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氏宗亲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必须是真实姓名)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查看: 6320|回复: 0

北魏冯太后墓——永固陵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0-5-30 15:20:2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文明太后永固陵,位于山西省大同市西北,镇川公社附近的方山南部。东临采梁山, 北依长城,清澈的御河,沿方山侧蜿蜒而去。
  永固陵始建于太和年间,历时四年,是北魏帝后陵墓中规模最大的一个。
  永固陵俗称"祁皇坟",底方上圆。地宫由墓道、前室、甬道、后室四部分组成。前室平面呈梯形,后室平面近方形,墓室南北总长十七米多。连接前后室的甬道呈长方形,均用青砖砌成。冯太后棺椁放置在后室。为防盗掘,墓门由条砖封闭,还特意在墓道内堆积大量石块,在甬道内设置封门墙。整个地宫规模宏大,仅建筑墓室砖就达二十余万块。
  永固陵陵园建制基本沿袭东汉。在陵前建有石殿,称为"永固堂",是朝祭典礼的场所,也是陵园的主体建筑。
  永固陵在历史上先后三次被盗掘,金正隆年间,盗墓者从西北方打洞进入墓室,随葬品大部分被盗走。金大定年间,盗墓者再次进入墓室,前室的铺底砖全部被盗,随葬的大小石俑、石兽有的被盗走,有的被破坏。清光绪年间,永固陵第三次被盗,墓中残余物又大都被盗走,所剩无几。
  永固陵以它高耸壮观的陵冢,独特陵园塔基成为北魏王朝陵园的典型代表。在中国古代建筑史上,有十分重要的研究价值。
  永固陵的主人冯太后并非拓拔族,而是汉族,姓冯名有,是北魏时期文成帝的皇后。文成帝死后,由只有四岁的献文帝即位。献文帝十二岁时,同族谋反,皇帝弱小,政权一时群龙无首,冯太后开始显示出非凡的-才能,毅然从幕后走到幕前,沉着冷静地指挥部队全力对抗叛军,最终保住了江山,自此开始了冯太后亲政的时代。献文帝死后,由他只有五岁的儿子拓跋宏即位,是为孝文帝,他的祖母冯太后继续执政,并被尊称为太王太后。孝文帝期间,冯太后开始对鲜卑人建立的北魏王朝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对农民实行均田制、制定新租调制,对国民管理实行三长制,对官员实行俸禄制,另外开始从各个方面汉化,除了要鲜卑人改穿汉服之外,亦要他们改汉姓,王室亦由原来的复姓“拓跋”姓改为“元”,孝文帝的名字也从“拓拔宏”改为了 “元宏”。太和二十年(公元493年),孝文帝开始亲政,他秉承冯太后的政策,继续进行了一系列改革,而且做得比冯太后更深入彻底,把北魏大幅度深层次汉化,由一个习惯掠夺的游牧民族国家改革成为一个文明的国度,即为历史上著名的“孝文帝改革”,对北魏乃至对整个历史产生了巨大的影响,间接促成了后来的隋唐盛世。
  冯太后陵丘上植满了松树,最高处为该地区主要制高点,因此立有军事设施的标志,也有水泥碉堡入口。土丘的一侧有大量开挖出来的废料,旁边立有标志牌,禁止接近该军事重地,我猜测该是三十年前发掘该陵所留下的通道。太后陵丘的南侧东西各有两处建筑痕迹,有土夯残墙,按照皇家陵园制式应该是祭祀供奉类建筑吧。我们还看到了地面上有残留的石碑,字迹早已不存,碑顶、碑身、碑座分三处荒抛着,有些凄凉。另外在这个宽阔的平台上居然突出有一块巨大而平整的天然石头,形成一个天然的供桌,周围野花摇曳点缀,遥对着冯太后的墓丘,也是一大奇观。
  资料记载该遗址主要包括文明皇后冯氏陵墓“永固陵”及陵庙“永固堂”、孝文帝虚宫“万年堂”、陵园门阙基址、“思远浮屠”遗址、灵泉宫池遗址以及登山的御道等遗迹。如今整个方山山顶上今只存两座巨大土丘,再无任何其它建筑。但是随处可以看到有建筑的痕迹,碎砖,瓦当、以及少量料石,被土盖住又被风吹得露出形迹来,一千五百年了的沧桑风雨深刻而凝练。
  整座山从地形地貌上可以推断这里曾经是远古时期火山喷发所成,到处都是多孔的火山石玄武岩, “为火山爆发后由火山玻璃、矿物与气泡形成的非常珍贵的多孔形石材,可以做功能型环保材料”。 山顶周围是漫坡,突出来的石头多巨大平整,可坐可倚可躺,身边绿草簇簇,远处植被森森,视线开阔,空气新鲜,为天然氧吧,非常适合野营与休闲聚会。
  唐朝诗人温庭筠游览冯太后墓后,赋诗名曰《题元魏冯太后永固陵》:
  云中北顾是方山,永固名陵闭玉颜。
  艳骨已消黄壤下,荒坟犹在翠微间。
  春深岩畔花争放,秋尽祠前草自斑。
  欲吊香魂何处问?古碑零落水潺瑗。
  下山后往北只几公里就是著名的长城边塞镇川口,从方山顶上可以看到远处的火路墩,但是所能见到的均为明朝遗迹,此段长城地势起伏较大,墙体保存较好,至今尚存五米以上,是大同市境内所辖明长城较为突出地段。北魏时期也曾经修筑长城,但是那个时候平城大同正处于中心地区,所筑长城北部远在其北今内蒙古自治区兴和县台基庙东北。
  冯太后一生笃信佛教,因此永固陵为独特的陵园与佛寺相结合的模式,墓地所在地也为冯太后自己所选,这样寺陵相随的格式在历代皇家陵寝中比较特殊。附近西寺村既为永固陵佛庙遗址,下了山顶我们特意去拜访,正好遇到善人张先生正在打理各处进行中的工程,问明来意后带领我们参观介绍了一下。该庙经历一千五百多年朝代更迭,已经远非当年香火辉煌与名声显赫,如今已有包括张先生在内的六十多位善人发愿捐款修缮,预计总投资四百万,主体已经完成,彩绘与泥塑正在进行,明年三月初八开光。关于该庙所欲表达的内容众多,将另文专门叙述。
  公元496年,也就是冯太后去世6年后,孝文帝进一步改鲜卑旧姓为音或义相近的汉姓,如丘穆陵氏改穆氏、步六孤氏改陆氏、贺赖氏改贺氏、独孤氏改刘氏等等。这些措施使得鲜卑族与汉族的融合进一步加快,到今天已经只有“汉族”这个名词,而没有“鲜卑族”这个独立的少数民族了。我姓刘,所以很关注刘姓的历史衍变,刘姓早在汉朝之前已经是大姓,大江南北都有广泛分布,但是我的祖先生活一直在大同地区,就可以有一些理由猜测着,大概自己的血脉可能与一千五百多年前的鲜卑相连吧。


来源:http://baike.baidu.com/view/372015.htm

本版积分规则

QQ|手机版|联系我们|冯氏宗亲网 ( 粤ICP备14051919号 )

GMT+8, 2024-5-4 16:52 , Processed in 0.281289 second(s), 13 queries .

Powered by feng X3.4 Licensed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