人之子为冯仆,孙冯盎,而冯盎在唐书中已称之为“高州良德人(今高州北部)”。其中是如何演变的?林天蔚对此甚为质疑,他在《隋谯国夫人事迹质疑及其向化与影响》一文中说“崔鸿之二六国春秋载高句丽俘得宏(弘)时,连美女皆掠去,冯氏后裔似难有漏纲者。且冯业是否为宏(弘)之子,待证,……,业之孙为融,融之父为谁又不可考,且新唐书卷一一零为‘诸夷蕃将传’将冯盎与阿史那杜忝、契苾何力等并列,旧唐书冯盎传则谓‘累为本部本部大首领’,可知冯氏亦高州附近溪洞蛮酋之一,与中原北燕未必有关。” 据《广东通志》、道光《广东通志》载,南朝梁的统治者为加强对粤西俚人的统治,笼络俚人渠帅,把俚区纳入郡县,于梁大通中(528年)在粤西大量增设郡县,给俚渠帅封官。因为在南朝,岭南仍是俚、僚等越族人的天下。史书说冯业约436年自北而来,即被南朝宋封为怀化侯任新会刺史(怀化侯本意便是对蛮酋归附的封号,即可说明冯业可能是本地的溪峒首领),《化州县志》又载其为罗州刺史了。至南朝梁冯融,是冯业之孙,仍为罗州刺史。但为什么冼夫人逝世后,是冼夫人的后裔冯氏,而不是原先是溪峒首领的冼氏成为百越首领呢?可能就因为冯氏原本就是土著,才那么轻而易举的。我们不能尽信冯、冼氏族谱,《北史》、《隋书》、《唐书》载冯业浮海归宋之事,亦应置疑。考冼夫人同期的冈州刺史(今新会)冯士翙、冈州首领冯岑翁(见《隋书》冼夫人传)等皆为地方部落首领,我们可以认为冯氏可能也是土著。

(3)明清高州府志、茂名县志记载中俱称高州冯府君墓为冯盎墓,在良德东十里凤凰山磨盘岭上,即今高州平山镇磨盘岭,不正确。冯盎墓在今阳江市区北塔山。现称磨盘岭的冯府君墓为冯宝墓,又与史料不符。冯宝墓的考据是确认冯盎为高州良德人的一个重要依据,因此有必要对冯宝墓以及冯氏定居的变迁进行认真的研究。

(4)冯氏冼氏后裔在高州分布较广,然其族谱又有较大漏洞,有必要对其族谱考据,主要是对冯冼氏居民聚居地进行完整的田野调查,以弥补历史疑惑。

(5)俚僚民族演变为广府民系,由于俚僚民族是稻作民族,其分布主要为水源丰富土地肥沃的地域,这从今日粤西广府民系分布可知,俚族主要聚居在鉴江流域、漠阳江下游以及江门市等水源丰富土地肥沃的地方,而水源不太丰富土地不太肥沃的电白、湛江等地区则为后来的闽南移民所占据。对这种情形的调查研究有助于讨论冯冼氏后裔的分布原因。

(6)海南黎族与古俚族的关系深浅如何?以此探讨古俚族的风俗习惯以及迁徙情况。学者认为,海南黎族有女儿出嫁死后归葬娘家的传统风俗习惯,应是母系氏族社会的风俗习惯,俚族应该具有这个传统。但是冼夫人成为部族首领,是否是母系氏族社会的体现呢,还是冼夫人本身的杰出才能呢?我认为原因显然是后者。在冼夫人时代之前的瓯越、骆越时期,粤西的百越社会已经进入了父系氏族社会,部族首领皆为男性。在冼夫人的同时代的俚僚民族社会,各部族首领陈氏、宁氏、庞氏、李氏、欧阳氏皆为男性,冼夫人作为部族女性首领已是特例。史书记载冼夫人“高凉冼氏女,世为南越首领”、“幼贤明、多筹略,在父母家,抚巡部众,能行军用师”,显然缘于她的才能而继承了其父的首领地位,以及俚越民族没有汉族那样男女不平等,并非是因为母系氏族社会的原因。更特别的是,冼夫人苦心培养其子孙,在其身后,她以外姓冯氏取代冼氏成为部族的首领继承人,使人置疑其中的原委。有可能,冼夫人的做法与唐朝女皇帝武则天在选择继承人的考虑是一样的,儿孙毕竟比兄弟侄子更亲。

(7)冼夫人在部族地位如此之高,为何史志对她的名字都没有记载?族谱、传说曰其名为“冼英”,无以确认。是不是体现的是父权社会的不合理现象?还是史书的汉族作者以父权社会的眼光来看待冼夫人而已。其后在明朝壮族瓦氏夫人亦有如此待遇,女性有姓无名,概是中国古代史书的一个常事。

(8)重视对有关冼夫人的歌谣、方言、谚语、民间传说、谜语、唱本、风俗和宗教等正史之外的事物的研究,把它们均视为史料的积淀而加以利用,应用“历史记忆”的社会记忆理论,可以看到隐藏在这些事物背后的“历史情境”,开拓冼夫人研究的新路径。

其实,我们对冯冼氏的研究还有很多的问题没有解决,我们不应该在地域籍贯争议当中断然下最后的结论。电白和高州目前存在的争议明显地是在旅游、文化方面争取有利的资源,而且也在取得效益,我想这就另当别论、情有可原,不要带到学术研究中去。

我们在争议中具有更深更广的目光看到,冯冼氏的研究是超越地域、历史的,对他们的深入研究对广东广府文化的形成有很重要的意义。

                                    2004年5月13日完成,2004年9 月5日修改

来源:http://blog.163.com/gwzx5700245@ ... 339142009785955679/

本版积分规则

QQ|手机版|联系我们|冯氏宗亲网 ( 粤ICP备14051919号 )

GMT+8, 2024-4-26 06:11 , Processed in 0.078135 second(s), 13 queries .

Powered by feng X3.4 Licensed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