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本帖最后由 昌南瓷火 于 2022-4-24 11:13 编辑 转帖: 冯一字成姓论(括号内为本人学习之心得) 从中国文字史看,冯(冯阝)字是一个靓丽的字,人们喜欢以冯为地名或以冯为名字。冯姓产生之前,以冯为地名或名字是冯字的重要表现形式。古代的诸冯、(冯夷)、左冯翊、冯翊、(冯邑=冯阝)、冯城等是以冯为地名,春秋时的公子冯、蒍子冯、薳子冯、韩冯等则是以冯为名字。冯字被人们做为地名、(族名)或自己的名字是中华冯姓产生的重要阶段,也是冯姓起源的开端。但冯字是怎样转化为姓的呢?答案是夏、商、周姓氏制度演变的结果。姓氏是姓与氏的合称,原为夏、商、周时期贵族间区别不同血缘关系的一种制度。姓起源于部落的名称或部落首领的名字。此外,部落首领之子亦可得姓。夏、商时期,贵族有姓氏。姓的分支为氏,意思相当于家或族。有关周代姓氏制度,见于记载者较多。周王为姬姓,侯国之君和卿大夫有同姓和异姓的区别。虽然周代贵族有姓,但只有女子才称姓。当时有同姓不婚的习俗,故称贵族女子的姓以示与夫家之姓有所区别。周代实行宗法制,有大、小宗之别。一个氏的建立表示一个小宗从大宗(氏)分裂出来,另立门户(三代后)。建立侯国要经周王认可,卿大夫立新家要得到君主允许。姓与氏是两个不同的概念,其来历与意义有许多不同之处,二者是很分明的。《左传.隐公八年》记载,“天子建德,因生以赐姓,胙之土而命之氏。诸侯以字为谥,因以为族。官有士功,则有官族。邑亦如此。”当时,人们对某人属何姓何氏是必须弄清楚的,姓与氏两者不能混淆。先秦命贵族获得氏的方式有以下几种:①以国名为氏。诸侯国君主以受封的国名为氏。②以邑名为氏。卿大夫及其子孙以采邑名为氏。③以官名为氏。贵族及其子孙以其官名为氏。④以职业名为氏。⑤以住地之名为氏。⑥以同周王或侯君主血缘关系远近之称为氏。⑦以贵族的字为氏。按照宗法制度,公族史包括各代国君的近亲三代,公孙之子不属公族而须另外立氏。这些贵族子孙多以其王父(祖父)之字为其氏。以祖父之字为氏最为常见,是得氏通例。春秋以前,贵族之姓承袭自远祖,因此百代不变。氏为贵族得自与自己血缘关系较亲近的先人,则数代即发生变化。从⑦以贵族的字为氏可知,公子冯、蒍子冯、薳子冯、韩冯、徐冯等以冯为名字的人物,他们的子孙若将“冯”字转化为姓,他们都可能是冯姓的先祖。 冯姓在宋人编写的《百家姓》中被列于第9位,现在是中国第27(29)大姓。春秋时期有个叫长卿(据说有人查阅史记魏世家无此人)的人,在冯城受封邑,就以邑为姓氏,就是现在的冯姓。 冯氏英才辈出,历史上有许多名人。战国时的冯驩,为齐国孟尝君田文门下食客,曾替田文到封邑收取债息,把不能还息的债券烧掉,替田文收买民心。(韩国上党郡守冯亭,拒秦献城于赵,后战死长平,族散后人有秦右相冯去疾),西汉(文、景帝时有冯唐,其子冯遂乃司马迁好友,都是武帝郎官,司马因李陵事受宫刑,其子曾经改同、冯姓逃)有冯奉世,上党潞县人,(汉)宣帝时曾率兵击破莎车,后为左将军,封关内侯。(东汉有开国大树将军冯异)(列举的名人也太少了,我看到的估计不是作者全文,如有宗亲看到请跟帖让大家都学习研究一番) |
|手机版|联系我们|冯氏宗亲网
( 粤ICP备14051919号 )
GMT+8, 2025-5-11 17:52 , Processed in 0.125007 second(s), 17 queries .